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纽约时报》的“另类”新闻

● 高海珍 《 新闻战线 》(

    在所有行业都在跨界的今天,《纽约时报》频频炫技,开始尝试非传统模式的“另类”新闻,主要体现在借助和利用新技术、新平台提高新闻采写的效率、新闻报道的关注度以及对现场新闻的深度体验等方面,积极探索与高科技的“无缝对接”。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渠道,同时也改变着传统媒体固有的内容生产方式,新闻从采写、分发到阅读,所有流程都在被重塑。在各大平台巨头和新的分发技术的夹击下,不管是纸媒、电视还是电台,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纽约时报》作为全球纸质媒体的转型样本,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尤其是在内容生产方面的变革,堪称全球纸媒发展的风向标。纸媒的看家本领就是过硬的采访写作能力。除此之外,《纽约时报》也积极探索内容生产与高科技的“无缝对接”。

    “积木新闻”:实现新闻信息的不断累积和升级

    《纽约时报》在技术驱动内容上走在全球纸媒的前列。作为先行者,该报一直在思考着新闻的未来。

    2015年底,《纽约时报》研究与发展实验室(简称:NYTLABS),提出一套“给新闻编码”的方法。具体的做法是,把文章中可能会被重复使用的信息或知识点识别出来,加以注释和编码,这一过程被称为“Particles”。Particles原意为“颗粒”,此举一般翻译为“颗粒新闻”或 “积木新闻”。也就是说,所有的资讯都根据其内容加以各种不同的标签。经过标注的新闻,其形态表现为由各个标签组合而成的“知识链”或可自动更新的信息“时间轴”。这样一来,新闻信息就被转化为可供拼装的“积木”,记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把相关内容重新遴选出来,重新拼装整合,放在自己新的报道中。而且,这些“积木新闻”可以被嵌入到报道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打开更多的相关内容或简化阅读步骤,直奔自己喜欢的主题。

    对于记者来说,“积木新闻”的好处是不仅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抓取到以往资讯中与当前正在撰写的新闻报道相关的背景资料,而且当前撰写的新闻报道,也可以被分类标注,为“积木新闻”素材库的累积做出自己的贡献。所以,一定意义上说,“积木新闻”也实现了新闻信息的自我积累与不断升级。当然,这也给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写作不能只局限在文章发布完成这个步骤,还需要进一步把文章标签化。对于读者来说更为便捷的是,可以根据自身偏好,展开或简化相关信息。这种技术手段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对阅读的不同需求。

    这样,一篇长篇报道可以被拆分为各种不同元件,读者可以各取所需。当然,从报道的分类来看,解释性报道更适用此法。因为,解释性报道中会用到很多历史信息,以辅助读者理解事件或事物的全貌。

    仔细想想,为“新闻”编码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但《纽约时报》实验室还在坚持实践。从理想的状态看,如果媒体机构都把自己刊播的内容转化为这样的“颗粒”或“积木”,那么将极大地方便记者的写作,也有助于记者快速获得更多的参考资料,为已有信息的获得和重复使用提供了便捷的渠道。

    “聊天机器人”:利用实时用户数据帮助编辑做出判断

    大家都知道,《纽约时报》会在财报季、运动比赛报道中使用机器人来写稿,去年以来,它又有新的突破,那就是利用机器人帮助编辑筛选文章、判断舆论热点。

    《纽约时报》每天大约需要发布300篇文章,究竟哪篇有机会被发布到官方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体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15年《纽约时报》数据科学团队开发出一款新工具,可以通过文章提要以及社交媒体上用户阅读偏好和习惯,预测哪篇文章更适合在哪个时段推送到哪个社交媒体平台,并向编辑提出建议,说明哪类文章将会受到用户的欢迎。这款工具名为“Blossom”, 也可称为聊天频道,是一款智能爬虫工具,它在后端靠Java、Python和MapReduce等语言支持运算,在前端连接《纽约时报》编辑团队日常沟通所用的Slack团队协同软件(即内部即时信息软件)。

    现在,《纽约时报》的Blossom能够很快在海量的文章中帮编辑挑选文章和图片。内部统计数据显示,被Blossom推荐的文章,点击量能达到非推荐文章的38倍。从管理角度来说,Blossom节约了人力成本,让编辑从繁杂的资料检索、内容筛选和判断中解放出来,从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深度报道和时评文章。

    社交平台的兴起,的确在很大程度上瓦解了受众对传统传播渠道的依赖,更多的读者涌向了基于社交关系而兴起的各种平台。为了留住读者,《纽约时报》已经在和各种社交媒体合作,如参与Facebook的Instant Articles项目(Facebook与《纽约时报》、NBC、Atlantic等合作,媒体组织将新闻内容直接储存在Facebook系统,用户点选动态消息上的新闻链接时不会再被引导到新闻网站上,而是直接链接到Instant Articles页面);探索与苹果公司最新推出的聚合类新闻应用“News”合作(《纽约时报》每天提供30篇免费新闻给苹果News,这个数量相当于发布在NYT Now移动客户端中的数量) ;《纽约时报》宣布与中国的微信合作,建立公众资讯号提供新闻摘要,这项合作将由中国技术公司CuriosityChina来运营。

