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代表看记者与记者写两会

米博华 《 新闻战线 》(

    人大代表看两会记者与记者看被采访的代表委员,视角可能不大一样。履职的责任和采访的任务各有要求,这种“不大一样”也是正常的。作为本届全国人大代表、曾有过多次采访两会经历的记者,就今年的两会和两会报道谈点切身感受,供新闻界同行参考。

    有记者说,今年两会报道有些难度。我理解,这个难度,多半是感到“料”不算多,猛料更少。《环球时报》有篇社评题目是《千万别嫌两会话题不够刺激和过瘾》。刺激和过瘾,确不应是两会报道的目的。

    新闻敏感是记者的职业素养。对记者来说,一波三折,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出人意表……自然是采写的焦点。但一个国家和社会,平实和平稳发展应是常态甚至是较好的状态。一个国家,目标明晰、方向正确、政策稳定、工作井然,这样的形与势,一定会反映在两会的报道之中。舆情的正向和平稳恰说明国家治理的成熟、稳健和有序。

    是不是少了些雷人雷语、独家猛料、亮眼花絮,两会报道就难出新出彩了?其实,深水静流、朴实务实,恰是今年两会的一大看点。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之认真,讨论深化改革之热烈,让人深受感动。我所在的河北团,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讨论就很有水平。代表中确有让人敬佩的高人,不仅对如何借鉴长三角、珠三角的成功经验讲得条分缕析,而且对京津冀历史传统、区域优势、经济结构、产业特点均有精到分析和不俗见解。如果记者的精力足够丰沛、感情足够投入、采访足够深入、思考足够认真,不难抓到成串的活鱼,催生出像“爆米花”一样的灵感,开列出写不完的选题。

    文人议政和代表议政各有特点。作为文化人的记者,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着眼宏大叙事和顶层设计,是很自然的。而代表们来自实际工作的各条战线,往往所议详实具体,所论务实质朴。不懂得为改革鼓与呼,就不是好记者;只是鼓与呼而不善于解决问题,也不算高水平履职。事实上,医务工作者谈医患矛盾,大多有真实体验;企业家说市场内生活力,别有洞见;政府官员谈行政审批,俱是关节所在;工人农民谈维权,来自真情实感。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人数恐怕不比代表委员少,但真正的主角是代表委员。他们的意见建议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丰富性。偏离两会的过度策划甚至添枝加叶的解读,往往适得其反。代表委员最怕只顾眼球、不负责任的“标题党”。

    两会是民主政治的殿堂。不少外国记者其实只关心两件事:政策走势、政治民主。每次两会总少不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话题,媒体也东挖西找,揣测评估。其实,这些题材就在眼皮子底下。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绝非尽善尽美,但没有什么政党角力、政客表演、政争发飙。大会对有关程序的履行是郑重的,代表对任何一项表决都是认真的,代表委员的批评和建议相当坦诚且不乏尖锐,议案提案的处理反馈也相当明确。这使人感到,民主不仅是理想、是宣示,更体现在无数具体而微的细节之中。翻阅大会简报时发现,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未见得都正确、全面,也未见得看法一致,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大家都围绕发展大计和百姓利益献计献策。无论置身其中或从旁观察,都会更深切地体会到,极富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给予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带来的巨大好处。

    (作者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代表看记者与记者写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