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解读媒介融合的世界地图

● 刘笑盈 《 新闻战线 》(

    媒体融合正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不过,不同地区媒体发展的速度和形态不同,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不同,媒介融合的程度和方式也不尽相同。本文从宏观着手,解答如下问题: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网络媒体是如何影响传统媒体的?传统媒体是如何应对的?在媒介融合中形成了怎样的世界媒体景观?应该如何看待媒介融合的问题和前景?

    各种形态的媒体都在不断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当代世界有6万种报纸,有10万家以上的广播电台,几十万个广播频道,有7000多家电视台,10亿个网站,此外还有数百家通讯社。媒介融合就是媒体之间的相互渗透。可以说融合正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不过在不同的地区,媒体发展的速度和形态不同,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不同,媒介融合的程度和方式也不尽相同。

    时代信息发展之快,使得“描述事实”和“发现本质”变得越发困难。面对双重困境,我们从宏观处着手,按照逻辑顺序,试图解答关于媒体融合的4个问题,即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网络媒体是如何影响传统媒体的?传统媒体是如何应对的?在媒介融合中形成了怎样的世界媒体景观?应该如何看待媒介融合的问题和前景? 

    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先看看世界媒体融合的板块图景。

    北美只有2个国家1个地区,占世界人口的5%和世界面积的14.6%,却是世界媒体“海拔”最高的地区,也是媒介融合最深入、竞争最激烈的地区;欧洲有44个国家,占世界人口的10%和世界面积的6.8%,是仅次于北美的世界媒体高原。媒体密集而丰富,也出现了多样化的媒介融合;亚洲有48个国家,占世界人口的60%和面积的29.4%,是世界媒体地形最为复杂的山谷地带,媒介融合的程度参差不齐,发展潜力最大;大洋洲有14个国家,占世界人口的0.5%和面积的6%,处于媒介融合的中间和边缘地带;中南美洲有34个国家,占世界人口的8.3%和面积的14%,是世界媒体中的丘陵地带,媒介融合主要体现在少数国家和媒体中;非洲有53个国家和6个地区,占世界人口15.7%和面积的20.2%,是媒体最不发达的地区,世界媒体的低地,媒介融合刚刚起步。

    就整个全球媒体市场而言,非数字化的传统媒体依然占据着大约2/3的市场份额,相比网络世界的发展,媒介融合还有很大的空间。

    媒介融合区域板块全景图

    欧洲是近代报刊的发源地,不仅拥有世界报纸市场的30%左右,而且也拥有较为发达的广播电视。不过,欧洲报纸的销量在下滑,根据世界报业协会2014年的报告,欧洲的报纸发行量在2009~2014年之间下降了23.03%,与同期世界各大地区的报刊业相比,降幅最大。广播电视,尤其是电视依然是欧洲媒体的中坚力量,但是互联网的发展也居于世界前列。早在2006年,欧洲互联网就首次超过平面媒体,成为欧洲人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渠道,到2014年,欧洲的网民总数已经达到5.8亿,占人口总数的70.5%,①远远高于全球40%的网络普及率。数字化网络化高度发展,使得网络新媒体成为欧洲新闻传播格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欧洲也成了媒介融合的重要地区。各国的传统媒体纷纷发展线上业务,甚至有媒体将业务中心转移到网络,通过网站和新媒体平台实现新闻内容的实时发布,减少甚至取消纸媒的发行。

    例如,法国《世界报》早在1999年就成立了负责运营新媒体的公司,2002年4月15日,世界报网站开始设立付费墙。2003年以来,《世界报》网站一直领跑全世界的法语新闻网站。《世界报》还与著名互联网媒体《赫芬顿邮报》(Huffington Post)合作,推出法语版《赫芬顿邮报》,同时还适时推出了针对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应用软件。

    英国的金融时报网从2002年开始提供付费订阅服务。2013年报社公布的数字显示,包括印刷销售和数字订阅在内,《金融时报》的内容盈利要远超过广告收入。

    法国的24小时电视台也特别重视新技术的应用,该台在网站、社交网络、手机客户端等倾注了更多精力。无论是英语、法语还是阿拉伯语新闻,受众都可以在网站及手机客户端上实时收看,还可以发表评论或分享到社交媒体和好友进行互动。

