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铭记历史 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黑龙江电视台《新闻联播》获奖感言

● 向国锐 孙越波 程碧华 《 新闻战线 》(

    编排只列板块,不排条目的方式,是前所未见的。以大阅兵为主干,30多个不同现场,40多段同期声,各种元素交替使用。“树”式编排的理念,使主干清晰,枝繁叶茂,表现出了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和出色的专业水准。

    在经过层层评选后,黑龙江电视台2015年9月3日《新闻联播》最终摘得了第26届中国新闻奖电视编排类一等奖的桂冠,这对我们来说是莫大的荣誉,我们备受鼓舞,将继续努力前行。回忆整个创作过程,心中颇有感慨。

    以充沛的信息,展示“牢记历史,珍爱和平”主题

    2015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9月3日,我国在首都北京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这是新中国首次在抗战胜利纪念日举行大阅兵,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彰显了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历史贡献。

    黑龙江省经历了最长时间的抗战,对亡国的痛楚和胜利的喜悦,有着更深刻的体会。

    “铭记历史,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立足龙江的抗战历史,抓住大阅兵与本省有关的每一个点,把我们对战争和家国命运的思考,体现在节目中,成为编辑部最终确立的整期编排的中心思想。

    创作的果实是甜美的,创作的过程是痛苦的。回顾这期编排的产生过程,从部门领导,到节目制片人,再到主编、记者……每一个人都倾注了无数的心血。精心设计、精细准备、精彩呈现,编辑部提前两个多月开始谋划,联系上了参与这次大阅兵的黑龙江省所有有关人物和单位,海量采集,精准布点。派出记者到北京、湖南等地采访,并联系新华社驻美国记者,协助在夏威夷珍珠港采访。还在本省生产武装直升机、坦克、自行火炮的军工企业,以及党政军、企事业单位、居民点等,安排了多路记者进行采访。

    如果说突出的主题是一期优秀编排的骨架,那丰富的内容就是支撑起骨架的血肉,正是因为我们手中准备了大量的丰富的采访点次,才让我们的这期编排没有任何空洞的口号和套话,全部是充满深情的表达,是有泪有笑有激情有深思的感动人心的人和故事。这里有参加阅兵的90多岁的龙江老兵,有刚刚入伍的年轻战士,有为国捐躯的抗战英烈,也有为世界和平牺牲在龙江黑土地上的苏联红军战士……抗战精神究竟是什么?就是这些真实发生过的打动和鼓舞着我们的故事、是这些故事中闪现出来的人性的光辉。这些丰满的血肉,让这期编排震撼人心,发人深省。

    有了好的主题、精彩的内容后,如何将完美呈现出来呢?编辑部的功力此时又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经过反复的思考,不断的推翻重建,最终决定突破一般新闻编排的窠臼,采用穿插式、递进式、联想式编辑手段,从首都到边疆,从全景到细节,从生动的现场到深邃的历史背景,从战功卓著的部队到普通百姓,从抗联战士的子弟到苏联红军将领的后人……以充沛的信息,展示“牢记历史,珍爱和平”的主题。

    第一板块:抢眼报道大阅兵,全面展示热烈气氛 

    第一板块,《胜利阅兵 我在这里》《龙江军工 亮相阅兵》《为阅兵喝彩 为祖国点赞》,采访了参加大阅兵的龙江人、龙江生产的武器装备等,将黑龙江省在这次大阅兵中的抢眼亮相做了全面的报道。另外将全省各地各界人士观看大阅兵、歌颂赞美祖国的热烈气氛也进行了全面展示。

    一个好的编排,头题的分量至关重要,2015年9月3号这期编排的头题,将当天中国最大的新闻事件和龙江进行了紧密联系。作为省级媒体,不能进入阅兵核心区域,怎么办?采访之路可谓崎岖困难。由于我们要采访的战士已经进入了阅兵封闭训练的最后阶段,省级媒体记者根本无法进入阅兵村进行拍摄。经过多次沟通,才把摄像机交给一位黑龙江籍的战士,让他代为拍摄。记者在阅兵村门口等待了五个小时,总算拿到了龙江战士的珍贵同期。在采访参与阅兵式的抗联老兵家属时,也是困难重重。最终记者经过艰苦的沟通和不懈的努力,感动了相关人员,最终采访拍摄了老人参加阅兵的感受。

