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从《春晚总动员》看民族音乐的传播

● 张 斌 《 新闻战线 》(

    民族音乐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媒体的支持

    民族音乐是历史的积淀,历经几千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她是一种符号,是人们思想的载体,徜徉在几千年历史进程中的民族音乐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体现了祖祖辈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使得民族音乐拥有丰富的艺术特点,既可以是民间歌曲(小调、劳动号子、山歌),也可以是戏曲、民族乐器。随着历史的不断演进,民族音乐在不同的时期被赋予新的内涵,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宗旨就是,民族音乐来源于生活,体现人们的生活面貌,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因地区、民族不同造成的民族特色。

    民族音乐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融合体,雅俗共赏。略有遗憾的是,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以及高等院校音乐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大众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少有人去关注民族音乐,她就像被放在驰骋列车窗户边上的纸杯,一不小心就会消失。

    回想曾经的民族音乐艺术家,个个个性十足。而如今,舞台上所谓的民歌艺术家身着华丽的服饰,用先前排练好的口型和动作,虽气势恢宏,但却像工厂里批量生产的产品一般千篇一律,毫无创意。是什么原因导致民族音乐的发展面临这样的窘境?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现代传媒在音乐价值导向方面没有发挥积极的作用,从而造成大众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扭曲。

    现代媒体建立在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主要以电视、广播、网络的形式存在,作为现代社会的新生力量,他以异乎寻常的能量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娱乐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电视、网络、广播这样的媒介也被赋予了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社会功能。音乐欣赏是娱乐的重要表现形式,音乐具有思想性、内涵性,可以折射出人们的意识形态。因此,现代媒体与民族音乐的链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媒体应该加强文化建设,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引导人们去感悟载有民族精神的音乐的思想美、情感美、韵味美。可是,细细琢磨,生活中充斥了大量不堪的流行音乐,主要原因在于人们为了减轻生存的压力,不得不加快生活节奏,使得以“感性”与“韵味”为特征的民族音乐惨遭抛弃,而快节奏、理性化的流行音乐却受到大众的追捧,流行音乐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们情感宣泄的工具,内容越来越低俗,盈利性越来越强。而民族音乐就像是被珍藏了几千年的美酒,醇香但鲜有人关注,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在急功近利的今天,如果不对民族音乐进行到位的宣传与保护,恐怕带有民族情感的音乐会销声匿迹。民族音乐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拥有自己的特色,现代媒体应协调好“正确引导”与“经济利益”的关系,使得拥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能在今天的社会熠熠生辉,成为弘扬民族音乐的新土壤。

    《春晚总动员》可以说把“正确引导”与“经济利益”较好地融合在一起。该栏目是山东电视台综艺频道2014年9月中旬创建的平民选秀节目,成为草根阶层登上全球华人网络春晚的绿色通道,深受大众的喜爱。节目的参加者是社会的平民阶层,比赛者气质中少了些许“学院派”,每个人身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具有自己的特色。另外,他们选取的音乐往往是阐释内心的想法,诉说自己的感情,缓解生活的压力。民族音乐来源于群众,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民歌的演唱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看过几期该节目后,可以发现民歌的演唱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例如《在那东山顶上》《九儿》等,带有浓厚的民族气息。可以说,《春晚总动员》为农民音乐留有一席之地,引导大众的音乐审美观,在弘扬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精神方面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民族音乐与现代媒体的相互依存关系

    《春晚总动员》节目的播出,为民间歌手提供了展示基层文化的平台,使得日益边缘化的民族音乐渐渐地进入大众的视野。虽然媒体对民族音乐现存的窘境存在着一定的责任,但是,媒体对民族音乐保存、发展与宣传的作用还是不能忽视的。当然,事物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如果民族音乐能得到媒体的大力宣传,可以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民族音乐进入现代媒体,带来一股清新之风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音乐选秀节目受到青少年的追捧,这些节目一方面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另一方面,造成的社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青少年的价值观,在浮躁社会风气的影响下,他们企图急功近利,一举成名。摒弃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优良精神。可是物极必反,太多相似节目的存在,不免会给大众造成审美疲劳。民族音乐是本土文化生长的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她被大力地推广可以净化市场空气,《春晚总动员》节目的播出,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像是乌云中透出的一点阳光,带来清新之感。

    民族音乐融入现代媒体,促进了节目的多元化发展

    民族音乐逐步融入到现代媒体中,丰富了节目的内容,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结束了流行音乐独霸媒体的现状,促进了节目的多元化发展和文化经济的繁荣。《春晚总动员》这类以民族音乐为主打的节目可谓做到了雅俗共赏,节目参加者基本都是来自于拼搏在一线的基层劳动者,观赏者可以来自社会的各个层次,对普通民众而言,这档节目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种亲切感。对生活环境相对优越、没有体验过基层生活的人来说,通过这档节目,有助于他们理解一线民众生活的艰辛,唤起他们内心对平民阶层的尊重,对他们劳动果实的珍惜,传播着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感,抚平浮躁的社会气氛。

    民族音乐在媒体中传播,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民族音乐有几千年的历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始终阐释着对外界的谦卑,对自然的尊重。随着1842年鸦片战争的开始,列强的步步侵逼,中国经过几千年积累的处世智慧,被傲慢与残暴的西方人颠覆了,为了御辱强国,寻求救国之道,一批中国人不惜抛弃本民族传统思想价值观,五四运动时期,为了激起年轻人学习西方的兴趣,大肆倡导学习西方的文化。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上存在着对西方音乐的盲目崇拜,急功近利、浮躁短视的社会情绪一直笼罩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不是说人们不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只是在心底的最深处认同,行为方式与处世之道依然倾向西方,随着人们开始慢慢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才发现中国的传统音乐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存在着“洋不洋,土不土”的困境。

    民族音乐好比参天大树的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营养供给源之一,是最贴切反映民族精神与认同感的符号,当我们弘扬民族音乐时,是发自内心的踏实与高涨的民族自豪感。《春晚总动员》是平民阶层直通网络春晚的绿色通道,欣赏的不仅是全球华人,还有全世界各地的友人,把民族音乐的欣赏安排在网络春晚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宣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全世界各地的人们了解中国,可以增强世界各地华人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作者单位:绵阳师范学院 ) 

    责任编辑:杨芳秀

    参考文献:

    ①李晓红:《浅议新媒体对民族民间音乐发展的影响》,《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7期。

    ②臧一冰:《关注原生态民歌对当今中国的意义》,《艺术评论》2004年版。

    ③徐天祥:《中国民歌何处去—第二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学术研讨会综述》,《音乐研究》2005年第2期。

建构“用户中心”理念下新闻客户端新型关系
传统音乐传播方式的革新
体育新闻报道与媒体责任探析
从《春晚总动员》看民族音乐的传播
从“朝阳群众”看自媒体时代的新闻摄影
传媒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