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读图时代与摄影的视觉冲击力

● 于 舟 《 新闻战线 》(

    版面的冲击力,首先来自于图片。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图片在媒体中的作用愈加明显,新闻摄影的功能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一图胜千言”。新闻摄影之所以在信息的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因为:新闻摄影能够使新闻事实、新闻本质得到形象化的表现;新闻摄影能够提供形象的新闻氛围,将读者带入情境体验之中;摄影记者对新闻事实的认识,有其独特的视角,通过新闻影像创造性的表现,能让人耳目一新,带来全新的感受。因此,新闻摄影既是对新闻事物的形象诠释、又是对新闻事件甚至是重大历史瞬间的完美定格,同时也是对视觉文化的独特贡献。

    由此可见,就平面媒体而言,能否产生好的新闻效应,图片的数量和质量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媒体人在重视新闻图片的同时,还应着眼于新闻摄影的热门话题——“视觉冲击力”。

    新闻摄影的“视觉冲击力”是指新闻图片的“视觉吸引力”“视觉感染力”“视觉张力”和“视觉说服力”,即所谓“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优秀的新闻图片不仅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还能调动读者的主观感知,使其产生情感的共鸣及心灵的震撼。诚然,真实永远是新闻摄影的生命,新闻照片的“视觉冲击力”首先在于是否具有新闻性,但也不可否认,新闻照片能否引起共鸣,其表现形式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数码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灵活自如地使用数码相机,这使得人人都有成为记者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新闻摄影记者应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用相同的设备,拍出具有不同视角与思维的新闻图片。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摄影记者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捕捉“活鱼”。新闻现场是新闻记者的第一工作现场,具有现场感的新闻图片才有感染力,像“视觉新闻”“目击新闻”等都是以鲜活生动的事实打动读者,以“活动”的视觉感染、启迪受众。新闻摄影的大忌,是没有找到新闻事件典型和精彩的画面,就去敷衍地表现一种立场和主张。因此,新闻摄影记者一定要深入生活,千方百计地贴近新闻现场,凭借敏锐的新闻嗅觉,努力捕捉生活中的“活鱼”。满足受众对新闻的认知,为历史留下传神的画面。  

    新闻摄影要以小见大,从具体新闻事件和典型人物入手,以典型的故事性情节报道新闻。新闻记者的发现力,首先是对视觉价值或形象价值的判断力,这是由新闻摄影的特质所决定的.而对拍摄对象人性和情感的高度关注则是视觉价值判断力的体现。通常,人物在事件中的动作和情绪反应构成了新闻摄影富有动感和新闻表达意义的画面核心,即使人不在场景中,或不一定占据画面的主体.也必须让画面传达出与人的情感、知觉和理性密切关联的信息,这样的作品必然打动人的心灵,产生视觉冲击力。     

    新闻摄影要高度重视新闻摄影影像语言的表现。单幅照片的结构要严谨到位;专题组照结构的起伏错落要做到内在统一;要着力捕捉涵盖新闻事件本质的决定性瞬间;要利用特写、近景、中景、全景的变化语言;要利用广角、标准、中焦、长焦等各种镜头的表现力;要利用正面、侧面、背影拍摄等各种角度变化所形成的表现力;要利用清晨、傍晚乃至夜晚等各种拍摄时机进行摄影表现;同时还要善于利用闪光灯性能充分为新闻摄影的拍摄服务。

    要善于抓拍。精彩的瞬间往往是稍纵即逝的,摄影记者的功力就是要抓住不可复制的瞬间。一个动态的新闻场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尤其是以人物为主的画面,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对于新闻事件的本质表达,都发挥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够抓拍到那一精彩的瞬间,就能极大地增强画面的生动性、鲜活性和感染力。反之,同样的新闻场景和同样的新闻人物,如果缺乏抓拍的能力,错失精彩瞬间的良机,“错位”拍摄的图片就不可避免的出现 “呆板”“缺乏生动感”等各种问题。因此,作为一个新闻摄影记者,手持的相机,就如同战场士兵手中的武器一样,要时刻准备着,要手疾眼快,一锤定音,不失时机的抓拍出能够打动受众的画面。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新闻摄影不能任意破坏新闻的真实影像。在新闻摄影中,除所谓的技术造假之外,通过人为的摆拍“制造”新闻也是一种欺骗读者的方式。新闻摄影的使命决定了它的本质。近些年事件真实而情节虚假的照片屡见不鲜。正是由于对新闻摄影的可表现题材的本质及其形式美学特征缺乏深入研究,采访拍摄过程中主题先行、急功近利等不良工作作风,引发了不少虚假新闻图片充斥报端。因此,我们常说新闻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等问题,就是指新闻摄影如何客观、准确的表现新闻事实。笔者无意完全反对合理摆拍,正如摄影不可能是对客观现实原样复制一样,摄影技术在刻意凸显某一主题时也需要有“正确的失真”,比如利用对影调的虚化或省略部分细节,利用变焦追求特殊效果等,这和有些摆拍有相同之处,都是为了提炼和突出主题,但其底线是不能捏造事实或改变新闻要素,不能改变被摄体的真实情感、认知和行为的自主性。新闻摄影和艺术创作有本质的区别,新闻摄影也许画面中有些芜杂的信息无法去除,但会增加画面的真实感和读者的信任度。

    除此之外,新闻摄影还有其他传媒手段无法替代的对新闻事实的认知功能。摄影记者在新闻事件的拍摄中,对物像进行选择和提炼,不仅要准确地表达新闻的客观真实性,还要尽可能地运用美学元素,艺术地再现新闻场景和对象。因为新闻摄影往往具有双重属性:只有新闻职能和视觉艺术二者统一,才能使新闻图片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纵观中外众多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从来都不缺美学元素。例如,布列松的新闻作品、卡帕的战争新闻片等作品,之所以震撼人心,与摄影师的新闻素养、人生阅历和审美水平息息相关。品鉴我们熟知的优秀新闻图片,除了具备真实的新闻性之外,无不在形式美上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新闻记者在新闻现场,特别是面对突发性新闻事件,几乎没有思索的余暇,之所以能够将精彩的瞬间摄入画面,看来是“妙手偶得”,实则是“厚积薄发”。正所谓敏锐的新闻洞察力和丰富的美感经验,连动着新闻摄影记者的每一根神经,每当遇到好的新闻便可产生一触即发的情感冲动,抓拍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眼下,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对新闻记者又提出了新的挑战,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必须不断学习,超越自我,让自己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走在时代的前列,才能适应现代人对新闻摄影的审美需求。我们深信,在机遇与挑战、压力与动力并存的今天,只要始终保持旺盛的探索精神和工作热情,就一定能拍摄出无愧于时代的具有更强“视觉冲击力”的优秀摄影作品。

    (作者单位:辽宁日报)

    责任编辑:徐  政

证券报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如何运用和把握好隐性采访
企业报如何突出新闻性
报纸标题制作的三个心得
新闻报道如何守法有则
电视文化专栏主持人的专业素质
读图时代与摄影的视觉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