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浅谈新闻传播中的开源理念

● 赵天石 《 新闻战线 》(

    摘要:开源即软件项目上的公共协作。基于开源技术诞生的新媒体改变了人们浏览新闻信息的习惯,公民可在新闻事件的第一现场上传图片与视频;维基百科式的众人参与修正信息的传播模式,都是开源技术在新闻领域的应用。开源技术与开源理念,为新闻业注入了新的血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开源     新闻传播     变革

    “开源”,汉语意为开辟水源、开辟收入的新来源。美国的Open Source Initiative协会对其进行了正式定义:软件项目上的公共协作。开源软件是公开源代码的软件,有时也称自由软件。人们可以免费地使用它、复制它,由于知道软件的源代码,人们可以自由地研究它、甚至修改它然后再上传至网络。

    开源技术为互联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许多企业采用开放源码作为它们主要的平台驱动程序,并从中获益。经调查,78%的企业采用开放源码这一解决方案。开源技术具有解决方案成本更低、技术多样化和创新、业务灵敏度高等优点。①更重要的是,开源作为一种思想,一种理念,正逐渐改变着现代社会的运作方式。而新闻传播业这个极具代表性的领域的变革,也离不开开源理念的广泛应用。具体说来,开源理念带给新闻传播业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基于开源技术诞生的新媒体

    当下,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在移动终端浏览新闻内容。网络媒体的强势崛起,标志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世界上超过70%的网站是由开源Linux驱动的。如今,人手一部手机的景象已经十分普遍了。公交、地铁、街道,随处可见低头刷屏的行人。运行在大多数智能设备上的,正是开源系统Android。可以这么说,如今人们获取新闻的大多数网站正被开源程序驱动。没有开源技术,就没有新媒体。

    开源技术为新闻传播带来的贡献是巨大的。首先,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的使用者越来越多,同时,以报纸杂志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消费者正逐渐减少。新媒体的出现,其技术基础便是数字化。而数字化又与开源技术息息相关。传媒业的技术革新,首先体现在信息的载体上。手机等移动网络终端让信息的接收极大地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障碍,与印刷品相比,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因此被用户所推崇。

    其次,技术上的改变还体现在媒介的融合上。在数字化的支持下,图片、文字、音视频以及用户互动,实现了最大限度的随机组合。可以说,现在的传媒业从业人员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想要传递信息的方式,而且信息到达受众几乎是即时发生。

    最后,数字化带来的是传媒业所提供内容的变化。不论是哪一种传统媒体,其所能提供的内容都是有限的。比如报纸,版面数量固定,必须在稿件中择优刊登,这样势必会有相当多无法被用户所看到的新闻。新媒体正是因为大大地扩充了信息容量,让新闻能够免遭被砍,因此能够争取到更多的用户。

    新媒体便捷了新闻的传播与获取,开源技术功不可没。

    开源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去年8月,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12日午夜,大爆炸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当地网民就爆料:“晚23点30分左右天津塘沽区发生大爆炸,一声巨响很多人以为地震都跑下去了。”目击现场的网民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爆炸一线灾情,并通过微博微信上传现场照片、视频,包括天空现蘑菇云、窗户被震碎、汽车被烧毁、受伤市民跑到街上等。于是,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大爆炸的信息传遍了全国。

    相比之下,反映最为迅速的几家媒体也是13日凌晨才介入报道。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最先在凌晨时段《新闻直播间》报道。而天津卫视在事发当日,出于种种原因竟然还在播放韩剧,报道十分滞后。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最快报道大爆炸的媒体,其信息来源及资料素材也多来自微博微信。②由此可以看出,在网络时代,新闻报道的参与者已经远远不止专业的媒体人。拥有了手机和网络的广大公民,是天津大爆炸中名副其实的现场信息报道“第一人”。

