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以改革创新提升政策宣传影响力

——人民日报做好政策解读宣传的体会与思考

● 谢国明 《 新闻战线 》(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积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密集出台了多项政策举措,国内外舆论广泛关注。面对发展新阶段、舆论新态势,能不能宣传解读好中央的各项政策措施,不仅关系到媒体在改革大潮中能不能掌握舆论话语权,更关系到党的政策能否及时准确得到传递和执行,意义十分重大。

    做好政策宣传解读是党中央机关报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人民日报发挥自身优势的重要方面。近年来,人民日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尊重传播规律、讲究宣传艺术、对接群众需求,在权威性与服务性、指导性与实用性的结合上下工夫,推出了一大批有时效、有深度、有分量、有看点的政策解读报道,为改革发展稳定集聚和传递舆论正能量。

    多层次 多梯度 多形态 多媒体

    2004年,人民日报在中央媒体中率先开始探索政策宣传方式改进,开设《政策解读》专栏,针对群众关心的问题,采访权威部门官员或参与政策制定的专家学者,分析政策的主要内容、出台背景、影响范围和执行难点等,形成舆论先声,让读者及早了解、掌握政策。当年,专栏就获得刘云山等中央领导的批示肯定。中宣部专门下发通知,向全国党报推荐这个栏目。

    以此为契机,人民日报的政策宣传报道,从内容到形式,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选题多层次。人民日报对政策解读的选题,点面兼顾,层次分明,既有对大局大势的分析判断,也有对具体政策的解读说明;既关注涉及全局的大政方针,也兼顾专门领域的微观细则。

    值得一提的是,对“大局大势”的解读是人民日报政策宣传报道的重要特点,也是核心优势。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重要思想论述和执政理念,是基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大政方针,是党治国理政的核心要义,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遵循。解读好“大局大势”, 是人民日报的职责所在。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人民日报迅速跟进,在经济形势宣传中融入“新常态思维”,并成立课题小组,对“新常态”进行研究。8月5日、6日、7日,连续三天在一版刊发评论员文章,解读“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经济形势闪耀新亮点》《经济运行呈现新特征》《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8月4日、11日、18日,《经济周刊》专版推出三期“新常态  平常心”专题述评,分别为《新常态,新在哪?》《新常态,辩证看》《新常态,新应对》,并以“1+1”方式在一版推出导读,引领了各媒体对新常态的传播热潮。这组报道提出,新常态的四个主要特征是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和新挑战,新常态不是退步是进步,适应新常态要有冷静的心、理性的心、火热的心。专家评价这组评论和述评是对“新常态”最权威、最准确的解读。新加坡《联合早报》撰文指出,最近新常态一词“爆红”要归功于人民日报的连续解读。中央领导对这组报道也给予肯定。

    报道多梯度。在组织政策解读的报道中,人民日报注重时间的推进,分别组织当日消息、解读访谈、调查追踪等梯度报道,将政策内容“吃干榨尽”:当日消息,求快求准;解读访谈,求新求深;调查追踪,求真求实。

    目前,人民日报已形成系统化、动态化的政策解读报道模式:通过《政策速递》《权威发布》等栏目,以消息的形式率先刊发最新出台的政策;通过《政策解读》《改革发布厅》《权威访谈》等栏目,以访谈、深度报道的形式,从群众的视角对政策进行分析和阐释;通过《政策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在基层》等栏目,以调查报道的形式关注政策执行一段时间后的效果、影响和难点。

    今年9月,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启动,人民日报多梯度、多轮次对这一重大改革举措,做了深入细致及时的解读宣传。9月5日一版、三版联动:一版刊发消息《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启动》,并配发图表,突出改革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人数、东部高校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和高考加分项目大幅减少三个重点内容;三版在《改革发布厅》栏目刊发消息《高考减少加分项目,缩小区域与城乡入学机会差距——告别一次考试定终身》,同时刊发政策解读类通讯《大学录取依据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高考将不分文理科》。9月10日《文教周刊》用一个整版继续深入对这项改革进行政策解读引导,分别刊发专业学会、业内专家及知名中学校长的专访或文章,从不同角度解读政策。同时配发“中国高考大事记”图表,梳理了1949年至2014年的重大改革。

    表达多形态。在政策解读的表达形式上,注意根据政策话题和内容,选取适合的呈现形态,增强表达效果。既有访谈对话,又有体验调查;既有文字解释,又有图表呈现;既有采访报道,又有言论来信。

    同政策发布部门的直接对话访谈是我们政策解读报道保证权威性、准确性的法宝,也是人民日报政策解读报道的优势所在。《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发布后,社会关注度极高,7月11日,我们邀请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黄树贤,详解《实施方案》的台前幕后,传播效果很好。同样在7月,有媒体报道了“退休官员担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一事,第一时间我们就联系了中组部有关负责人,对这一问题做出态度鲜明的回应:“决不允许该清理不清理”,传递出中央对此问题的最新态度。

