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比烂”和“青年才俊”

● 龚升平 《 新闻战线 》(

    曾参与写作《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南方周末》1999年新年献词)的知名媒体人沈颢涉嫌敲诈被查,令许多人唏嘘感叹。对此有些网友包括一些媒体人、前媒体人流露出某种悲情,甚至称之为整肃舆论的“阴谋”。

    “阴谋论”的“依据”大致有二:某些中央媒体也有类似的“经营方式”,如今仅处理21世纪传媒,那就是“选择性执法”;能写下“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即使新闻死了,也会留下圣徒无数”的青年才俊不可能敲诈勒索。

    先看看“选择性执法”的问题。笔者多年前曾看过一本《中国敏感地带》,作者吴海民后来担任过京华时报社长。这本书收集了形形色色的新闻寻租真实案例,其中不乏中央媒体记者因新闻寻租被判刑的例子。

    另据新华社报道,因涉及新闻敲诈、有偿新闻和虚假新闻等问题,仅2013年以来全国就有216家违规报刊被查处,76家停办,49个记者站和14455个记者证被注销。今年6月,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总监郭振玺因涉嫌受贿被查,此后也牵扯出了央视贪腐窝案。

    可见,所谓“选择性执法”的说法其实站不住脚。更何况所谓“选择性执法”的指责实际上是在“比烂”——和尚摸得,所以阿Q也摸得。别的媒体做了“初一”我就能做“十五”。

    既然是比烂,实际上就把当事人降在了愿意“烂”的位置。令人不解的是,有人又提到了沈颢是青年才俊。既是青年才俊,就应该高标准要求自己,至少也要注重自己对属下年轻编辑记者的示范作用,至少不能比烂吧。

    有一条微博很有意思,博主断言沈颢这样的才俊“不可能做出新闻敲诈的丑事。一个有新闻理想的人是不会轻易向贪欲投降的”,这样的话无视时位之移人,无视岁月是一把杀猪刀。按照这种逻辑,曾有“才子”之称的黎元江是不是也不可能受贿?央视的芮成钢曾经是合肥市高考文科状元,还是最年轻的耶鲁世界学者,这样的“青年才俊”是不是也可以免予调查?

    有些人在为沈颢洗底时常常提到他是“青年才俊”,却有意无意地淡化了他的身份——他是21世纪传媒公司总裁,还是21世纪报系党委书记。没有他的授意,怎么可能发生如此有组织有规模的寻租活动?实际上,他已经向警方承认,“对于网站和报纸的新闻敲诈行为,很早就知道是涉嫌犯罪的,在其中起到了主持、领导作用,而且积极参与其中。”

    沈颢在其成名作《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中说过,“尽管,‘真实’有时让人难堪,但直面真实的民族是成熟的民族,直面真实的人群是坚强的人群”。某些媒体人或前媒体人对沈颢案的反思就显得不那么“直面真实”。

    21世纪传媒敲诈案确实令人扼腕,对此进行反思是很有必要的,呼吁依法办案也是媒体人同仁之谊。但反思的前提是尊重基本的事实,而不是情绪化地为嫌疑人洗底,更不该“比烂”。

“比烂”和“青年才俊”
当心虚假“好故事”
“无骂不成网络” 并非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