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理论寓于实践 叙述互动交织

——读新著《实用新闻评论写作教程》

● 赵振宇 《 新闻战线 》(

    读到徐兆荣先生的新著《实用新闻评论写作教程》,很高兴。

    兆荣先生是我近年才结识的新朋友——源于嘉兴日报实施“评论记者”工作机制。他对于新闻评论的这项改革很热心,多次参加会议,发表论文予以高度关注和热情支持。正是这样的交往让我们一见如故。大致相同的经历,让我们有了许多共同的理念和语言。他的新书出版,也是给我学习的机会。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信息网络系统化的今天,传统“新闻”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新闻已经不是以前说的仅仅是对事实的“报道”,而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有价值事实及意义的“信息传播”。它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新兴媒体,运用对事实过程的描述和对该事实性质判断、价值意义的评论让大众更深切地感受和领悟该事实。也就是说,新闻的本意中就包括了具有描述性质的报道和具有解读性质的评论。

    媒体的实践表明,人们对评论的需求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它能提高受众接受信息的效率,从而增强新闻的影响力。新闻在传播的过程中有两种信息:一是传播事实信息,一是传播观点信息;两者合一才是新闻的真正完整的含义。人们接受信息,不仅需要及时了解该事实的发生过程,同时也想知道该事实发生的性质和意义。随着信息传播的广泛和及时,一般来说,在短时间里掌握某一事实并不是什么十分困难的事情。但是,如何评判这一事实,事实的性质、意义如何,却如同天底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必定是因人而异,千姿百态、千差万别的。而且,人们通过对这些“不一样的树叶”的识别,不仅可提高自己的观念意识和主动参与、表达意识,同时也有利于帮助人们更深切地感知和认识该事实。同时,一家媒体评论水平的高低,也是人们鉴别或偏爱某一媒体的重要标准。媒体的评论水准如何,已成为人们选择或购买某一媒介的重要因素。正因为如此,当下,不少媒体都在重视和加强新闻评论,推出了大量的评论专栏(栏目)、专版和专刊,不仅吸引了大批精英人士加盟,而且,大众评论、公民评论的趋势日渐高涨。媒体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是思想的竞争。谁想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精心打造评论,扩大评论队伍,提高评论素质,扩充评论版面或时间,改革评论生产方式等等,已经成为媒体新一轮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兆荣先生的新作问世了。

    理论寓于实践,叙述与互动交织,让这部新闻评论教材受到重视。全书读起来犹如一挥而就笔不断线,敏锐、真实,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同时兼具时代感、可操作性和高度的前瞻性,是一部难能可贵的生动易读的作品。

    作者是新华社高级编辑、国内部终审发稿人、评论员,编辑撰写新闻作品、评论作品及研究论文百多万字,再加上他对新闻评论写作、研究及讲学逾20年的经历,更使得他具备了撰述新闻评论类专著和教材的独特优势。本书结合了他在新闻评论界长期实践与教学的理论见解,处处渗透着他的学识和犀利而独到的人生哲学。新闻学的教材就怕从书本到书本,完全是一套理论的演绎,枯燥无味。作者是新闻评论的行家里手,所以读他的书就有一种亲切感。要学习评论首先就要了解评论、喜爱评论,于是作者在绪言部分就设计了这样一个开场——

    “作为新闻与传播学系科的学生,作为对新闻事件及其新闻评论写作有关注、有兴趣、有追求的读者,是否对新闻报道及新闻评论作品葆有足够的或是基本的关注? 

    可以先做一个测试:作为新闻传播学的学生,作为选择本课程的学生,作为新闻评论的写作爱好者,问:1.始终持续关注的请举手;2.连续关注一周的请举手;3.连续关注三天的请举手;4.今天来上课(或阅读本教材)之前看过新闻评论作品的请举手……

    毫无疑问,做这么个小测试就是为了说明:作为新闻与传播学系科的学生,或是作为新闻评论写作爱好者,理所当然地要关注新闻、关注新闻报道、关注新闻评论的报道,否则,是无法学、无法学会、无法学好新闻评论的。这样引人入胜的开头,难道不是一个新的尝试?

    本书对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从对新闻评论这一体裁样式的辨析入手,经过对新闻评论从选题开始,到确立主题、制作标题、布局谋篇、论证说理及语言文采等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以及评论作者的素质要求、新闻评论的整体策划等要求的详细讲解,使人读来亲切而条理明晰。在接下来的几章中,作者分别结合实例为读者详细阐述了新闻评论选题和立论、新闻评论的论证说理与结构、评论的文采与评论员的素养、新闻评论的策划等问题,在他娓娓道来的讲解中,学生们不仅可以消除评论写作的畏难情绪,更懂得思考如何写出好的、让人爱读、喜闻乐见、能实现最佳传播效果的新闻评论。

    在第五章《新闻评论的策划》中,作者写道:“在写作评论时至少要问自己两个问题:我对新闻事件的基本事实包括来龙去脉清楚吗?我对这一事件的思考成熟了吗、把握判断得准确吗?这就要求记者在写作前,对新闻事件做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掌握全面的资讯和真相,并努力捕捉在新闻材料中闪现的思想火花、新鲜闪光的认识,从中形成自己成熟的观点、准确的认识、正确的判断。这时,才可以动笔成文;这样拿出的文章,才有可能经得住编辑的考问,经得住时间的检验。”新闻评论也需要策划,而且作者介绍了一些成功经验和自己的体会,这是本书对新闻评论和实践的又一种贡献。

    本书是作者为新形势下的新闻评论教学和新闻评论实践提供的一本最新力作,提供了近年来新闻评论界的优秀案例和评析,在战术上和思想上为新闻界提供了创新性的解读,无论对学界还是业界人士都很有参考价值。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祝晓虎

理论寓于实践 叙述互动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