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创新·深度·互动

——金华晚报做强经济报道初探

● 张伟建 范贞洪 《 新闻战线 》(

    经济报道历来深受读者的关注和喜爱,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民群众不仅关注国内有关经济方面的大政方针,而且还关注国际方面的重大经济事件,柴米油盐酱醋茶,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经济报道与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区域性的地方都市类晚报,在日常报道中,重视经济报道这一大的方面军,让其好看有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使经济报道既“悦读”又实用?结合《金华晚报》近两年来在经济报道方面的一些做法,作一探讨。

    创新方式,避免似曾相识

    在目前经济信息泛化的趋势下,特别在新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果传统纸媒在经济报道方式上还是因循守旧,不进行新闻创新,不在可读性上下工夫,那么纸媒的经济报道势必会处于读者不愿看的尴尬境地。因此,在实际办报中,必须改变传统的经济报道模式,在经济报道的生活化、社会化、专业化上力求有新突破,增强经济报道的可读性、亲和力,同时在报道视角的选择上,创新报道的思维方式,多注重平民化、贴近性,从而提高纸媒在经济报道方面的影响力。

    千古文章重独至,陈陈相因无好文。经济报道最忌“年年岁岁花相似”,让读者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每年节假日,假日经济报道是纸媒的重头戏。吃喝玩乐,是节假日市民的主要消遣方式,纸媒如果单从这些表面经济现象做一些常规性报道,难免会落入俗套,没有新意可言。选择最佳的报道角度,依照新闻规律和新闻事实对新闻视角进行合理选择,以求获得最佳的新闻报道效果,是今天新闻传播发展的现实要求。

    近几年来,《金华晚报》在经济报道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假日经济报道,虽然也有动态性的新闻,但更多的则是体现在贴近性强的服务性报道上。2012年至2014年春节期间,晚报都推出了可读性、服务性强的春节特刊。三期特刊尽管都围绕春节期间市民的“吃喝玩乐”以及购物等做文章,然而文章并不雷同,更不枯燥,一篇篇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假日经济作了独家解读。像2012年春节推出的“龙腾福到”特刊,共有12个版,每个版都有一个主题,“龙地访迹”、“龙脉寻踪”、“秀拼狂潮”等,内容囊括了市民关注的“吃喝玩乐”以及购物等各方面。报道突破常规,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些经济数据或一些经济现象,而是融故事性于报道中。静中有动,动中见静,动静结合,鲜活可读。《八婺大地,每个与龙有关的地方都有动人传说》《每条龙脉都藏着惊奇的故事》《每条龙灯都寄寓着国泰民安的愿望》《超市、家电优惠多多》《水果蔬菜供应充足》《春节逛商场:各取所需》等等,内容丰富,读者可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取自己想要的有用信息。同样,2013年推出的“金蛇送福”特刊、2014年推出的“马上有福”特刊,都在报道手法上有所创新,避免了给读者“旧瓶装新酒”的感觉,体现了好看又实用的效果。所以,被不少市民当成“宝典”收藏。

    关注热点,推出深度解读

    深度解读是有关经济新闻的高层次报道方式,它所反映的题材一定是广大市民心目中占有显著地位、有关国计民生的经济现象、重大经济问题或重大经济事件,是人们关注的经济热点。尽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千变万化,经济发展和经济热点每年都不同,但是像房价问题、物价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等等,每年都牵动市民的神经,是市民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纸媒肩负着社会责任和社会舆论引导的重任,对经济热点作深度的解读,起到解疑释惑的作用,是其应有之义。

    那么,如何做好深度解读报道?首先,记者要具备专业的经济知识;其次,记者的视野要开阔,拓宽经济报道的思路,要运用多元思维把知识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领域中,去剖析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揭示经济本质。

    《金华晚报》现在除了每天推出“财经服务”版外,每周二还推出三个版的“财经深度”版,特别是“财经深度”封面版,每期都推出一篇近3000字的深度经济报道,虽然报道篇幅较长,但是因为报道的话题是热点,而且版面追求时尚元素,比如配漫画、图片,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深受读者的欢迎。