    作为传统纸媒,《纽约时报》和如此多的社交平台合作,如何匹配和发送相关的新闻信息,是头等大事。Blossom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的。据报道,Blossom的创意来源于《纽约时报》副总编辑的Alexandra MacCallu,她在《纽约时报》负责用户拓展和开发。在日常工作中,MacCallu发现,整个团队总是耗费大量时间去选择文章,进行有针对性的推送。如果能开发设计出某种工具,解决这些问题,就能把人力解放出来。于是,Blossom就诞生了。

    那么,Blossom的决策原理是什么?目前《纽约时报》还没有向外界透露。不过,根据目前的技术我们不难推出大概的流程,即Blossom首先知道社交网络上的实时热词情况,再根据文章中热词出现的频率进行分析,最后判断这篇文章是否能引起更多点击。

    编辑和Blossom是怎么配合工作的呢?编辑可以像产品经理那样,对Blossom直接就某篇文章在社交媒体的反馈进行提问,还可以适当对文章的未来点击量加以预测。同时,Blossom始终在后台监控着社交网络中的数据信息,包括受众对《纽约时报》的反馈情况,一旦发现社交网络中有热点话题,立即向当班编辑发送通知。这有助于编辑部为新闻信息拟定标题、摘要和配图,以适应社交媒体的传播需求。

    传统纸媒与新兴社交平台合作,随之而来的一大变化就是需要满足社交群体的阅读偏好。可以看出,运用Blossom的初衷是为了帮助编辑更好地工作,让新闻更好地服务于受众,而不是取代编辑的工作。

    “虚拟现实”客户端:让“现场新闻”无处不在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理想的模拟环境一般能达到使用户难辨真假的程度。可以想象,当这样的技术运用到新闻报道中,会是怎样的景象? 

    《纽约时报》是第一个将虚拟现实引入新闻领域的媒体。2015年11月7日,《纽约时报》推出VR新闻,将其购买的100多万套谷歌Cardboard免费赠送给用户,配合《纽约时报》开发的虚拟现实新闻客户端NYT VR,用户可以带上虚拟谷歌头盔,真实地体会新闻场景,体会一种“文字+声音画面”的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不是枯燥的文字和单一的图片。

    业内的普遍看法是,在奥巴马总统辩论赛VR直播等事件之后,NYT VR的推出把新闻业带进了“浸入式报道”的时代,这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VR对传媒行业的改造已经全面开始。

    这种新闻呈现形式的确很“炫”,让硬性的新闻需求,变为随时可以观赏的新闻场景,貌似给垂死的纸质媒体带来生机。当然,笔者认为,还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考虑。

    从媒体的发展趋势看,由于用户使用的终端越来越集中于移动端口,这必然会使传统媒体不得不研发更多适用于这一端口的产品,电视台、报纸、电台无一例外。《纽约时报》在早些时候已经涉足视频行业,从总体发展态势上看,纸质新闻媒体将有可能逐渐淡化“报纸”的色彩,或者缩减纸质传播渠道,未来有可能扩大的业务领域就是向可视化方向发展。

    但问题是,这种形式的传播,《纽约时报》可以做,电视台、新闻网站、民营传媒公司同样可以做。一个媒体如何体现自己的个性和优势是决定未来成功的关键。对于《纽约时报》来说,传统的写作是它的制胜法宝,从新闻的本质来说,新闻机构吸引读者或用户的核心魅力,是以最快的时间提供最多的新闻。相信没有多少用户会天天无所事事地像逛街一样溜达于各种各样的新闻现场。所以,对于虚拟技术在新闻领域的应用,也要从新闻类型出发,一些有极强的现场表现力的新闻,应用这一技术效果可能更好,比如活动的开幕式、比赛现场等,但是对于刚性的即时新闻,或对于特别忙碌的群体来说,新闻是快消品,而不是观赏品,过度炫技,可能反而会因为浪费受众的时间而引起受众的反感。

    总的来看,《纽约时报》的各种尝试都可圈可点,作为先行者,它一直在寻找媒体与现代新兴传播技术的合作空间。我们无法预测哪种技术在未来会得到爆发式增长,但可以预判的是,技术正在重塑新闻的各个环节,未来的新闻生产模式一定蕴藏于当前的各种尝试之中。

    (作者单位:北京日报《新闻与写作》编辑部)

    责任编辑:武艳珍

    参考文献:

    ①The New York Times built a Slack bot to help decide 

    which stories to post to social media,http://www.

    niemanlab.org/2015/08/the-new-york-times-built-a-slack

    -bot-to-help-decide-which-stories-to-post-to-social-media/

    ②《〈纽约时报〉让机器人当编辑,到底什么情况?》,

    http://www.managershare.com/post/202096

    ③《〈纽约时报〉能否做好媒体,又做好生意》,

    http://www.gotton.cn/news_one.php?id=11278

    ④The New York Times is targeting new readers in Asia 

    through WeChat,http://www.niemanlab.org/2015/09/the-

    new-york-times-is-targeting-new-readers-in-asia-through-wechat/

    ⑤Dean Baquet, “A Note From Dean: Charting the Future”,

    Jan.6,2015, http://www.nytco.com/a-note-from-dean-charting-the-future/

《纽约时报》的“另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