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用互联网思维探索打造“融媒体”

● 张小燕 《 新闻战线 》(

    今年4月份,中宣部部长刘奇葆的署名文章《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无疑给全国各地的传统媒体吃了一颗“定心丸”,也给了地方党报一颗报业转型发展的“救心丸”。

    在2013年底到2014年初,厦门日报先后召开8场报业改革讨论会,2014年4月,召开报业转型动员会。厦门日报的新一轮报业改革,路径就是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同时把思维转到从办报到办产业。

    今年9月份,厦门日报同时获得两个全国“十强”:一是“2013年~2014年中国报刊广告投放价值排行榜”全国城市日报十强的第1名;一是“全国主要综合性日报公号排行榜前十强。一个是传统媒体的十强,一个是新媒体的十强,两个荣誉让转型发展中的厦门日报更加坚定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即做“融媒体”的信心和决心。

    转思维:用“互联网思维”转办报理念

    2001年,厦门日报面对都市报的挑战进行过一次改革,那就是全新改版,用“都市化党报”的创新理念,坚持走市场化道路,化危为机。时至如今,厦门日报82%左右的发行是市民自费订阅。

    如今,面临数字时代的新形势新挑战,厦门日报再次深切地感受到了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阵痛。2014年,被厦门日报确认为全面深化改革、报业转型发展的历史元年。正如《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所说的,要有新思维,利用新技术,实现新旧媒体的融合发展,实现传统媒体的“弯道超车”。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对传统媒体来说,具体对厦门日报来说,融不融合、转不转型,事关生存,事关吃饭问题;对宣传部门来说,传统媒体特别是地方党报,如果不能融合发展,就没有影响力,就无法做到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无法发挥主流媒体“中流砥柱”、“定海神针”的重要作用,失去舆论阵地。

    显然,做融媒体,思维在前,技术在后。这个思维就是互联网思维。事实上,不只是传统媒体面临着互联网带来的新挑战,各种商业形态,甚至政府的社会治理模式都在揣摩着这个词语带来的深刻变化。

    说到底,互联网思维的“以客户为中心”是一种商业民主化思维。新形势下,厦门日报一方面开设微信、微博与读者受众及时互动,另一方面开门办报,开门搞活动、办产业,都是为了增强客户体验,满足百姓需求。这与地方党报既要牢牢地把握舆论导向,又要真正地面向市场,“以百姓为中心”的办报理念是一致的。 

    当然,对于厦门日报而言,不是说有了微信、微博,有了厦门网,就实现了融合发展、报业转型。厦门日报社在转型动员会上要求,各单位各部门要树立一体化发展观念,不能让新旧媒体各说各话,而是实现有效整合。

    转路径:用新技术融合新旧媒体

    数字时代,如果传统媒体还死守着一张“纸”,停留在传统的 “谁写谁看,写谁谁看”,它将与胶卷同样命运。众所周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深刻地改变了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平台给了我们可借用的技术和传播渠道。未来也许还将出现可折叠的电子纸、可穿戴设备,还有5G值得期待。如今,之前传统媒体所忌惮的新闻门户网也在睁大眼睛,试图看清方向。因为,他们也正在“老去”。 所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路径就是利用新技术:“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实现弯道超车”。

    一直摸索着转型,厦门日报与全国其他传统媒体一样,早已推出厦门网、手机报、厦门日报微博、微信平台。2013年厦门日报微信平台已经拥有7万多名忠实订户。厦门日报跑教育的资深记者佘峥在厦门网上的《家有读书郎》栏目页延伸到微信客户端《厦门招考》,吸引了大量的阅读点击量。今后,厦门日报微信还将推出医疗、房产、理财等方面的信息实现与读者的有效互动。但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如何深度融合,厦门日报一直没有找到突破口。

