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从传播话语看体育之“安定、娱神”

武学军 《 新闻战线 》(

    体育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中能够消弭语境差的“共同语”,由于普遍存在的规则与表现形式,体育成为超越国界、文化的特定传播符号,也是顽强拼搏、挑战超越精神的具象代表。但是,由于文化背景、历史渊源的不同,中西方体育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势必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脉络与表现形式。

    体育传播用语勾勒了马斯洛需要层级图景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概括为五个层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了一个层级的需要之后会上升为更高层级的需要。在不同的时期,人们对各个层级的需要是不同的。通过体育传播话语我们发现,体育的发展,无论形式还是功能,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在逻辑相契合。换句话说就是,随着人类社会内在需求的变化,体育的形式、功能、地位以及体育精神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体育精神与孕育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状况、文化观念息息相关,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下,存在着“实用的、科学的和审美的”不同特征。在不同的需要层级下,体育的功能与特点不同,自然体育传播的语言表达也就不同。

    首先,生存与安全之需,决定了体育用语中生活与战争场景的遗留。

    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是生存之需,而劳作是保障生活来源的基本形式。温饱的生理需求满足之后,就是为自身的生存空间而战,人们需要真实的安全与内心的安定。安全对应战争,战争一方面威胁着生命安全和生活安定,另一方面战争的出发点又因为要守卫和拓展人们的生存空间。所以,体育传播用语中的生活、生存与战争之语为我们勾画了先民的生存状态与社会体育场景。

    先民通过狩猎等生产劳动获得生活必需品,满足自身衣食住行等生存需求。在狩猎、采集、渔业等生活劳作的过程中强身健体,提高技艺。奔跑、跳跃、骑射、抓举等不同的动作锻炼不同的身体机能,从而演变为不同的体育运动方式。上古诗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可以看出,在先民获取生活必需品的过程中,“断竹续竹”需要体力,“飞土逐宍”、捕获猎物,需要技术。锻炼身体与提高技艺具备了体育最初的目的和功能。

    民俗性体育项目中生活生产内容的遗留更为明显,流传至今,项目名称依然未变,仍旧是生活中此类事物的固有名称。比如:龙舟,显然是捕鱼乘坐工具。画龙是敬畏自然、保佑平安。秋千就是人们凭借藤蔓跨越沟涧的生活场景。赛马、弹弓、射箭……无一不是生活生产实践的缩影。这些体育项目指称用语显然更倾向于实指社会生活。此时的体育并未自成体系,它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体育精神并未真正形成,体育的功利性、实用性更为明显。

    解决了温饱这一生存的基本前提,部族之间的战争依然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在部落群族之间的争斗中,为了保证群体的生存与壮大,对人们身体素质和技艺水平便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部族成员的呼叫呐喊中,精神渐趋亢奋,点燃斗争激情。战争中的打斗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稳定,程式化、规则化特征日益显著,从而演变为某种类型的体育竞技运动,并渐渐体现出游戏、娱乐的因素。在体育传播中,大量战争、打斗词语的使用清楚地揭示了体育冲突性、对抗性的特点。尽管在中华传统文化土壤孕育发展的体育必然带有温柔敦厚的精神气质,但是源于战争交锋中的较量必然不可避免的存有击打、对抗甚至杀气等力量特点。

    例如:

    1. 万人鼓掌向巴洛特利致敬 罕见!国米弃儿终拔复仇之剑(新浪体育2008.8.1)

    2. 范佩西突曝训练受伤出战成疑 上场绝杀功臣或入替(新浪体育 2014.7.3)

    “复仇之剑”“出战”“绝杀”等这些极富战争色彩的词语,充满了对抗、暴力色彩。从渊源上讲,体育表述的词语选用符合体育产生的历史脉络与生活心理需求,符合人们对体育的认知规律。 

