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证券报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张伟建 《 新闻战线 》(

    我们都知道,自从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至今,中国证券市场已走过25年历程,这个市场已经从当初一块小小的试验田,发展成今天与国家宏观经济息息相关,在社会资源配置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国民经济命脉。中国证券市场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安全运行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正因为这样,全国各类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纷纷对证券市场以极大的关注,纸媒大多辟有证券专栏专版,新媒体则有专门网页和滚动式播报以及微博、微信的推送。总的说来,各类证券新闻、资讯为证券市场的稳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然而,中国证券市场与美国纽交所等具有两百年历史的西方国家证券市场相比较,毕竟还十分年轻,甚至可以说年幼。在这种情况下,证券报道对市场的走势,对于广大投资者的选择取向,往往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所以各类媒体能否及时准确、真实地传播证券信息,相关证券报道是否客观、公正、理性就显得十分重要。令人遗憾的是,伴随着火爆的股市行情,眼下证券报道中的虚假信息、不实新闻时有所见,有的直接导致了个股乃至市场的异常波动,破坏了证券市场的形象,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当前证券报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细数当前证券报道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种:

    信息发布不准确、不及时。当然,这并不完全是媒体的责任。一些上市公司有过股权转让、内部关联交易或委托理财等行为,出于种种原因并不及时发布信息,而是等到某个其认为合适的时机再来“公告”,经常有上市公司因此受到沪深证交所的公开谴责就是最好的例证。仅今年4月份宣布启动“2015证监法网专项执法行动”以来,证监会已经连续部署多批专项执法案件,比如第三批“中招”的上市公司“健康元”,4月7日经过短暂两个交易日停牌后,复牌当天开盘即宣告涨停,之后两天又连续涨停。究其原因是4月4日该公司披露的一则股权转让公告,公告称,公司第二大股东拟向三名自然人转让共计1.8亿股份。关键是二级市场上早在公告之前已大幅上涨,3月25日至4月1日6个交易日内,公司股票有4个交易日以涨停板报收,6天涨幅近六成。公告为何不在3月25日刊登呢?显然当中有猫腻。还有更奇葩的,有一家受到深圳证交所公开谴责的公司,在为别的企业作担保后,整整过了9年才在公告中透露这一“重大事项”,而在这9年的所有季报、中报、年报中均未有一字提及。对这些发迟到公告的上市公司股票走势进行追溯,几无例外都可以发现伴随着的是股价的异常波动。而受损害的当然是无权无势、信息渠道不畅的个人投资者。

    信息和报道虚假,甚至编造传播股市谣言。在最近沪深股市的暴跌中,就有媒体因刊登、传播所谓的某地某某股民因炒股亏损跳楼这样的假新闻,而受到有关部门查处。再稍早一点,今年5月一度在证券市场中流传过几则“重磅消息”:什么“黄光裕将提前出狱”、“公募基金被调查”等等,不仅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上疯传,一些纸媒也有刊登。结果,所谓“黄光裕概念股”的A股上市公司中关村,一个月内股价大涨50%。可以想象,在这一过程中,某些机构那是收获颇丰,成为这一虚假消息的最大受益者。而事实是,据新华社记者核实,黄光裕仍在监狱服刑;法院也证实从未收到黄光裕的减刑、假释申请。而另一则“证监会约谈基金公司”的消息,则使创业板指数在5月13日至15日期间盘中振幅高达7%,个股大面积跌停,许多投资者损失惨重。

    综观沪深两个市场,上市公司“变脸”公告那真是多了去了。今年3月27日被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责的博元投资,其前身是上海证交所最早挂牌上市的“老八股”之一的凤凰化工。多年来,其名称变换即有凤凰化工、华源制药、ST方源、博元投资等近10个,这家公司借重组名义到处招摇撞骗,最近几年内发布违规信息达15次之多。多行不义,终于在2014年6月18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而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在其不断“变脸”过程中,不时有报道对其进行吹捧,回过头看,相关报道均属“画饼”之作。梦碎之后留下的是投资者的一地鸡毛。

    浏览一下有关传媒的证券内容,经常有这样的情况,记者采写的消息或老总访谈之类的报道,透露了某上市公司与另外知名或有实力的企业接洽,购买资产或进行重组事宜,甚至煞有介事地对其业绩成长、利润大幅增厚的美好前景都作了详尽描述。可没过几天,有关上市公司却刊登澄清公告,声称报道不实,并无此事。这样的报道只能给证券市场造成混乱和负面影响。

    不良股评误导投资者。据统计,截至目前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开户的股票账户数量已突破2亿,而当下每周数十万、上百万户的新开户数则表明仍有大量新股民特别是80后、90后“小鲜肉”在源源不断地涌入这个市场。在这支庞大的股民队伍中,绝大多数是中小散户投资者,他们中很多人对证券市场了解不多,有的甚至一无所知,连股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都没弄懂。最近某地就发生了这样一件真实的事:一个新股民看到自己当天买进的股票下跌了,第二天居然到证券营业部要求“退货”。像这样一些新股民,他们只是在所谓的“赚钱”效应示范下匆匆入市,迫切需要有人给他们指点迷津,点股成“金”。于是形形色色的咨询机构应运而生,所谓的“股评家”“分析师”在各类媒体上大行其道。这些人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的确具备相当的文化水平、理论功底和操盘经验,他们从专业的角度,以专家的身份普及证券知识,对推动证券市场透明度的提高、市场的规范运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也有不少人对中国证券市场并无研究,只粗知一点“技术分析”方法,就在各类纸媒和新媒体频频发表“高见”。他们或者脱离上市公司实际业绩状况,一味唱多,本轮行情一年多时间从2000点左右一口气涨到5178点的高位,他们却高呼“牛市不言顶”,坚称“6124(2007年创下的沪市历史最高点)不是顶”“万点不是梦”,不仅弄得场内股民血脉贲张,不断加大仓位,而且引得场外人士心痒难耐,四处筹钱入市,高位接盘。另有一些人则恰恰相反,他们完全撇开中国经济稳健发展这一基本面,过分看空,恶意唱空。比如2013年年中,沪市历经5年多熊市,已回调到1849点,可谓跌无可跌。但一些股评人士居然抛出要重回千点的论调,大有让中国股市推倒重来的意味。结果在投资者中引起阵阵恐慌,不少人把捂了几年的带血筹码割在地板价上。

