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浅谈新闻图片中的“温情”

● 张 茂 《 新闻战线 》(

    纵观历史上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我们不难看到经典画面里,从来不缺少“温情”的传递。一图胜千言,这是一张优秀新闻图片具有的功力。这样的好图片蕴含丰富的信息,既有事实信息,也有情感信息;不仅能为读者讲述事件的发生,还能传递事件中所蕴含的温暖真挚的情感,这就是图片的温情传递。当然,这种传递有可能是正面直观的倾诉,也有可能是血腥负面的警示。

    随着数码相机和可拍照手机的迅速普及,以及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的成熟发展,拍摄已不再是摄影记者的专利,每个见证者都在记录冲动下充当着“公民摄影师”。这些图片生产者的涌现使图片被海量制造,在这些海量图片中,我们该如何更胜一筹,甚至创造经典?这是摆在每一个摄影记者面前的新课题。在这一情况下,“温情”二字成为摄影记者对一张好图片的选择标准之一。 

    摄影记者的人文关怀

    一个优秀的摄影记者好比一个出色的作家,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如何向读者流露温情?这就要求摄影记者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具备人文关怀。

    “看到图片,我哭了。”这是2009年10月23日,某网站报道《中国摄影家卢广获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摄影大奖》消息后,第一条网友留言。自由摄影师卢广从2005年至今,走遍了中国主要河流,追踪污染的来源。当年他获得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摄影奖,可以说是中国摄影师获得纪实摄影的最高荣誉。“这组照片以非常的说服力呈现了卢广自己的焦虑和对于污染问题的关注。”获奖之后,尤金·史密斯基金会副主席罗伯特·普雷基如此评价。荣誉的背后,饱含着摄影师对污染环境下受害者的人文关怀。多年来,卢广四处奔波,为帮助环境污染受害者,他通过摄影手段向世人发出呐喊,以至于每到一地,村民几乎都把这个拿着相机的外来者当做来“救”自己的人。由此可见,饱含温情的图片,源于摄影师发自内心的人文关怀。

    慰安妇是日本侵略海南岛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如今,这个历史受害群体默默忍受着伤痛,生活在海南岛的各个乡村角落。面对这样一群带着悲与痛坚强活下来的老人,中国纪实摄影家黄一鸣几年来,利用工作之余,驱车数千公里,跑遍海南岛角角落落,以人文视角,将慰安妇群体及她们的故事用温情画面记录下来。最后出版了慰安妇专题作品,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如果不能与她们的伤痛感同身受,我无法坚持下去!”面对这样一个长时间的艰苦拍摄,黄一鸣靠着这样的意念坚持下来。

    进入新闻事件的核心

    要想获得一张好照片,摄影记者必须进入新闻事件的核心。“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著名摄影师罗伯特·卡帕一语中的。远离新闻事件的核心,那只是一种毫无情感可言的冷眼围观。

    罗伯特·卡帕(1913年~1954年),20世纪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他的摄影生涯就如同赌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各个战区——西班牙内战、日本侵华、北亚战争、意大利战争、诺曼底登陆战、法国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用血肉之躯换取一格格底片。只有进入新闻事件的核心,摄影记者才有机会捕捉到真正的“温情”。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之后,《母爱·地震》《敬礼娃娃》《众志成城托举生命》……一幅幅发自地震灾区的照片,用它的温情一次又一次打动了无数人的心,而这温情的背后,无不是摄影记者冒着余震之危,第一时间涉险进入核心地区拍摄下来的。