    图表是我们政策报道依赖的重要形式,除了文字报道外,还提炼关键信息制作图表,同时配发专家意见和背景链接。相比几千字的长文,板块化的处理方式使版面语言更加丰富,视觉效果更清晰、更有冲击力,传播力也更强。比如,前不久,各省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了调整,我们采访了31个省市自治区相关部门,将各地的加分政策做成一张大表,一目了然,受到读者欢迎。

    除此之外,围绕重大改革政策,人民日报还通过发表言论的方式引导舆论,达成共识。例如,国办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指导意见公布次日,人民日报就刊登政策解读《让企业融资不再贵》,随后发表了《别让钱难倒了“草根企业”》《打通企业输氧供血的“任督二脉”》等言论,很好地说明了政策的要义。

    传播多媒体。在人民日报社旗下,订阅量超300万份的《人民日报》,每日页面浏览量超两亿的人民网,总粉丝量超5000万的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下载量超500万的人民日报客户端,遍布全国的两万多台人民日报电子阅报栏,二十多份子报子刊等,构成多层次分众化的集群式传播体系。

    人民日报社充分利用这个传播体系,通过多媒体展示,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将政策“报深、报活、报透、报到位”,扩大政策宣传的影响力。每项重大政策公布,人民网、法人微博、客户端第一时间作出简要报道,人民日报、电子阅报栏随后进行详细解读,社属报刊进行深度报道,形成媒体融合、形式互补的立体传播效应。

    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召开了18次常务会议,会议按照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要求,对各项工作做出部署。人民日报对每次会议都刊发了消息,有的还配发言论进行解读。人民网则在年中进行系统梳理,推出两个图解《2014上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的“强”声音》《2014上半年18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扫描》、一篇综述稿件《2014年上半年18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出啥信号》,从李克强总理在会议上的个性化语言、会议数据分析、关键词等多角度展现国务院常务会议情况,让老百姓全方位了解国务院决策重点,知道国务院工作的着力点。图解推出后,得到了有关领导的肯定,网信办在6月30日、7月1日连续要求全网转发,图解迅速登上凤凰、新浪、搜狐、腾讯、网易等各大网页首页要闻区,成为网络关注焦点。

    根本点  着力点  突破点

    人民日报的政策解读注重及时性、权威性和贴近性、可读性,抢抓政策发布的第一时间,尽可能选择政策的起草者来进行政策解读,防止出现偏差,同时,尝试用人物故事来体现政策的落实情况,把抽象的条文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具象,使政策宣传鲜活生动起来。

    除此之外,还有三点至关重要:

    1.坚定政治立场,是做好政策宣传解读的根本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用中国梦凝聚人心,用全面深化改革鼓舞人心,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提振人心,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焕发出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

    但是,在新常态下,由于社会发展运行的惯性使然,仍然有三种现象值得注意:一是改革发展的中国“有点烦”。当下中国,改革开放带来了十分巨大的经济社会进步,但社会各界并不因为日益取得的巨大进步而满足,反而催生了更大的期望,同时,部分进步举措也引发了一些成长的烦恼。二是众声喧哗的舆论“有点乱”。极端化、标签化、低俗化的舆论乱象,使公共治理左右为难。三是被网络裹挟的记者“有点晕”。网络对新闻工作者的压力,既体现在传播力影响力上的此消彼长,也体现在经营收益上的此消彼长。在这样的双重裹挟下,有些新闻工作者政治立场动摇,职业底线失守,自我意识迷茫,不知道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盲目“跟着网络走”,从网上找线索、找题目、找新闻,甚至找观点,立场不稳、态度模糊,乃至于是非不明,这是很危险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媒体对中央的政策方针信心不足、解读不清。事实上,人们的幸福感是呈边际递减的,而痛苦感却是以几何增长的。身在福中,往往并不知福。这就需要媒体将这些显而易见又总被人视而不见的常识,理直气壮地点明白、说清楚。

    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一直将坚定政治立场,作为做好政策宣传解读报道的根本点和出发点。

    立场坚定,才能勇于把亮点说足。市场经济是信心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总体平稳与和谐稳定,殊为不易,主流媒体要理直气壮地报道中国经济形势的新亮点,深挖政策实施中的闪光点,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引导人们凝心聚力。今年7月,我们在经济版《读数》专栏推出“聚焦年中经济形势”系列,对GDP、CPI、PMI、进出口、财政收入、信贷、公路货运量等宏观数据详细解读,从数据看政策,展示我国经济的良好基本面,并连续两天在一版头条刊发述评《稳中有进看活力》《动静自如看调控》,勾勒出上半年经济运行和宏调政策的突出亮点,形成正面舆论强势。