    今年9月8日~11日在厦举行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则给了厦门日报融媒体“大练兵”的机会:“3W+1端”直播投洽会。所谓“3W+1端”就是厦门日报旗下微博、微信、微视+移动终端。厦门日报传统一线记者同时充当新媒体的内容供应商,为“3W+1端”提供内容,厦门新媒体中心也同时上“前线”制作微视等内容。“3W+1端”推出后,社会反响非常好。期间,汪洋副总理在论坛上说,老挝副总理的普通话说得比很多福建人好,厦门日报官方微信据此制作有关福建人说普通话的专题,以网络语言和漫画呈现,趣味性和知识性兼备,引发用户转发热潮,推出当日点击量即达两万多。

    此次融媒体的“融”主要体现在推动队伍融合、手段融合、渠道融合。队伍融合:报纸记者同时也是厦门日报微博、微信、客户端的记者,打破部门界限。组建“九八融媒体”微信群,记者现场采写的稿件、拍摄的图片,第一时间发回微信群,新媒体编辑及报纸编辑根据内容各取所需,进行多种介质的编辑制作,并在多个终端发布。手段融合:此次报道特别强调开发微视频及互动式产品,即记者不仅要能写能摄影,还要能拍微视频。渠道融合:厦门日报对各介质渠道发布时段作出周密部署,官方微博、厦门网、“无线厦门”客户端打头阵,强调实时滚动报道,微信、微视作为第二阵容,重在深度加工有特色的产品,针对用户精准推送,传统报纸和《国际投资促进导刊》作为压轴,对“九八”投洽会作全面深度报道。

    转机制:积极探索适应融合发展的机制体制

    值得高兴的是,厦门日报微信平台今年以来订阅户呈现爆发式增长。尽管这并未给厦门日报带来实质性的收入,但是在维系报纸与客户的联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开门办报的一种新思路。

    对于厦门日报来说,与全国其他传统媒体一样,期望的不仅是新媒体平台的二次传播效果。厦门日报希望新媒体平台与报纸尽早脱离“前店后厂”的关系,成为全报社各部门的联动核心,甚至拥有自己的赢利模式。

    为此,厦门日报成立了“新媒体中心”。“新媒体中心”从厦门日报原有的“微微工作室”升级而来。原来的“微微工作室”主要任务是微信平台和微博平台的更新维护,并为厦门日报实时采集新闻线索。现在的“新媒体中心”,实现了人员重组,采编流程重组,力图建立一个统一指挥调度的多媒体采编平台。这样,“九八融媒体”微信群也更新扩大为“厦门日报融媒体”微信群,整个厦门日报的新媒体、传统媒体的采编人员包括领导悉数入群,群内实时沟通发布,后台及时制作推送。在今年9月份厦门市湖里“9?19”燃气爆炸事故报道中,厦门日报的微博、微信实时滚动推送的速度、数量和精准率走在同城媒体的前头。新华社的微博等新媒体采用的也是厦门日报的微博推送内容。

    与此同时,厦门日报从办报纸到办活动、办产业的转型思路基本成型。除了厦门日报微博、厦门日报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搭建后目前无法找到赢利模式,厦门网、厦门华亿传媒、厦门海视传媒等已经开始赢利并将成为未来的生财点。此外,厦门日报还通过办“房交会”等大型展会,举办“读者节”等文化活动;厦门晚报以办周报带动活动举办;海西晨报启动开办电商等多种渠道尝试多元化经营,以应对广告下滑带来的营收方式的转变。

    今年10月18日,厦门日报成立65周年暨第八届“读者节”之际,厦门日报新媒体中心大厦正式动工,厦门日报APP正式上线。未来的厦门日报新媒体中心,将成为联系采访、编辑、广告、经营的核心纽带,成为新媒体、传统媒体的融合平台。

    (作者系厦门日报采访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祝晓虎

舆论监督放大主流媒体效应
用互联网思维探索打造“融媒体”
擅长抓“活鱼” 精心烹“小鲜”
搭建党刊的新媒体平台
自媒体时代的环保宣传思考
选角度当突破思维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