    在新闻界有一个特定的名词:公民记者。它的含义为目击某个新闻事件的发生,见证某个新闻现场的普通人,自发地参与到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公民记者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群体,本身是一个不确定的,并非与记者一样因职责和工作而进行新闻报道。公民记者体现的,是个人在收集、报道、分析和传播新闻和信息的过程中发挥的主动作用。在天津大爆炸中,公民们传播新闻信息的迅速和自发,正是新闻开源的典型案例。

    开源式的新闻传播,突破了传受双方的身份界限。通过上传或修改再上传,个人既能够是传播者,也能是受众,这体现了传播的双向性。而在开源的过程中,信息不再是依赖于某一方面发出,而是在双方的交流中形成的,也可以说,网络上不再有信息传播控制者,而只存在信息传播参与者。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开源将为新闻报道带来无限的可能。

    开源促进传播内容的修正

    开源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源代码的分享和上传,更多的人能够分析代码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不足,从而不断修改,使代码变得更加完善。如今,许多网站的信息生成机制与开源技术十分类似——一些人最早提交信息,而后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得到修正。维基百科是最先利用这个机制的网站。在维基百科上,一个人发布关于某个事物或事件的词条和描述,越来越多人参与修改直到足够准确。

    《时尚先生》的作者A·J·雅各布在报道维基百科现象时进行了一个实验,他将报道维基百科的初稿发布在了维基百科上,称希望得到指正。文中隐藏了许多故意设下的错误。这篇草稿在24小时内被编辑了224次,接下来的24小时又被编辑了149次。最终所有错误都被修正,还达到了《时尚先生》的刊发标准而被刊登。③ 

    在开源社区中有一条著名的“莱纳斯定律”:众目睽睽,缺陷无匿(Given enough eyeballs, all bugs are shallow)。发生在美国的“拉瑟门事件”正是这条定律的绝佳注脚。在该事件中,CBS的皇牌主播丹·拉瑟用一份文件指控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在兵役期间未履行职责。尔后,这份文件被上传到网络,海军退役笔迹鉴定专家约翰·里斯科和前IBM技术工程师约翰·伯吉斯等一众博客用户开始进行研究。他们从文件采用等宽字体入手,直到将整份文件证伪并公之于众。丹·拉瑟不得不因为虚假新闻而下台。在西方,“拉瑟门事件”被普遍看成传统媒体承认互联网中个人内容具有影响力的重要开始。这也说明了为何在公众参与的信息生产过程中,报道信息往往速度更快,并且最终结果更接近真实。

    英国政论家、文学家约翰·弥尔顿1641年出版《论出版自由》中提出“观念的自由市场,真理会自我修正”,后来这一言论成为了自由主义新闻学的理论根基,也是西方新闻自由的理论根基。在新闻业面对开源化新局面的今天,这句著名的论断无疑又有了新的注解。

    结语

    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不过短短的几十年,但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在网络信息时代,新闻报道同样也被互联网改变。开源技术与开源理念,为新闻业注入了新的血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相信,开源会让新闻传播焕发全新的生命力。作为新闻人,不仅要从历史与传统中吸取经验与教训,更要从新兴的科学技术中汲取营养和启迪。这是一个媒介融合的时代,各行各业盛行跨界。新时代的新闻人,要充满挑战精神,打破领域壁垒,用开源的理念为新闻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上海大学新闻系本科生)

    责任编辑:武艳珍

    注释:

    ①《为什么企业偏爱开源?》,刘崇鑫译,http://news.csdn.net/article_preview.html?preview=1&reload=1&arcid=2826353. 2015-11-28。

    ②《天津大爆炸:双微传播与以往有何不同?》,

    http://news.sina.com.cn/m/wl/2015-08-20/doc-ifxhcvry0719881.shtml. 2015-08-20。

    ③《开源化,新闻业的“工业革命”》, http://www.huxiu.com/article/8446/1.html. 2013-01-02。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法制建设研究
足球女解说员的发展现状与机遇
浅谈新闻传播中的开源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