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2月24日,是邓拓纪念馆正式开馆的日子。20年后的今天,回眸往事,特记此文,以志怀念。
福州,素来被称作“有福之州”,城内三山鼎立,两塔对峙,中流闽江一水。福州是福建省的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邓拓的故乡。乌山脚下的邓拓故居,是邓拓出生及少年时期成长的地方。故居所在地名为第一山,是乌山的支脉,周围多奇石,登其巅,望城中屋顶密如鳞片,古称“鳞次台”,属于乌山三十六奇景之一。山边岩壁上刻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所书“第一山”,乃后人从别处摹取,字径长宽近一米。邓拓的故居就在第一山北麓,现为第一山弄七号。
这座依山而建的院落不大,历史上却培养出不少人才,可谓人杰地灵。南宋绍定状元黄朴出生于此,他为官后也舍不得迁走,子子孙孙一直居住到明代,并在宅内留下诗训:“祖居山下自唐迁,父老相传八百年;但使儿孙能守分,不令沧海变桑田”。此后,元末学者吴海、清康熙学者陈轼、乾隆间侍读学士叶观国、嘉庆间邑人林材、清末著名报人林白水等先后寓居于此,著书立说。光绪年间,山房为福州严家所有,严家有女无子,邓拓父亲邓仪中入赘严家,清末中举人,后在此成家立业。
1912年2月26日,邓拓出生在此。他是中国报业的先驱,曾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在《人民日报》和《前线》杂志工作期间,撰写了大量社论。他为《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前线》杂志的《三家村札记》等专栏写的杂文,深受读者欢迎。著有《燕山夜话》《邓拓诗词选》《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邓拓散文》等。邓拓在1966年5月18日含冤离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冤案得到平反昭雪。
福州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保护这幢历史文化遗迹。1991年3月邓拓故居公布为鼓楼区文物保护单位,10月被福州市政府定为“名人故居”。
所谓“好事多磨”,就在大家翘首企盼邓拓故居辟为纪念馆开放的时候,问题出现了——故居的产权存在着复杂的情况,这个问题不解决,纪念馆就没法办。
故居的产权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已经转移到施家,由于产权人施平长期定居美国,新中国成立后,该房就由市民政局管理。1982年政府落实侨产政策,产权归还施家,委托省司法厅代管。1991年4月20日,邓拓夫人丁一岚写信给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建议修复故居,予以开放。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与关怀下,经过多方调查、奔走、协调,历时一年,才与产权人达成协议,由市政府赎回产权,正式办理房屋产权转移手续,将故居产权收归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管理使用,批准作为邓拓纪念馆。
此时,历经几十年岁月沧桑的邓拓故居,破旧不堪,一片荒芜。1992年11月8日,市政府拨款进行修复。为了保留邓拓故居原貌,特聘请市古代建筑研究所进行测绘,并多次征求邓拓家属的意见,半年时间,五次修改,才确定方案。又历时半年,对故居进行落架重修,恢复了水井、墨池,垒砌护坡,新设台阶,修复摩崖石刻等,1993年12月全面竣工。
修复后的邓拓故居占地面积1015平方米,大门朝北,一进门,右侧是一块巨石,上面刻着清嘉庆戊午年(1798年)诗人林材题写的七律一首。庭院南面,迎面即是山坡,岩石丛立,可以拾级而上,右边一石,镌刻有林材榜书“第一山房”,另一块石头上刻的是邓拓1963年所作的《赠杨述同志》律诗一首。这首诗是1986年纪念邓拓逝世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时,邓拓夫人丁一岚请人刻在岩石上的,她认为这首诗既是赠友人,又能展现出邓拓对革命事业不尽的追求和依恋。
大门左边一幢木结构的两层楼房,是邓拓故居的主楼,为清代福州旧民居建筑,建筑面积380平方米,坐北朝南,面向山坡,背临街巷。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楼高9米,中为厅堂,左右厢房,后厅有木梯通楼上。楼上楼下结构基本相同。主楼西侧按历史面貌修复的一间书房,即邓拓卧室。在这里,他度过了美好的青少年时代。楼下正厅陈列着居家常用的横案、茶几。屏门上嵌着邓拓的浮雕头像,端正庄严,正气凛然,旁边还有他的诗句——“发奋挥毛剑,奔腾起万雄”。这两行诗摘自1938年12月,邓拓在晋察冀边区主持《抗敌报》工作时写的《勖报社诸同志》诗。诗句描述了在枪林弹雨中与同事们一手拿枪,一手握笔的战斗生活,反映了报纸宣传在抗敌中所起到的应有作用。两边厢房原是邓拓父母居室,现辟为展室。展室面积约250平方米,展线长60米,共陈列照片86幅、诗词39首、书籍67册、实物33件、字画16幅、文版118块。几乎所有展出物品均由邓拓亲属提供。
展室陈列《邓拓生平展》,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邓拓生平,分“别家前后”、“烽火硝烟”、“和平建设”三个时期,以邓拓的生辰年龄为序,扼要而重点地介绍邓拓一生的革命历程。第二部分是邓拓著作,展示了他在新闻、历史、哲学、文学、书画鉴赏等五个方面的成就,许多邓拓生前的珍贵手稿以及为人熟知的《燕山夜话》等都可在此见到。第三部分是怀念邓拓。介绍了1979年5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召开的邓拓同志追悼会,对邓拓作出公正评价的实况。为怀念邓拓,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邓拓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邓拓诗词选》,北京出版社和三联书店重新出版了《燕山夜话》,共发行一百多万册,影响远及海内外,被译成日文、俄文、德文和英文在国外出版;北京出版社出版了《邓拓文集》(1-4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邓拓传》,这些书籍均在展出之列。
邓拓卧室中还陈列着他青年时期所用的家具、文房四宝和家藏书籍,并有邓拓家人的照片、族谱等。值得一提的是陈列中还展出了邓拓三哥邓叔群的生平。邓叔群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学家、一级研究员、学部委员,是中国真菌学的奠基人。这位从美国学成回国的科学家,名字与邓拓列在《辞海》的同一页上。
1994年2月24日,邓拓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省、市领导及北京新闻界代表等各界人士参加了纪念馆的开馆典礼。正如邓拓夫人丁一岚同志在开馆仪式上讲的那样:参观过这个故居——纪念馆的人,会了解邓拓——邓子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人的一生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他的所作所为对人民、对国家、对人类应该作出什么样的贡献;借用邓拓的一段话说:“我们生在这样伟大的时代,活动在祖先血汗洒遍的燕山地区,我们一时一刻也不应该放松努力,要学得更好,做得更好,以期无愧于古人,亦无愧于后人!”纪念馆开馆至今已有20年,前来参观的各界人士不计其数。
邓拓为革命、为党的新闻事业呕心沥血,奋斗终生。他是福州人民的骄傲,更是新闻工作者的骄傲。
(作者单位:福州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