    2011年《金华晚报》获浙江新闻奖三等奖作品《实心之心渐冷》就是一篇针对性很强的深度报道。和温州、台州等地一样,金华也属于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发达地区,而2011年,金华本地企业面临多种利空的交织,如原材料飙涨、用工荒及成本上升、土地瓶颈、电荒、汇率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相当多的企业无心实业,投机成风。面对这种现象,记者赴金华各县(市、区)调查采访,并进行了深度分析报道。认为企业家无心实业将会对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带来根本性的伤害,报道做出了“中国制造崛起的未来梦想或许会随着实业之心的冷却而早早破碎”的判断,呼吁民营企业家们回归实业,体现了报道的深刻性。报道没有单纯地批驳“无心实业”的现象,而是客观深入分析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民企“身处产业链中游,两头受气如风箱之鼠”、“转型升级知易行难”。报道列举了两个专注做实业的案例,给其他民企以启迪和引导。

    对于经济新闻深度报道,记者的新闻敏感同样重要,在此前提下,能对新出现的经济现象的来龙去脉进行分析,对市民关心的经济问题和陌生的经济现象进行解释,阐明事件因果,预测事件发展趋势。晚报2012年获浙江新闻奖二等奖的《万家购物》组合报道,就属于此类报道。

    今年以来,“财经深度”封面版推出的《一金华企业主打飞的去北京吃煎饼》、《马年走企业·问道婺商》、《2014,产品去哪儿?》、《“姜你军”卷土重来》等等,均从不同角度对一些众人关注的经济现象进行了深度的分析和报道,同样得到了读者的好评。

    线上线下,增强互动服务

    不可否认,新媒体的普及,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削弱了纸媒的宣传效果。面对新媒体的冲击,纸媒不应因噎废食,要及时转变思路,探索应变对策。今年1月20日开始,《金华晚报》为了应对新媒体的竞争,除了报眉作了变动外,还把原先一些版面作了微调,新增了“微言巷语”“微言法语”“微微休闲”“@金华晚报”“家长圈”“生活圈”等版面。顾名思义,这些“微”“圈”专版、专栏都是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相关的报道手段,突出了“鲜活互动、服务到底”的特色。

    5月份,晚报以官方微信账号为中心,汇集了12个子账号,联手进驻微信,组成了微信矩阵。目前,专门为经济版服务的微信子账号“生活圈”,开通短短一个月,粉丝已达到3000多人。“生活圈”推出的各种与网民互动的新闻策划活动,吸引了广大网民的热烈响应。同时,将开展的各项活动,通过“生活圈”专版作了及时报道,真正通过线上线下互动,与网民共振,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报道的实用性与趣味性。

    比如,“生活圈”专版今年推出的《品牌黄金饰品频遭褪色投诉  不是质量问题,而是碰到了含汞物质?》《7种热销的活性炭产品无一合格  “生活圈”告诉你:净化空气还有其他办法》《依赖网络的现代人怎样才能从虚拟世界中获得交流的乐趣》《牛奶+面包,还是豆浆+油条? “生活圈”推儿童节福利  特邀国家级营养师教你宝宝早饭怎么吃》等稿件,从市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着手,让读者能够获得一些有用的经济信息。同时,将“生活圈”发表的文章,摘要通过“生活圈”微信推送出去,让网民也能从微信中获得相关知识和信息,积极响应、参与晚报组织的各类活动,无疑提高了经济报道的宣传效果,达到了服务性与平民化的结合。

    再比如,今年以来,“财经服务”版的《民生咨询台》专栏,从读者关注的经济生活常识为切入点,推出了《如何正确使用压力锅?》《如何轻松去除灶台油污?》《皮鞋划破后如何修复?》《如何让洗衣机节能省水?》《如何保养烤箱?》《如何清洗内衣不易变形?》等100多篇稿子,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获得了较多的实用性知识,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经济报道的服务性。

    (作者张伟建系金华晚报常务副总编;范贞洪系该报办公室主任)

以深度融合促“四力”增长
边境省份党报如何服务外交战略
敢于担当 乐于服务 善于监督
创新·深度·互动
聚焦“小人物” 释放“大能量”
媒体的力量
从“杨六斤事件”看救助报道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