    立场坚定,才能敢于把疑点说清。主流媒体要善于释疑解惑,解开思想扣子,消除公众担心。今年6月,《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公布,社会上对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议论纷纷,如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聘用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终止,各地做法不统一;人事争议处理依据不够明确等,我们采访了国务院法制办、中央组织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人,及时明确政策预期,平息了不必要的猜测。同样是今年六七月,针对社会上对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的疑虑,我们在经济周刊版连续四期推出“稳定预期强信心”报道,就“怎么看经济下行压力”、“楼市会‘撞冰山’吗”、“中国式债务危机会爆发吗”、“金融风险是否暗流涌动”等疑点分别作出评析,引导受众客观看待经济发展中的风险和挑战,防止被“羊群效应”裹挟而放大悲观预期。

    2.关注热点难点,是做好政策宣传解读的着力点。向社会传递党和政府的“好声音”,重在精准打靶,紧跟热点,老百姓饭桌上的话题就是我们着重解读的选题。比如,户籍制度改革牵动人心,各家媒体都在报道,我们一方面浓墨重彩大力宣传,一方面抓住“热点中的热点”,避免泛泛解读,述评《户改,不只是换个户口本》,既肯定户改的促进作用,也如实反映配套改革不完善给户改造成的阻碍,指出下一步深化户改的着力点。这样的报道,有助于加深人们对政策的理解。

    如果说抢抓热点比拼的是编辑记者新闻敏感这一职业基本功的话,那么把握难点,考验的就是新闻从业者的能力与水平。

    解读政策难点,关键在分清是非问题和分寸问题。既不能简单地把是非问题当成分寸问题,丧失原则立场;也不要轻率地把分寸问题当成是非问题,失去弹性空间;更不能让分寸问题失控,由量变诱发质变,演变成为是非问题。

    是非问题,要讲科学。当前在经济社会领域,各种论调层出不穷甚至相互矛盾,恰恰是因为一些基本情况、基本问题没有理清,影响了人们的判断和预期。我们坚持不跟风、不起哄,用好辩证法,摆事实讲道理,使解读更有说服力。比如,针对地方债这个难题,我们成立课题小组,去多个省市、部委、智库进行调研,采写了《辩证看待地方债》(上、下篇),论述科学严谨,社会反响强烈,被审计署作为发布相关审计公告的报道口径。面对经济增速下滑引发的“就业焦虑”,我们推出《GDP跑多快能稳住就业》,通过算细账,指出“中国经济不必再保持过去10%左右的增长就能实现充分就业”、“不必担心大规模失业的爆发”,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文中的结论“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就业150万人”被很多研究机构采纳。

    分寸问题,要讲理性。解读政策是为了解答问题,释疑解惑,我们提出“三有三无”,即有所指,无对立;有力度,无刺激;有重点,无片面。比如,针对新医改政策,我们策划了“深化医改新思考”报道,理性引导预期,评论《医生与厨师》从一个小切口,提出改革住院医师制度的大话题,中央领导作出批示,直接促成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的出台。再如,针对商业性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乱象,今年4月,全国政协委员姚明在全国政协双周座谈会上发言,痛陈赛事审批制度的弊端,建议取消体育竞赛的审批,让市场主体自由投资赛事。我们抓住这个问题,组织了三篇报道:《赛事审批制度到了改革关口》《市场办赛事,咋就这么难》《行政的手,还要伸多久》,并配发了言论,深入探讨赛事审批的弊端,呼吁体育赛事审批制度的改革,为国务院有关决定的出台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9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决定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赛事的审批。

    3.积极推进媒介融合,是做好政策宣传解读的突破点。报将永存,“纸”或有变。当前,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带来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政策宣传必须适应这个变化,在媒体融合中扩大影响力。

    今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首次推出全媒体高端访谈栏目——《两会e客厅》,专业记者变身主持人,邀请10位现任部长,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热点,与基层代表委员、专家同台对话,话题涉及农业、财税、工商、金融、教育、养老、人口、统计、外交等政策。每期访谈通过人民日报《两会特刊》、人民网、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以及微信、手机报、电子阅报栏等进行多渠道、多形态、立体化传播,共有700多万网友点赞,受访部委充分肯定,有兄弟媒体称之为“e客厅现象”。其中,《5家民营银行试点方案获批》这条重磅新闻是《两会e客厅》在人民网独家首发,人民日报头版刊登消息,《两会特刊》推出专访解读和评论,见报第一时间就有550多家网站转载。《两会e客厅》的成功充分说明,在政策解读这个重要阵地,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传播方式,大有可为。

    (作者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责任编辑:冷  梅

以改革创新提升政策宣传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