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英国如何给媒体人划红线?

● 曹 劼 《 新闻战线 》(

    在英国,记者在新闻报道上一直都有业务分口:有人专门在唐宁街十号蹲点,报道从英国政府那里获得的第一手消息;有人则专门跑军事口,上天入海也是常有的事。但无论他们涉及哪一类的新闻,在采访过程中都难免被人怀疑会比公众更早更多地获知大量机密信息。所以英国公众也一直在这个问题上对记者保留态度:如果报道是真的,那么记者还有什么没有对公众说的呢?为什么不能说?公众知道的真是最新消息吗?

    媒体泄密引发政府危机

    英国的媒体机构究竟如何管理新闻采编人员,防止他们利用职务之便对外透露机密信息呢?笔者专门请教了一位在英国《每日镜报》工作的不愿透露身份的记者。这位记者承认,他和同事们在日常工作中的确有很多机会同政府官员、商界高管接触,但这些人其实并不会主动向自己透露机密信息,更多的是有关未来的一些行动计划。但这些计划足以调动记者的专业积累,按图索骥向对方提出问题以期获得有关细节的答复,这其中包括具体的人、事、地点以及背后的原因。因此,在次日登报的消息中,常常会出现有“据信”或是“很有可能”这样的字眼,因为回答者往往也不会给出确切的消息,但这样的报道足以引起公众的注意。

    不过,也有一些记者为了抢新闻而导致政府机密外泄。《每日镜报》早前透露说,英国时任首相布莱尔在2004年4月14日到访美国时,曾与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在白宫举行会谈。席间小布什表示,他想轰炸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的半岛电视台演播室,但是遭到布莱尔的极力反对。当时美军正在对费卢杰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武装进攻,而成立于1996年的半岛电视台因为经常播放基地组织的独家新闻而受到全球关注,在2003年美军进入伊拉克期间,该媒体曾多次对美军行为作出尖锐批评。但问题在于,美国总统这次为了杜绝半岛电视台播放会对本国战事造成不利舆论影响的消息,竟然不惜轰炸自己盟国卡塔尔的首都。

    这一消息传出后,立刻在全球引起轩然大波,虽然有时任白宫发言人麦科莱伦对媒体澄清美国政府不会对如此不合情理的消息发表任何评论,唐宁街首相府方面也表示英国政府不会对“任何泄露出去的文件发表评论”,但是来自中东地区的声音更为强硬,半岛电视台方面即刻发表声明说,他们需要核实《每日镜报》消息的真实性,然后才能有所反应。声明又说:“如果这个消息是真的,无论对半岛电视台还是对全世界其他媒体机构来说,都既令人震惊,也让人担忧。”

    《每日镜报》捅的马蜂窝让英国政府坐立不安,英国的各大报章总编很快就收到英国时任总检察长戈登?史密斯的通知:“如果再有英国报章刊登有关英国首相布莱尔和美国总统布什的早先谈话细节,那么英国政府将根据《公务员保密法》提起诉讼。”

    “这里的《公务员保密法》,指的主要是该法案中的第五条,即要求媒体尊重公务员的保密原则,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不得随意发表敏感信息。”伦敦大学媒体研究学者穆雷说,在英国主要媒体,所有从业者都会在入行以及工作期间,接受职业操守方面的定期培训,其中就包括如何“看待”当局尚未透露的信息。而在英国大学里,学习新闻或传媒专业的本科学生都要同时修法律课程。

    事实上,有的英国记者一直试图从政府那里挖掘独家新闻,在法律政策上和政府玩着猫鼠游戏。尤其是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布莱尔领导的英国加入美国入侵伊拉克的行列,让政府同媒体间的矛盾陡然激化。早前最为严重的一次冲突是英国广播公司记者爆料说,布莱尔向议会成员陈词时谎称政府已获得情报,知道萨达姆政府极有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向英国以及盟国发动袭击。这一事件随后引发的“英国武器专家凯利自杀事件”和“汉顿调查报告”等等,将布莱尔政府和英国广播公司推到了鱼死网破的边缘。该事件的最终结局是,布莱尔的亲信、唐宁街首相府的首席新闻官坎贝尔和英国广播公司总裁戴克相继辞职,而布莱尔政府也遭遇到了执政以来最严重的公众信任危机。

    法律约束与行业自律

    类似《每日镜报》这样的事件,其实在英国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关键在于英国的相关法律制度已经非常成熟。在互联网科技还远没有影响到媒体行业时,英国已经是最早开展报业也就是主要媒体行业自律的国家。尽管伴随时代变迁,全世界时常从英国媒体口中听到一些惊人的独家消息,而一些报道甚至让政府官员丢官、王室成员难堪,但英国媒体却极少因为透露国家机密而“闻名于世”。在揭露社会不公和承诺坚守国家机密绝不外泄之间,英国的媒体人一直都在很好地把握分寸,谁也不想为此轻易触犯法律。

