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跑偏的校园新闻

王 东 《 新闻战线 》(

    最近看到的一些校园新闻都有点另类。前面刚捅出中国人民大学“女神招生”的新闻,后面又来了一个中国石油大学的“学霸版吴彦祖”。 还有那发生在校园里的无数个“史上最”……这些偶像级的师生,不仅受到了一部分人的狂热追捧,也让各路媒体按捺不住,争相报道与传播。

    本来,新闻追求的是眼球效应,把校园里好玩的人、好玩的事发掘出来也无可厚非。但为了曝光度,人为地制造一些兴奋点,将教育界与娱乐圈、小众与大众的东西硬生生地拧在一起,这却是一种令人担忧的审美趣味。

    首先,这些新闻无一例外都采取了戏说的报道方式,什么人、什么事都可以拿来游戏、调侃或戏仿,再崇高、再严肃、再高雅的命题在他们的视角里、言语中都是轻快的、消遣的、玩世的。所以,他们可以把人大官网上那张比较养眼的照片,大胆地猜测为该校招生的“大杀器”,也能把王德民从一个院士、一个科学家“狂欢”成一个演艺明星。

    其次,它缺乏对深层意义或永恒价值给予应有的尊重与敬畏。教育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基石,毫无疑问,它应该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想想当年的华罗庚、苏步青、陈景润,整个社会都在热烈地歌颂和追逐着他们,容不得对他们的半点戏耍与亵渎。虽然这些报道没有什么恶意,无非就是好玩与逗乐,但失度的包装与炒作却扰乱了校园宁馨的环境,也在无形中把教育的崇高、神圣与美丽解构了。

    我不是说教育报道只能板着脸、一本正经地说事。其实,在新闻战线“三贴近”“走转改”等大背景下,加强和改进教育报道,增强新闻的亲和力势在必行。但这不等于媚俗,不等于要刻意地从娱乐性上去寻找校园新闻的张力,不等于要把小清新的校园与重口味的演艺圈进行无聊的“拼接”。

    好的教育报道一定能反映好的教育,一定是对校园里真善美的弘扬与假丑恶的鞭挞。放弃了这个底线,也就放弃了作为媒体、作为记者对于教育发展的社会责任与立场。教育是培育人的事业,如何让这份全社会关注、几代人瞩目的事业不走退路、少走弯路,如何让人才培养更符合教育规律,这是教育报道的应尽职责,而不应炒作师生、取悦一部分受众。

    在“营销”泛滥的时下,校园新闻应该要有自己的定力,那就是不伪饰、不炒作、不随波逐流、不阿谀逢迎,以新颖的观念引导人,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动听的故事鼓舞人,优美的文字打动人。只有这样,它才不会跑偏,才能为实现中国人的“教育梦”和“中国梦”助上一臂之力。

跑偏的校园新闻
《开讲啦》:中国思想好声音
“早产”的出版物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