    《龙江军工 亮相阅兵》这篇报道体现了大阅兵的龙江元素,黑龙江省我国重要的装备工业制造基地,在参与阅兵的我军各式武器装备中,黑龙江企业制造生产的武装直升机、自行榴弹炮是我们报道的重点,通过阅兵回顾和企业采访,充分展现了黑龙江省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为阅兵喝彩 为祖国点赞》这篇报道的内容是全省各地收看当天阅兵后的反响,我们提前联系全省各行各业有代表性的采访对象,寻找相关线索,在综合了大家收集到的资料后,我们打算采访的是抗联老战士、这次参与93阅兵的黑龙江籍战士的家人、驻守黑龙江的军人、油田工人、农垦职工、高校教师、学生和社会群众等。其中,93岁的抗联老战士、黑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李敏老人这一辈子身上都打着“抗联”的标签,但是年老体弱,身体抱恙,经过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沟通之后,在九月二日晚,李敏终于委托他的秘书和记者联系说,9月3号可以接受采访。更让我们惊喜的是,9月3号当天,李敏老人和她的抗联宣传小分队穿上军装,在电视机前等待阅兵的开始。整个阅兵的过程,李敏老人都是站着看完的,当抗联英模部队方队出现在屏幕中时,大家都走起了正步,仿佛在一起接受检阅。

    第二板块:抚今追昔,表现中国军人的大无畏精神,让编排厚重深刻

    第二板块,《王九三的“九?三”梦》《东北抗联,敬礼!》《评论:白山黑水出英雄》,讲述了参加大阅兵的普通战士的故事,讲述了在抗战岁月中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龙江英雄的英勇事迹,抚今追昔,站在历史的高度表现中国军人的大无畏精神,让整个编排厚重深刻。

    《王九三的“九?三”梦》是一篇人物特写报道,为什么要选择王九三这名战士来重点报道?原因基于,首先,他是阅兵中东北抗联分队的旗手之一;其次,他的名字和九三大阅兵联系紧密。我们想尽办法联系到了王九三的家人,虽然在两千多公里外的湖南,但是我们还是决定前往他的家乡进行采访,从最后的效果来看,我们这么做是完全值得的,整个报道因此而更有特点,更有全国视角。

    《东北抗联,敬礼!》是一条背景性的消息。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最早的抗日武装,在14年的抗日斗争中,周旋奋战艰苦卓绝,无数英雄慷慨悲壮,勇垂青史。但是这段历史却鲜为人知,这篇报道就是要把东北抗联的战斗背景交待清楚。虽然是一条背景性的新闻,但是为了让新闻更丰富多彩有说服力,我们采访到了多位抗联将士后代,现身说法,让他们讲述自己亲人的抗战故事。在报道的构架上,我们制作特技,采取了时间轴的方式,寓意时间长河缓缓流过,展开历史长卷,看当时的故事,并结合东北抗联博物馆里的史实史料,有视频、图片、文物等,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多种表现方式,让报道不枯燥。最后用东北抗联当时创作的《露营之歌》作为结尾:“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升华主题,震撼人心。

    第三板块:国际视角回顾无法忘却的岁月,格局弘大,立意高远,充满情怀

    第三板块,《密苏里号:为胜利作证》《中俄友谊 战火升华》《胜利?我想说》,专访了到黑龙江参加庆祝活动的苏联老兵,记者在日本签署投降书的“密苏里战舰”上出境回顾历史。站在国际视角回顾那段无法忘却的岁月,格局弘大,立意高远,充满情怀。

    经过编辑部和所有参与报道的记者们的共同努力,2015年9月3日黑龙江卫视《新闻联播》这期主题重大、内容充实、形式新颖的新闻编排终于呈现在了电视荧屏上。编排只列板块,不排条目的方式,是前所未见的。而实际上节目追求的是“树”式编排的理念。它以大阅兵为主干,其他现场、人物采访、背景介绍为枝叶。其中包括了30多个不同现场,40多段同期声,各种元素交替使用。主干清晰,枝繁叶茂。这期编排表现出了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和出色的专业水准。节目立意高远,生动深刻,大气磅礴,制作精良。

    (作者单位: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杨芳秀

讲好中国故事:透视第26届中国新闻奖
以问题为导向高扬新闻价值
用中国好声音讲中国好故事
国际传播的话语体系构建
小视频中的大形象
中国新闻奖电视类作品评审体会
坚守责任,迎“风”而上
体悟优良家风 评述家训接续传承
做一名善讲好故事的记者
一种精神的跨时代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