    可以看到,由于媒介融合,欧洲新闻传播业的格局正处在新的变化之中。

    亚洲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样性,媒体也复杂多元。总体而言,亚洲还处于传统媒体发展阶段,报纸仍是人们获取新闻的主要媒介形式。与此同时,电视在亚洲占重要地位,网络媒体发展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14年,亚洲的网络使用率只有34.7%。但亚洲的媒体发展非常迅速,受众增加迅猛却也极不平衡。

    东亚的中国、日本、韩国是媒体发达的国家,开始进入网络时代,是媒介融合的先进地区。例如韩国的《朝鲜日报》1995年就在韩国媒体中率先开通了网站,目前网站每天访问人数约为1100万人,占韩国总人口的22%左右,居韩国网络媒体之首。《朝鲜日报》还面向智能手机用户提供移动新闻服务。2011年成立综合电视频道“TV朝鲜”,播放新闻、电视剧、纪录片和娱乐节目等。朝鲜日报传媒集团已经成长为集报纸、杂志、网络、移动、电视于一体的全媒体集团。再如,日本的《日本经济新闻》,全球化与数字化也进行得有声有色,2010年,《日本经济新闻》电子版上线,并推出了电子版收费服务, 2014年4月,又发布了手机应用Niid。

    东南亚国家总体属于发展中国家,媒体发展相对落后而且不平衡。南亚也是传统媒体相对发达的地区,特别是印度,不过印度的网络普及率只有不到20%,即便如此,印度传统媒体也开始进军新媒体,如印度报业托拉斯从2003年开始通过互联网实时发布新闻,2010年,《印度教徒报》也正式推出了自己的网站。

    中、西亚属于亚洲地区的伊斯兰国家,情况比较复杂。中亚人口密度低,媒体不甚发达,而西亚的媒体发展迅猛,科威特的纸媒与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都是比较突出的,媒介融合已开始起步。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口众多、发展水平低,亚洲正在成为世界上网民增长最快的地区。研究表明,媒体的发展中心正在向亚洲转移,世界媒体的新势力也将在亚洲出现。

    北美是现代新闻媒体的发源地。美国在现代媒体发展史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各类媒体都比较发达,很多是世界级著名媒体。在纸媒方面,美国有一千多家报纸和一万多种杂志,包括《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时代周刊》《国家地理》《新闻周刊》这样的世界级名报刊。在广播电视方面,有一万多家电台和一千多家电视台,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电视市场和最著名的电视媒体,如CNN、福克斯、全国广播公司等等。美国还是世界上网络及移动新媒体最为发达的国家,网络普及率高达87%,还有世界上著名的互联网媒体,如《赫芬顿邮报》、“雅虎”及“脸谱”“推特”等等。可以说美国是媒介融合的最大试验场。

    拉美地区各类媒体都在不断发展,其渗透率的排列顺序依次是电视、广播、网络媒体与报纸。互联网用户有3亿人,普及率也超过了40%的全球平均水平,而且网络用户特别是移动网民还在快速增长。依照媒体发展程度,拉美媒体可以分为3个层级。处于最高层的是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处于中层的是委内瑞拉、智利、哥伦比亚和秘鲁等;处于最下层的是玻利维亚、中美洲国家、厄瓜多尔、巴拉圭和乌拉圭等。处于顶层的国家都有实力强大的媒体集团,参与全球的媒介市场竞争。

    拉美发达国家中的媒介融合正在进行之中。例如,墨西哥《改革报》2000年推出了网络版,除了提供报纸内容的在线浏览、往期报道的搜索,还有视频节目和其他资讯类信息。目前,旗下的三大网站reforma.com、mural.com和El Norte.com,都已进入点击量最高、影响力最广的西语新闻网站之列。同时,《改革报》的所有内容都通过新闻客户端实时发布。共有10余种新闻资讯类客户端可供用户选择。再如,巴西环球电视网的综合网站环球网Globo.com是公司新媒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网站,环球电视网将大量经典节目内容搬上互联网,以供用户检索回顾。同时,新节目的内容也实时更新到网站上。目前,环球网已经发展成为葡语世界最大的综合新闻资讯网站。