    其次,尊重与价值实现的心理需求,使得体育传播用语呈现出温情与道德的力量。

    中华体育在传承中形成了自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气质。这种特征往往与民族精神息息相关、一脉相承。因为在特定民族的文化语境下发展壮大的体育,不可避免地会带上民族文化的烙印。自强不息,渴望得到尊重;顽强拼搏,渴望超越自身。这一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更快、更高、更强”的宗旨不谋而合。二者都强调运动中全力以赴、不遗余力、超越自身。当然在不同文化影响下,西方体育强调个人力量的展示而中国则更凸显集体和国家力量,为国争光的价值观一直以来都是中华体育精神构成中的核心要素。

    自尊和被尊重,自身的价值得以肯定,这是在满足了安全需要之后的更高层级的需要。因此,我们在体育传播中,看到的不仅仅是金牌至上的宣扬,还离不开对运动员体育精神、出色表现的肯定,让运动员感受到他们的付出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尊重。尤其对于未能获得名次的运动员,大众传播用语可以有效地实现对他们的努力、成绩、精神等各方面的尊重和肯定,使运动员得到良性的反馈和积极的激励。

    例如:

    1.金牌不是奥林匹克的一切 请记住这些感人的人和事 (新浪体育,2008.8.24)

    2.奖牌背后的人性 才是最感动我们的 (腾讯奥运,2012.8.13)

    这两条新闻标题明确表述了我国的体育价值判断,不仅在于金牌更在于其中感动人心的力量,无疑让落败的运动员感到尊重和温暖。

    3.白岩松:刘翔摔倒我们都傻了 出发就是一种超越 (中国网络电视台,2012.8.7)

    这一标题借用白岩松之语弘扬坚持、担当、面对的精神和道德的力量。即使没有获取胜利,甚至没有完成比赛,但是能够在承受伤病的情况下跑出第一步已经是征服和超越,正如报道中最后所说“让我们祝福刘翔吧”。不难看出,体育传播用语体现了我国体育精神的人文特征,既离不开冲突争胜,更有重义尚德的因素。

    “赛神、赛事”之谓与崇尚“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关联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一口号集中体现了我国体育的人文精神,崇尚情义的价值判断。体育精神历经不同的时代和变革,其核心内容从古至今是一脉相承的,最终凝练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精神特征。

    体育的形式有很多,从类别上讲,我国的《体育法》将之分为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又分为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大众体育主要以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而竞技体育则是挑战极限、一比高下的赛事活动。我们从体育赛事命名追索,更容易理解其内在精神与实质。

    在赛神活动中的各种表演、竞赛形式就是不同的“赛事”。作为“国之典祀”,赛事是众人参与的场面宏大、形式众多的娱神活动。现在,依然有很多地方存在祭神赛社的民间活动。例如山西省长治市的贾村赛社,是至今保存完整的北方迎神赛会。而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也是此类活动,“那达慕”是蒙古语,意思就是“娱乐、游戏”,在大会上举行“赛马、射箭、摔跤”等传统体育项目比赛,同时还有盛装表演。伴随这些活动的还有就是大型的祭祀仪式。

    南方的赛社活动,有潮汕地区的游神赛会,大型仪仗队抬着“老爷”(即信仰的神明),演戏酬神。活动的内容有歌舞、醒狮、大锣鼓、潮乐队等等,同时也展示潮绣、潮乐、潮剧、潮汕民间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①所以,从目的和功能的角度而言,中国传统的赛事活动并非一决胜负的较量,而是娱神、娱人的大型活动。

    可见,从渊源上来讲中国的体育主要是注重形式和社会功能的,中国体育更强调宏大的形式以酬神娱神,重氛围、重观赏、重功能,而非对抗性的较量。在娱神赛会的活动中,诸多的赛事活动更像是娱神、娱人的大型综合性表演,呈现欢快和悦的气氛。