    “靠近,再靠近;剖开,再剖开!”面对新闻事件,我始终不忘新闻前辈的告诫,只有靠近真相,剖开真相,让自己看到最核心的部分,才能记录到最真实、最打动人心的瞬间。台风是海南年年发生的自然灾害,也是海南本土摄影记者常年要面对的报道题材。2010年10月1日至8日,海南遭遇49年不遇的罕见暴雨,持续8天。16个市县1160个村庄被淹,全省近1/4人口受灾,23万人被紧急转移,6座水库告急。数日里,我始终坚持在灾区一线,想方设法进入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在洪灾中,一位母亲牵着自己的孩子小心翼翼走出洪水区的画面突然闯入我的视野,与各种灾难悲恸场景不同,这样的细节在灾情面前,给人以希望和温暖。最后,我以这幅题为《走出洪水区的母子》的图片获得了海南新闻奖三等奖。诸多事实证明,摄影记者唯有进入新闻事件的核心,才能有所突破,有所斩获。

    贴近拍摄对象的内心

    对方内心在想什么?对方是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自己是什么样的角色定位?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摄影记者在贴近拍摄对象时,必须不断思考的问题。只有贴近拍摄对象的内心,知其所想,想其所想,使拍摄对象消除对相机的排斥与对拍摄者的戒备,才能获取最真实温暖的瞬间。

    《俺爹俺娘》是摄影师焦波给父母拍摄的近万张照片中精选出的作品集,这些照片真实地记录了鲁中山区两个世纪老人几十年间的生活片断,张张深情、段段精彩。这100多幅作品将读者带进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编织出一个个游子想念爹娘、思念家乡的图片散文故事,让人陷入浓情之中。这样的情感是摄影师完全进入被摄对象的内心去感悟、去抒发而获得的。当然,焦波贴近自家父母内心进行拍摄不难,但是同理可推,在日常的拍摄中,我们要展现被摄对象的内心世界,在画面里体现温情一面,除了贴近其内心,没有捷径可走。

    实践证明,面对一个陌生的拍摄对象,即使再好的摄影技巧,短时间内也只能拍到人物的表情与动作等表象。只有当摄影记者静下心来,听其倾诉,与之交流,成为他们信任的朋友,唯有忽视了自己的摄影记者身份之时,才能准确捕捉到人物的内心情感,而这样的情感流露于图片之中,往往会使画面更加具有生命力、感染力。

    海南日报摄影记者张杰曾经以一张《性情老人袁隆平》的肖像照片,在第一届“华赛”及各类比赛中获奖。这张肖像照片可谓来之不易。从得知“水稻之父”袁隆平到三亚搞科研过冬的消息起,他连续十天,每天骑摩托车来回近百公里采访拍摄袁隆平的图片专题。第一天被袁隆平的助手拒之门外,不气馁的他经过几番努力,最后跟袁隆平及其身边的人混得很熟。当袁隆平在大院里完全忽视了他与相机的存在时,他按下了快门——袁隆平观看助手下棋并忍不住违反“观棋不语”的原则,动手抢棋的“老顽童”形象被定格。

    熟练掌握摄影技巧

    “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运用视觉语言真实准确全面地传递新闻信息。”这是视觉中国总裁柴继军认为的优秀新闻图片的基本标准。摄影记者要具备熟练使用摄影技巧抒发情感的匠心。

    摄影是一种个人的视觉表达方式,相机是摄影记者的表达手段,对摄影器材与摄影技巧熟稔于心,这是对摄影记者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一个优秀的摄影记者,熟悉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器材,用什么光圈快门组合,通过什么样的画面构图,最准确地展示事件的原貌,表达出人物的所思所想。无论是广角镜头,还是长焦特写画面,都能展示温情瞬间。就如摄影大师布列松所言,相机是直觉与自发性反应的工具,是摄影者对疑问与决定同时发生的瞬间驾驭。

    在新闻事件面前,摄影记者犹如手握兵器的战士,对所用兵器的了解,对出手时机及一招一式的把握,都体现着摄影记者的职业素养。熟练使用摄影技巧,是摄影记者展示事件原貌,流露瞬间温情的外在要求,也是不容忽视的职业要求。

    (作者单位:海南日报报业集团)

以服务提升品牌媒体竞争力
都市报优化地域舆论生态的探索
新闻采编的“源头意识”
浅谈新闻图片中的“温情”
城市台综艺节目的走向
简约主义——报纸版面设计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