《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为把关纠正点赞

● 陈尚忠 《 新闻战线 》(

    人民日报社总编辑李宝善,去年撤换和修改过两篇有关“撒谎作文”的稿子。他认为两篇文章批评的现象确实存在,所发议论也有道理,那为什么要撤?提倡中小学学生写作文多写亲身经历、写真情实感,当然是对的。但有些命题作文,允许学生想象和虚构某些场景、情节,书写积极正面的思想感情,也并无不妥。简单地把这类作文都归于“撒谎作文”,是很不合适的,不符合教师、学生的实际感受,有“强加”的味道。而且,贴“撒谎作文”这样的标签是很伤人的,不仅伤害教师,也伤害学生,从传播角度看,贴这样的标签会引起对立、抵触情绪,会严重降低文章在读者中的接受度,传播效果不好。李总编还表示,“撒谎作文”都收入百度百科的词条了,但人民日报不能人云亦云,应有自己独立的判断。

    由李宝善总编辑的上述做法,笔者联想到另外两则把关纠正的事例:一例是1997年12月底,新华社播发《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播发稿第12自然段中将“不尽如人意”中的“如”字漏掉了,好多报纸刊出稿中也都跟着漏掉了“如”字,人民日报见报稿中却添上了“如”字。一位名叫乐长弓的读者在读报中发现了这一情况,写了一篇短稿赞扬人民日报。稿中指出:“不尽”是“不尽然”“不完全”的意思;“如人意”是“符合、满足人们意愿”的意思。“不尽如人意”漏掉了“如”字,与原意不相通,从字面上也解释不通。添上了“如”字,保证了词语完美,避免了媒体“众口一词”产生误导,以免以讹传讹,保护了语言的纯洁性。

    另一例是2003年12月10日,应邀赴美国访问的温家宝总理与美国总统布什举行会谈,新华社为此次会谈新闻发了通稿,人民日报采用了这篇通稿。该报编校人员在审校该稿时,对稿中记述:“关于台湾问题,布什表示,最近从台湾传出一些试图改变现状的信息,令人不安,美方不赞成。我们反对单方面试图改变台湾现状的做法。”编辑认为这段话在“美方不赞成”下用句号令人生疑。他查到人民日报当日从美国发回的稿中,布什此话下用逗号。他思忖,此处用逗号,表示布什此段说的是一句话,明确表示反对台湾搞“台独”;用句号则此段变成两句话,前句表示不赞成台湾搞“台独”,后句则可理解为既反对台湾搞“台独”,又反对中国大陆因台湾搞“台独”采取动武措施。这就关系到对温家宝总理此次访美成果的评价;心术不正者可以据此曲解温家宝总理听了布什总统的陈述后,没有当即重申我国的一贯立场,那就是默认,默认就意味着倒退。我国的一贯立场是: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允许任何人干涉。我们积极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但决不放弃必要时用武力解决。编辑认为默认和倒退是不可能的,他立即向总编室值班主任和值班总编辑汇报了自己的看法。尔后,在领导安排下,11日凌晨2时许,编辑将这一情况向新华社作了说明,立即引起新华社重视,查了本社记者从美国发回的原稿,原稿“美国不赞成”下用的是逗号。2时46分,新华社发出改一个句号的重要改稿电讯。5分钟后,新华社又发出电讯:“请注意:《温家宝总理与布什总统举行会谈》一稿中有重要改稿,务必改正。”后经查明是新华社一位编辑在发通稿时,“随手把逗号改成句号”。人民日报编校人员在关键时刻将这个误改的句号又改回逗号,避免了一场政治事故。

    人民日报编校人员把关纠正工作为什么能够做得比较好?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的郑梦熊在题为《从“万无一失”谈起》的短文中写道:“这就是我们的报纸工作人员的政治责任感,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特别是在人民日报社工作,中央机关报如果出错,绝不仅是个人犯错误,而是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国内外影响的问题。不仅报道内容不能错,就是一个标点符号也不该错。”

为把关纠正点赞
“八卦”公号当休矣
让真相破解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