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新探

● 张玉玲 《 新闻战线 》(

    在现今的市场环境下,大众传媒已经逐渐发展成人们生产、生活以及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作为一个极为特殊的社会人群,大学生是大众传媒的主要受众之一,大众传播是否能够发挥其正面影响,已经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所以,在高校教育当中,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已经开始提上议事日程。

    媒介素养教育概述

    媒介素养指人们对不同媒介信息的判断水平、解读水平,以及将媒介信息为人们社会发展所运用的一种能力。①而所谓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利用学校教育的方式,使大学生清楚掌握各种媒介信息对本身发展的作用与价值,进而使其能够建设性的运用大众传媒资源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对全球各个国家媒介素养教育情况的研究,发现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场所就是学校,大学生在迈入大学校园的同时,也自然而然进入到媒介环境当中,从选课时参考多方意见到毕业查询离校指南,都必须利用到大众传媒。大学生倘若离开大众媒介,其各种学习活动也无法顺利展开。

    目前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对媒介素养教育不够重视。当前,一些高校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还不是很重视,所涉及的媒介素养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如今,校园媒体主要的作用是丰富学生的知识,帮助学习获得更多的信息,但是,这种带有意识性的媒介素养教育形式比较简单,内容不够丰富,无法有效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在一些高校当中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媒介素养教育保障体制,对于非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缺少科学、合理的指导方针,甚至还有一些高校没有设置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也没有开展有关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活动。

    大学生缺少媒介实践训练。通过调查发现,我国一些高校的大学生极少参加媒介实践活动,而主动参与到媒体实践活动当中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而其参与实践的媒体也仅仅只是校园媒体。因为没有对大学生的媒介实践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与锻炼,导致大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得不到提升,进而也难以参与到各级媒体当中展开实践。②

    社会媒体的态度较为冷淡。一些大众媒体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提升自身的阅读率、收视率或者是收听率,进而将自身传媒工作侧重于各种娱乐节目上,而完全忽略了媒体的社会教育功能。在如今的大众媒体中,极少出现有关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节目或者活动,无法有效发挥媒体对受众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功能。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对策

    高校应当构建完善的媒介素养教育保障体系。普通高等学校应当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大学生的具体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媒介素养教育制度与评价体系,其中包含详细的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计划,且定期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情况展开检查与评价,以促进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

    合理选择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模式。通常情况下,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模式有以下三种,分别是作为某个正规课程当中的一个分支部分、作为一门单独的必修科目、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其中,作为选修课程可以通过类似于课外讲座的方式展开。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而教育发展水平同样如此,地区与地区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教育水平存在极大的差距。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分布发展的策略,简而言之就是教育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区域或高校,可以率先设置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而教育水平比较差的区域或者是高校,可以把媒介素养的内容穿插在其他正规课程当中,例如将媒介素养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当中。

    加强对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媒介素养教育的师资水平,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展开培养。其一,能够依托高校的新闻学院或者是新闻系来对教师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其二,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对在职教师进行有效的培训,在部分西方国家中,已逐渐形成了完善的师资培训机制,例如纽约大学就为教师提供媒介素养教育与培训方面的服务。

    构建媒体互动平台,引导学生进行媒介素养实践。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素养教育不单单是对大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与教育,同时还是提高大学生媒体实践水平的主要渠道。所以,在进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应当从课内“走出来”,走向课外参与实践,使大学生在媒体实践当中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与进步。从本质上而言,媒介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高校可以聘请有关的专家、学者等到校园中,和大学生互动,或者同大学生一起制作各类节目,帮助大学生能够真正认知到媒介的本质,同时也使大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身和大众媒介之间的联系。另外,学校还能够利用校园当中的各种媒体平台与各级社会媒体,例如校园讲坛、论坛、校园广播、校报以及电视台等,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进行有效的培养。大学生在参与校园媒体实践的同时,能够清楚地掌握媒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并且还可以在无形之中形成媒介批判意识,学会怎样科学有效地利用媒介信息资源,怎样利用媒介资源促进自身的成长与进步。

    突出大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在媒介素养教育过程中,要想获得预期效果,就必须要求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当中,并给予一定的配合与支持,将理论付之于实践,且将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展现出来。《娱乐至死》(美国著名学者尼尔·波兹曼著)一书中提出:“只有消除对媒介的神秘感,我们才可能对电视、电脑,或任何其他媒介获得某种程度的控制。”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应当在学习新媒体素养课程的过程中,深刻掌握新媒体的性质,了解媒介信息的实际价值。③从某种层面上而言,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对受众的批判意识进行培养,进而使个人在面对媒体信息时有自身独特的见解,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对我国的高校教育而言,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怎样展开有效的实践操作依然有待进一步验证。我国高校在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进行教育与培养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联系大学生的实际特点与接受水平,把学校教育、理论教育、自我教育、网络教育以及社会实践等相融合,实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媒介素养教育,以便促使大学生能够利用媒体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进而成为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长春财经学院)

    注释:

    ①焦红强:《新媒介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模式研究》,《河南教育(高校版)》2012年第4期。

    ②单鹂娜、王珊:《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③胡兵:《论空间教学环境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中国传媒科技》2012年第18期。

经济区域化对传媒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广电传媒发展思路和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试析新媒体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
新时期电视档案计算机化管理的必要性
巧用影视作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及应对举措
浅析媒体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影响
思政教育网络传播的特点探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实现形式
论大众传媒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