    从传媒格局的整体看,非洲还处于广播时代。在大部分地区,广播是最有影响力的主导媒介。②报纸和电视的普及率较低,每千人报纸拥有量最高不超过30份,远低于世界千人90份的平均水平。因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落后,非洲更是互联网发展的洼地。据统计,截至2014年6月,非洲互联网用户数量为1.67亿人,网络渗透率仅为26.5%。不过正因为如此,非洲是互联网传播增长最快的地方。埃及和南非是非洲互联网最发达的国家。2014年,埃及的网络普及率为35%,但是增长速度为40%/年。南非的网络使用率也在快速增长。

    非洲也在进行媒介融合的试验。例如,阿尔及利亚《圣战者报》就设有自己的官方网站elmoudjahid.com。除了报纸本身的法文内容,官网还提供阿拉伯语、英语、西班牙语等文本,设有视频图片专栏,丰富了报纸的内容。同时,《圣战者报》拥有自己的脸谱主页。每天实时推送当天的报道内容。又如埃及的今日消息出版社设有专门的新闻网站:akhbarelyom.com,将旗下的《消息报》《晚报》《最后一点钟》等报刊内容资源进行整合管理。在网站首页滚动最新热点新闻,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为主要呈现方式。南非的《每日太阳报》也拥有自己的网站和移动终端,同时利用社交媒体提高自身影响力。

    英国思想家霍布斯曾经想象过,“时间也能像地理一样有高低程度的不同”。而法国年鉴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则曾提出过“世界的时间”概念,在他看来,人类文明并非均衡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两三个地区代表那个时代文明的最高水平,每个民族都要谨慎地寻找自己在“世界时间”中的方位。

    就媒介融合的进程来看,目前的“世界时间”显然属于美国和中国。中美两国的网民占据了世界网民人数的1/3,世界十大互联网公司也分属这两个国家。美国作为媒介融合的高地自不必说。中国,尽管网络普及率刚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加之中国文化中的关系特征以及情感消费特点,网络应用程度相当高。有统计显示,中国网民的在线时间高于美国网民,而论坛发帖率、微博发帖率、产品评价率等参与程度更是高于美国网民数倍,③这也使得中国成为媒介融合的新高地。

    媒介融合究竟要由谁主导

    在解构主义者看来,世界是开放自由的,所以无法总结,也不需要总结,最多只是部分有序,这也被看做是互联网哲学。世界就是不断地分化。而在我们看来,分化与综合结合才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从哲学角度讲,客观世界多样性是分化的基础,客观世界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转化又是综合的基础。因此,分化和综合是两个方面相互统一的过程,是发展的两个车轮。就社会发展而言,社会正在越来越个体化——个人的财产、尊严、情感、品行越来越得到尊重,同时也越来越一体化——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联系越来越密切。

    媒体的发展也是这样。直接表现在媒体分化和媒介融合两个方面。分化就如当今社会不断涌现新的媒介形式,诸如BBS、MSN、博客、Twitter、微博、手机短信、WhatsApp、微信等等,赋予个体更大的自由。综合则是指媒体之间,特别是新旧媒体之间从竞争走向竞合,我们称之为“媒介融合”。在当今数字网络时代,我们说世界是平的,就是要去掉传统媒体的山头,过去被忽视的个体借助边缘媒体崛起;我们说世界是通的,就是要快速、即时地连接一切;我们说世界是即插即用,即用即走的,就是要生态型产品、生态型组织。媒介融合正好与这些特点相适应。

    尽管媒介融合迅速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但是,在世界的新闻信息市场,传统媒体还是占据着绝大多数的份额,存在于世界的数十万种报刊、数万家广播电视,特别是其中的数百家地区性、数十家世界性的主流媒体,还在把握着世界新闻市场的主干脉络。尽管网络新媒体发展迅速,但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还是存在着媒体发展程度的不同,融合程度的不同,融合方式的不同,无论“火山爆发”或是“洪流来袭”,都还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当然,这个过程比起报纸发展几百年后才有广播,广播发展几十年后才有电视,还是来得猛烈多了。就当代世界媒介融合的前沿实践来看,我们似乎也到了一个反思的时间窗口。媒介融合中各类媒体的前途是什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各自的优势和问题是什么?媒介融合到底是谁融合谁?媒介融合的最终意义又是什么呢?