    更可恶的是一些所谓的“股评家”,违背职业操守和法律法规,昧着良心为某些机构和庄家当“托”。庄家想吸货,他们就把某只个股讲得一钱不值,业绩如何差,风险多少大,吓出股民手中的珍贵筹码;反之,庄家想出货,他们又会把某只股票吹上天,说什么具有长期投资价值,上升空间巨大,可以大胆买进云云,让人追高买套。像这样的事,几乎时不时在发生。老股民都记得有个名头十分响亮的北京某“股评家”,就曾因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荐“青山纸业”而受人质疑。尽管该股评人士宣称“某某不是托,青山可作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恰恰是由于他的竭力推荐,不少投资者买进该股票即使在本轮大牛市之下,仍被深套于“青山”之巅。

    转变报道思路,倡导理性投资

    面对诸多问题,各类媒体要搞好证券报道,提高从业人员自身素质就显得十分必要。一方面是学好有关的政策法规。《证券法》实施已有16年了,它为我国证券市场规范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框架。从事证券报道的传统媒体、新媒体编辑记者,认真学习《证券法》,了解和掌握有关要点显然很有必要。比如证券报道的重点应放在哪里?其目的是什么?结合《证券法》第一章第一条就可以明晰自己的定位。那就是证券报道应立足于保护投资者,尤其是目前仍属投资主体的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而要真正做到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除了吃透证券法规外,另一方面还需要媒体从业人员掌握一定的证券专业知识,对波浪理论、量价关系、各类技术指标等都能懂一点,具备丰富的看盘经验。当然,有一定的财经理论功底(起码能看懂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也是很重要的。具体来说,各类媒体要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加强风险教育,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证券市场是高风险市场,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许多投资者,特别是像这轮行情起来后新入市的一些80后、90后投资者,对此显然认识不足,体会不深,以为股市赚钱太容易了,哪怕跌了也总会涨上来的。结果总是满仓介入,甚至融资或大比例配资入市,然后盲目地追涨一些爆炒起来的个股。一旦深套则怨天尤人,乃至想不开轻生。所以媒体应时时刻刻把风险教育、把提高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放在重要位置。有条件的不妨利用版面或网页专门开辟《投资者教育》《投资者学校》这样的栏目,还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教育,让他们真正领会“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倡导理性投资。在证券市场里,适度的投机固然不可避免,也是不可缺少的。但投机不能过度,媒体要教育投资者千万不能以赌徒的心理入市。说得更具体点,就是不能把全部的个人或家庭积蓄投入股市,以免碰到股市持续下跌而血本无归。媒体要经常提醒股民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参与股市,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股市的涨跌。在证券报道上,要真实、准确地介绍每一家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发展前景。要多采用基本面分析的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基本面胜过技术面,多从国家经济的宏观角度进行宣传报道。要多分析一个阶段及中长期趋势、走向,而不要纠缠于每天涨涨跌跌的纯技术分析,指导股民舍弃短线的追涨杀跌。

    做好释疑解惑工作。对上市公司发布的信息是否存在“陷阱”,有时仅从一则公告本身的确不易判断,媒体就要结合当时的市场环境,特别是要结合个股的历史走势进行综合研判。一般情况下,可以从股价的相对高度来分析公告的可信度。凡在相对低位的利空和高位的利多消息常常可能是信息陷阱。为了避免投资者误入“陷阱”,在认真鉴别的同时,媒体尤其是网络等新媒体可充分利用自身信息资料齐全的优势,对有关信息,如公告、投资价值报告等作些客观的评价分析,尽量当好投资者的参谋。

    强化证券报道的舆论监督功能。前面讲过,中国证券市场是个年轻、不够成熟的市场,参与市场的各方如上市公司、券商、投资机构(各类公、私募基金)等由于缺乏经验或受利益驱使,难免会出现一些违规违法的行为。对此,媒体就有义务进行监督和揭露。证券监管部门查处的各类违规违法案例并不少,而其中相当部分其实都是由媒体发文提出质疑,然后引起监管层注意进而立案稽查的。所以媒体应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重视批评性报道,勇于担当“啄木鸟”的角色,及时发现和揭露潜在的问题,倡导诚信,以使我国的证券市场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                     

    (作者系金华晚报常务副总编辑)

    责任编辑:祝晓虎

证券报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如何运用和把握好隐性采访
企业报如何突出新闻性
报纸标题制作的三个心得
新闻报道如何守法有则
电视文化专栏主持人的专业素质
读图时代与摄影的视觉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