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市级党报如何讲好城市建设故事

● 韩美璐 《 新闻战线 》(

    摘要:各地的城市建设,特点不一而足,一些惠民利民的城市“变身记”很值得媒体“讲讲故事”。作为重要的主流媒体,党报如何讲好城建故事,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提高公众对政府部门施政精神的理解,让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的政策决议达到最佳宣传效果,是媒体的责任所在。

    关键词:市级党报      城市建设      讲好故事      深度报道

    城市建设关乎城市的长远运行,更关乎群众百姓的切身利益,媒体除了承担舆论监督外,也应着眼那些反映新思想、新风尚、体现人文关怀的城市“变身记”,展现政策的指导性和民生大课题。新闻媒体在讲好城建故事时,应把握独到的视角,应用有效的方式,使新闻报道探究出政令背后的施政要义,窥出百姓生活改变的生动点,让便民惠民富民的条条政令有生命力,体现出真切的人文关怀,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

    关注民生新闻点  城市“变身”人心暖

    相对于大气、华丽的城市建设工作报道,一些以百姓视角看城市变化的新闻报道,更能体现出建设的功绩和大智慧。这就要求记者必须深入到百姓中去,看细节,抓关键,从小处着手,以“小情怀”现“大智慧”,以“小窗口”见“大格局”。关注城市建设中的百姓生活变化,也是坚持“三贴近”、深化“走转改”的生动实践,媒体用一个个鲜活的民生事儿作为宣传方向,城市“变身”新闻报道一定能做到人民的心坎里。

    《粮家村“变身记”》是盘锦日报2015年刊发过的一条不太长的通讯,记者没有用传统方式直线条大写特写经验介绍,而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用老百姓的语言,分三个小标题写了三个发生在老百姓身上的事儿:“胶皮靴”进了“收藏柜”、“满眼脏”变成“一眼清”、“扛起锄头种地”变为“放下锄头跳舞”,稿件关注的点落在百姓生活的转变上,突出了村落旧貌换新貌给百姓带来的实惠,强烈反差再造了惊喜感,使盘锦市宜居乡村建设工作宣传立刻鲜活起来,百姓爱读爱看,而村党委工作的“成绩单”也更加亮眼。

    关于城乡建设工作,我们司空见惯了市级及以下媒体上出现的哪个镇重视规划引领、哪个乡铺平了几条柏油路等词语,一个个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如果平淡地写成了传统工作类报道,不但人们读来提不起兴趣,而且,从市委市政府做好民生大课题的角度来说,这些好事儿幸福事儿不能像阳光一样照进人们心间,实为宣传不力。盘锦日报在城市建设新闻宣传过程中,侧重新闻“点”的选择,着重选取那些能讲到人们心坎里的民生话题,让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建设“实招”“绝活”都亮出来,想方设法增进报与民的亲近感,拉近政令条文与百姓生活的距离。

    探究事件之因果  把故事讲好说透   

    城市建设,小到楼前铺种茵茵绿植,大至城乡一体化,涵盖了众多内容,这其中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或工作,需要媒体讲好说透,因为这不仅是宣传的需要,还贴合了受众对城市建设本身的审视与欣赏要求。作为党报,让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的城市建设故事达到最佳宣传效果,有必要深入研究城市“变身”背后的矛盾规律、行政思维、政策智慧,有洞悉、有思考地把来龙去脉、枝枝蔓蔓理清,将事件背后深层次的内涵和实质传递给受众,让他们对政策导向和城市发展有更加清晰的了解。笔者结合自己的初步实践,对这个问题做一点管中之见的探讨。

    2015年年中,盘锦市政府与北京环卫集团签约战略合作备忘录,启动“政府购买服务”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后笔者按照“规定动作”报道了仪式新闻,但感觉在仪式短新闻中,三言两语描述“政府购买服务”的事及其长远影响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全面解读其背后的缘由和政策指导。笔者经深入采访后发现,原来,政府购买环卫服务是要彻底解决农村垃圾问题,依托现代化的PPP模式,以最少的财政资金,构建起最优的城乡一体化大环卫体系,盘锦市因此还可能成为全国首个城乡固废一体化、无害化处理地级示范市。一连串的事件深挖后浮出水面,笔者“顺藤摸瓜”采写出了有关盘锦市构建城乡一体化大环卫体系的系列报道:《全国首创之举》《走现代化之路》《让城市更耀眼》,三篇稿件刊发后,盘锦市民从报道中真切感受到了时代的进步、城市的发展;盘锦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决策经过解读,更具有传播效果。笔者也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新闻的敏感性和写作能力。这些在普通新闻背后深挖出的报道满载着正能量,迅速提升了各方的关注度,收获皆大欢喜。

    打开思路宽视野  做有深度的报道

    党报作为党委政府发声的“喉舌”,具有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旗帜作用和牵引作用。盘锦日报在盘锦市推进城市转型建设中,围绕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具体工作,做好传播者的同时,思考政策的高屋建瓴之用意,不断用有高度的透视做出有深度的报道。实践证明,新闻不止于成就、结果、常规报道,打开思路开阔视野后,媒体人不但能深入理解领会方针政策精神,而且,新闻报道也达到了精准足、高透全的效果,质量不断提升,报纸的服务能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比如,2015年7月14日头版头条通讯报道:《“就地城镇化”为百万农民增福祉》,笔者在文中介绍了盘锦市宜居乡村建设工作,更用笔墨思考了农村改造工作的背后要义——就地城镇化、农村人的城镇化。这篇报道一出,很多基层读者打来电话说:原以为宜居乡村建设就是农村环境整治,看过才明白是提升盘锦农村人口生活的方方面面,全市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其后,笔者在《产业支撑破解资金瓶颈困扰》一文中,进一步向广大基层工作者宣传了如何让“就地城镇化”“生生不息”。这两篇报道都是透视了市委市政府城市建设政策背后的动因,深入思考施政要义,使很多基层工作者理解领会了党政政策的精神,再工作时能看得高,望得远,跟上党委政府的步伐。

    之后,笔者在宣传盘锦市构建城乡一体化大环卫体系的系列报道中,也打开思路,“爆料”出盘锦市党委政府的战略高度。在后一篇《让城市更耀眼》一文中,笔者详细探讨了为什么要构建城乡一体化大环卫体系:盘锦市是驰名中外的湿地之都,构建城乡一体化大环卫体系是为了全力保护城市底色,减少城市乡村的面源污染,实现文明的全域化,从而最终达到“把城市轻轻地放在湿地中”的美好前景,成为一座精品城市。我们用“与党委政府统一的思想、一致的步调”,为读者分析出了党政政策高瞻远瞩的战略方向,解答出了城市长远发展的建设方向,也为自身找准了报道宣传要求与人民需求的契合点。

    宣传便民惠民富民的城市建设新闻,是市级党报的职责所在。要宣传好这一阵地,我们必须既能俯下身接地气,又能具备高度的政治敏锐性,主动发声,主动作为,让原创、深度、权威的报道,有生命力,有号召力,服务好社会。

    (作者单位:盘锦日报社)

    责任编辑:杨芳秀

精思苦吟道人之所未道
从雾霾报道看特别天气下广播的价值体现
踩着点去赢得哪怕快1分钟的胜利
网络体育新闻评论的问题及对策
市级党报如何讲好城市建设故事
浅析新闻摄影中的抓拍与摆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