    西方赛事活动与宗教仪式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古代奥林匹克运动就是为祭祀宙斯而定期举行的体育竞技活动。他们认为,获胜者代表了信心、勇气,更强调英雄的力量,突出个人的孔武有力,强调胜出在人们心中的位置及其象征的含义。所以,尽管中西方体育有着同源的可能,但内在价值和精神却相异其趣。  

    体育传承演变的过程中,表演性的活动逐渐定型,规则逐渐完善而成为专业的体育比赛项目。在体育传播语言描述中至今可以发现体育活动具有表演特点的心理认知:

    1.胆大车迷骑摩托车不幸送命 落幕前悲剧再度上演(雅虎体育,2012.1.16)

    2.中超最佳阵容:穗京鲁津占四席 锋线妖星一炮走红(新浪体育2008.8.2)

    3.西甲联赛将开战 本赛季穆里尼奥将成为大戏主角(搜狐体育,2010.8.28)

    显然,“落幕”“悲剧”“上演”“表演”“妖星”“走红”“主角”“大戏”等词汇都是跟表演相关的用语,现代的体育传播用语也印证了体育比赛语源分析的合理性。中国体育一开始就不是着眼于胜负结果的,它有着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因素。加之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含蓄内敛、温柔敦厚的价值观和审美范式,势必使得体育更加重视自身的社会功能、注重德育的力量,中国传统体育精神势必倡导“友谊第一”,弱化竞争。

    “安定、娱神”的目标,让体育凸显休闲娱乐因素

    远古时代,先民对自然力的敬畏,让他们对神充满了期许和依赖。所以,酬神娱神的重大活动成为先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定期的娱神活动让他们感到有神灵的保佑,内心安定。在娱神求定的赛神赛社活动中,人们载歌载舞、鼓乐齐鸣娱神的同时,也丰富了自身生活,赛事由娱神走向娱人。

    在体育发展过程中,众多赛神活动发展成为游戏娱乐的群众体育,“舞龙、舞狮、杂耍、角斗”等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娱乐活动。同时,生活中人们会戏仿战争过程,双方在一定规则的约束下较量技艺、胆识,人们在比赛玩乐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放松。

    娱乐性的特点在体育相关表述中屡见不鲜,事实上揭示了中国传统体育力主身心放松,实现休闲娱乐的特点。体育传播的语言表述很多时候都会饶有兴味,让人忍俊不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科的发展,学界以“休闲体育”来专门指称实现休闲娱乐功能的体育运动形式和项目。事实上,我们透过体育传播话语系统可以发现,娱乐休闲是体育的功能之一,在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换句话说,休闲娱乐的游戏性质本身就伴随体育的发展而存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体育项目中,表现的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足球在现代社会是一项对抗性极强的球类运动,甚至有人称之为“男人的运动”,它对力量、强度、速度、技巧等都有很高的要求。足球有完善的赛制、强烈的对抗、竞技性强等特征。但是在古代,它更像是一种竞技性表演,让人们在观赏中获得内心的愉悦。正如李振斌所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存在着不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因而会产生不同的休闲活动方式,体育休闲活动也是应其时代的要求和进步而演变和发展起来的。”②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体育传播话语透露出了体育文化的特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内核是含蓄内敛、倡导健身娱乐的,它更强调道德的力量和情感因素,更具人文性。但是在不同的时代,传统体育精神注入了不同的时代因素。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是体育运动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所以体育的文化起源是分层的,生存的需要让体育源自劳动,安全的需要让体育离不开战争和祭祀,娱乐享受的需要让体育与游戏不分彼此。在争胜的过程中,体育满足了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作者系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与传播系副教授)

    注释:

    ①王晓丽、苏淡萍:《潮汕游神赛会民俗旅游开发初探》,《内蒙古科学与经济》2011年第22期。

    ②李振斌:《大学体育教程》,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19页。

移动传播盛行,都市报如何突围
新媒体背景下城市台的转型之路
谈突发事件中媒体微博的舆论引导
中庸视角下的中国电视真人秀
网络出版作品中署名权问题研究
从传播话语看体育之“安定、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