    英国在1945年成立了皇家新闻委员会,1953年又建立了英国报业自律组织——英国新闻评议会。1991年,在英国新闻评议会的基础上又建立了报刊投诉委员会,其工作规则集中于由16章节构成的《业务准则》。这份《业务准则》也成为英国媒体人自律的文本基础。英国报刊投诉委员会在英国扮演“行业仲裁”的角色,根据该委员会的数据,90%以上的投诉都得到了处理。2011年,英国《世界新闻报》因“窃听门”事件而被停刊。但与此同时,英国媒体从业者们也看到,该丑闻的披露让英国新闻媒体内部完成了一次自我修复。

    另一个让英国记者时刻牢记不要“越界”的,是他们共同所属的英国记者协会。英国记者协会成立于1907年,总部下设地区分部、媒体分部和小组。英国记者协会实行个人会员制,目前有会员3.7万余名,占英国记者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英国记者协会具有工会和行业协会双重性质,同时还负有道德自律的职能。记者在加入英国记者协会时必须承诺遵守规章制度,如果会员违反职业道德或者违反国家法律,英国记者协会有权终止其会员资格。被终止会员资格的记者在同行业再就业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除此之外,像路透社、英国广播公司等媒体机构还制定了完善的内部职业道德自律文件。

    媒体行业不会也不应该带来巨大财富

    在大量完备的规章制度面前,其实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是英国记者及其雇主的价值观和现实行动。

    想让读者跟着自己走,报社势必要非常辛苦地搜集独家报道。对于小报记者来说,挖不出“好新闻”就意味着收入锐减,生活捉襟见肘。英国《卫报》记者尼克?戴维斯曾在《媒体潜规则》(Flat Earth News)一书中大揭英国新闻界的众生相。他说,不少英国媒体为了追求商业利益,不惜减少编辑部开支,很多记者工资微薄、任务繁重,不得不靠马不停蹄地改写新闻通稿来完成任务。

    如何才能拿到“独家新闻”?英国小报《世界新闻报》用倒闭说明了一些记者已经忘记了自己的职业操守。因为窃听皇室电话而锒铛入狱的该报记者古德曼早前回忆说,当他决定雇佣帮手和他一起窃听英国皇室私人电话时,“真的没有意识到这会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激烈的竞争压力让古德曼和他的同事们慌不择路,也让《世界新闻报》以及它背后的新闻集团,终于栽在了“职业操守”问题上,正如它的姊妹报《泰晤士报》在此前的社论中所说的:“一夜之间,新闻业变得不再受欢迎了。”

    此外,一些英国媒体从业者“越界”的原因远不止是为了写出独家新闻这么简单。2013年3月,美国政府指控路透社社交媒体编辑马修?基斯与国际黑客组织“匿名者”合谋入侵了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福克斯电视台以及《洛杉矶时报》的网站,这两家媒体都隶属于美国论坛报业集团。

    美国联邦调查局称,在2012年12月,基斯将论坛报业集团计算机网络的登录密码交给了“匿名者”成员,随后一名黑客侵入《洛杉矶时报》网站,篡改了2010年12月14日和15日发布的一篇新闻。基斯和另一名黑客后来还曾尝试侵入论坛报业集团的电脑系统,但没有成功。

    路透社的母公司汤森路透集团随后证实这一消息并表态说:“任何违法或是未能遵守公司制定的原则和标准的行为,都会受到纪律处分。基斯于2012年加入路透社,现在调查还在继续,我们不做进一步评论。”然而,该公司此后并没有公布任何基斯受到处分的消息。

    不过,我接触到的英国同行,大多认为利用职务便利将手中的信息作为商品进行非法交易是令人不齿的行为。一位在英国多家报社工作了半生的老记者,在听到媒体该如何管理采编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的问题后说,其实媒体很难做出什么承诺,因为每一篇新闻稿、每一次外出采访、每一天的编辑部工作对于一个媒体来说,都只是24小时不息工作中的小小一粒沙子。作为记者,加入这一行业时就应该明白,自己所属的行业并不会也不应该给自己带来巨大财富。要想让自己生活得更好,让外界尊重自己的职业,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要让这些沙子错误地揉进自己的眼睛,把握好职业操守,在每一天工作之余都自省是否合乎职业标准,不要因为任何利益或是威逼而弯腰。

    (作者系凤凰卫视驻英国首席记者)

    责任编辑:邓  瑜

英国如何给媒体人划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