    就各类媒体的前途,有两种观点。乐观的看法认为,尽管有了电影,但是戏剧依然存在,尽管有了电视,但是电影依然存在,因此不能说有了新媒体就一定会消灭传统媒体;悲观的看法则认为,旧媒体是不可能存活的,传播媒介的终端不可逆转,过去的人们都是从报纸、广播、电视中获得信息,但是随着PC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崛起,终端必将转移,因为前三种是叠加的关系,可以共生,而网络媒体与前三者是“溶合”而非“融合”的关系,所以通吃前三者。其实这里的关键是如何理解媒介和媒体的关系,报纸是以文字为主的介质、广播是以声音为主的介质,而电视是以画面为主的介质。文字引人思考,声音给人激情,画面给人现场感。这些数万年形成的介质是不可能相互取代的,而媒体则是拥有介质、渠道并制作专业内容的社会组织。组织能否存在,关键还是看能否适应社会的需要。报社可以不在,但是文字报道则是永远需要的,电台和电视台也是一样。

    对于新旧媒体各自的优劣和媒介融合的主导,也到了一个观察的时间窗口。一方面,我们看到,网络媒体依然在自信地前行。2016年5月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62%的美国成年人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18%的人会频繁这样做。通过脸谱阅读新闻的美国成年人比率高达44%。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在社交网站上看到并相信不准确,甚至是完全伪造的信息。人们在反思,十几亿人使用的“脸谱”,通过算法、通过个性推送和新闻议题正在培养不同的“极化群体”,形成信息领域的“再封建化”。新闻打假和增加公共性的管理成了社交媒体的新任务,这实际上是向传统媒体的价值回归。

    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在来势汹汹的新媒体面前有些张皇失措。例如,在大选中,美国主流媒体为了捍卫其精英地位所表现出的不专业、不客观、不公正,而与此同时,正是由于新媒体的弊端暴露,一些媒体转型初见成效,传统媒体也开始慢慢恢复自信,在价值回归中“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收费内容在增加,发行量收视率也提升,不是传统媒体不行,而是个别媒体不行。

    这也说明,媒体的世界可以影响现实的世界,但是归根结底,还是由现实世界所决定的。媒介融合由谁主导,也还是由现实世界中的媒体地位、制度文化和媒体所发挥的作用决定的。

    美国学者詹姆斯·格雷克在其《信息简史》中曾经用“巴别(Babel)图书馆”的隐喻来描述未来信息世界的图景,说明在这个图书馆中信息的繁杂、混乱、信息超载和充满歧义,④现在这个图书馆是如此庞大,每天产生的信息都远远超过了一座美国国家图书馆的储量,而解决的办法就是搜索和过滤。无独有偶,曾经的互联网乐观主义者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发表25年后,也开始变得忧心忡忡,认为互联网正在有可能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网络”走向四分五裂的巴尔干化。⑤作为其表征,“后真相(Post-truth)”被《牛津词典》选为2016年的年度词汇对我们也很有启发。这个词的意思是“客观事实的陈述,往往不及诉诸情感和煽动信仰更容易影响民意”,“后真相”其实还包括假新闻盛行、信息过载和寻找信息的成本过高。所以我们说,媒介融合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内容改造、介质多元、用户服务意识和组织结构重塑,更在于坚持和创新适应数字传播时代的专业主义传统,解决好“过滤”和“恢复真相”的任务,为创造更为公正公平、公开透明的社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这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媒介融合时代都需要做的事情。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教授、国际新闻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章炳言

    注释:

    ①Internet World Stats: http://www.internetworldstats.com/stats4.htm, 

    检索时间:2015-10-05

    ②陈佳沁、齐峥伊:《非洲广播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探析》,《中国广播》2014年第7期。

    ③美国调研公司Netpot Research在2011年的调查,见吴晓波《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18页。

    ④巴别塔是来自圣经的一个比喻,说明沟通的重要性。见(美)詹姆斯·格雷克(高博译)《信息简史》,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版,第367页。

    ⑤胡泳:《从尼葛洛庞帝之叹说起》,《新闻记者》2017年第1期。

解读媒介融合的世界地图
从《纸牌屋》看网络剧的当代性与传播特点
有情有义更中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