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分析

● 唐 瑶 《 新闻战线 》(

    现如今,新媒体的发展以其丰富的资源及便捷的方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主要运用的媒介之一。在这种媒介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思想认知、思想意识以及行为方式都产生了重要的变化,与此同时,大学生在道德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传播的新方式,进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健康发展,需要从源头着手,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进行调查研究。

    新媒体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分析

    新媒体在发展以及运用中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娱乐方式以及交往方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新媒体的运用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大学生的思维模式,还为当代大学生营造了开放式的学习平台。新媒体拥有丰富的资源,便捷的信息交流方式,平等自由的主体特征,在选择以及使用过程中具有个性化特点。新媒体的运用可以使学生更加便捷地获取专业知识,在开阔视野的同时也丰富了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潜质,促进良好道德品质以及魅力人格的形成。

    但是,在实践中可以看到,新媒体在为大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一方面,新媒体所传播的信息种类繁多,各种信息良莠不齐,而大学生自身所具备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不成熟,使得他们对信息选择的基本能力以及辨别能力、调控能力过低,无法进行正确选择。如果大学生接受大量的不良信息,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们的价值取向,从而无法促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健康发展。

    新媒体为构建校园文化提供舆论阵地

    伴随着社会网络的不断发展,校园BBS作为新媒体的代表产物已经成为了高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校园BBS属于公共舆论领域,不仅能够人们提供一个多元化的开放区域,还在一定程度上将校园的发展意见与建议进行总结与归纳。在校园BBS中,大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对此进行讨论与研究,从而实现民主与集中的统一结合。除此之外,校园BBS所具备的基本特点还为校园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阵地,能够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知识,从而满足学生对信息的需求,并且这种新闻的发布由相关单位与学校协作完成。只有校园媒体更加畅通、准确,才能促进大学生对思想意识的培养。

    新媒体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带来消极影响

    在新媒体促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带来消极影响,比如常见的暴力思想、黄色思想等。以互联网为主要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往往以非常快捷、简便的方式对新闻进行深层次报道,这种报道形式会导致大学生在接受信息的时候会产生依赖思维,从而对事物缺乏认识与思考。除此之外,新媒体影响下所产生的网络游戏、快餐小说等产品会导致学生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并且在网络信息的影响之下无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速度过快,容易使大学生接触不良信息,无法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主要途径

    在新媒体环境下,只有提高大学生思想意识的针对性与稳定性,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健康发展。

    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主要是指大学生对媒介信息进行正确认识、正确理解。要想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就要培养大学生自我批判能力,鼓励他们利用多媒体资源不断完善自己。就目前而言,我国众多高校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并不重视,很多大学生在媒介方面表现为知识能力差、媒介行为差、媒介道德水平差。

    树立正确的媒介观念。新媒体在发展过程中最为突出的优势便是实时交互性,该特点能够让大学生主动接受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大学生在利用实时交互性的特点中,能够与教育者进行双向沟通,从根本上提高思想意识的自我教育能力。具体而言,在利用新媒体的实时交互性中,可以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媒介技术,能够对媒介信息进行判断与理解,从而养成媒介道德观念以及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媒介观念。

    引导大学生正确运用媒介。要想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发展,除了要加强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的自我教育之外,各大高校还要结合实际状况,在尊重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正确运用媒介技术,比如像微博、学校论坛、手机报等各种媒介。除此之外,高校还要不断鼓励当代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建立贴近生活、贴近学习的主题网站,从而构建高校新媒体教育阵地。高校还要不断引导当代大学生开展专题活动,比如思想意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等,在完善当代大学生思想理念的同时,让新媒体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

    建立校园新媒体的管理监督工作

    建立校园新媒体的反馈机制。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逐渐淡出课堂,取而代之的便是双向互动交流的新模式。实践证明,在学生与教育者之间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十分必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对学校有意见和建议,那么可以通过新媒体渠道与校方交流,这样不仅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在学校产生一种和谐的校园氛围,促进校园的长久发展。除此之外,建立校园新媒体的反馈机制,可以使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有所了解,有助于提升沟通效率和效果。

    建立校园新媒体监督管理机制。与社会上所存在的新媒体比较,大学校园新媒体的竞争意识薄弱,并且缺乏竞争压力,并没有完全发挥出自身的价值。新媒体时代,高校虽然倡导以大学生作为主要的发展目标,但是新媒体在大学校园中的应用群体往往是由众多学生构成,由于缺乏良好的指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校园新媒体使用的狭窄性,不利于大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高校应该在相应的新媒体,比如微博、校园网络的帮助下引进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并且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从而规范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与此同时,高校要建立一套比较严格的学生思想意识工作责任制度,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断适应发展需要,另外,相关专业思想教育者要加强对校园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监督,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上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淮海工学院)

    责任编辑:郭潇颖

媒体问政的传播效果分析
法制新闻报道中的法律关系问题研究
我国体育传媒的国际化程度剖析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现代传播能力浅析
新媒体视角下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
基于微博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与资源共享
新闻发言人用语策略解读
企业管理与传播学关系探究
旅游新闻报道与城市旅游形象打造
电视艺术对高校舞蹈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