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追踪前沿实践 理论之树常青

——第五版《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读后

吕怡然 《 新闻战线 》(

    30多年前,第一次在复旦大学新闻系新闻评论课的课堂上,聆听丁法章老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讲课时,我手中没有评论学的课本,唯有拼命记录,根本没想到有朝一日,会读到正式出版的教材;1985年,第一次手捧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书《新闻评论学》时,我为终于有了一本新闻评论学专著而兴奋,绝不会想到此后27年,这本教科书一版再版,迄今为止已推出五版,印刷40余次,发行约50万册,而书名从《新闻评论学》演进为《新闻评论教程》,又改为《当代新闻评论教程》。对一本新闻评论学教材来说,这即便不说是“空前绝后”,也堪称“绝无仅有”吧!

    学习指南  写作宝典

    说起来,我还为这本教科书尽过一点儿绵薄之力。1985年,我曾为《新闻评论学》的问世,在《文汇报》上撰写了一则《新闻评论理论的第一本专著》的推介书讯;初版修订时,遵照师命,以学生和校对的双重角色通读、校阅全书,勘误若干。

    当然,为之付出的微不足道、不足挂齿,从中获益的却无可计量、难以言表。书的作者是我学写新闻评论的启蒙老师;这本书则不仅是我的启蒙教材,也是我在连续不断的新闻实践中的“学习指南”和“写作宝典”。对我而言,难得有从第一版读到第五版的书籍;更难得的,是有一本能如此常读常新的教科书。

    关于这本书的特点和品质,同行前辈早有评价,轮不上小字辈妄言。诚如已故的新闻大家范敬宜先生所言,“深深为它的体例之完备、内容之丰富、立论之精当、文字之活泼所倾服”;亦如资深新闻人康群、郑迎光先生在《新闻战线》撰文所概括的,“作者思维敏锐,治学严谨”,“这本书值得称道的地方很多,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突出的创新精神、富于时代特征和可用特点的精彩内容”。而当我拜读最新版的《当代新闻评论教程》之后,油然而生的最大感悟是8个字:精益求精,与时俱进。

    当然,限于资历和水平,企图以这8个字对全书进行整体评价,显然力所不逮。

    不懈思索  力求完善

    精益求精,是说作者对自己的论著,从结构到内容,从观点到实例,从谋篇到表述,勇于自以为非,不自满、不停滞,不懈思索、力求完善。比如,2002年的第三次修订,范敬宜先生评价道:“这不是一般的修订,实际上是重写”,可见作者对自己的要求之严。而从第一版的20万字,到第五版的40万字,这字数的翻番、篇幅的扩充、全书的增量,不都是作者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真实记录么?又如,前面几版的“上编”《新闻评论学的一般原理》中有一章《新闻评论的要素》,在第五版被移作“中编”《评论写作的基本程序》的开篇之章,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合并同类项”。同样,从第一版到第四版,《新闻评论的分类》一章均安排在“上编”之中,这本来也顺理成章、无可厚非,而在第五版中,这一章被挪到了“下编”《常见评论形式与写作要领》。值得注意的是,前四版中,“下编”的总题为《常见评论的常用技法》,第五版的改动,不仅使总题愈显严谨、规范、大气,而且由于将《新闻评论的分类》归入其中,成为此编事实上的“绪论”或曰“序言”,从而使全书的结构更完整、内容更全面。可见作者的良苦用心和反复推敲之功,可谓“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目光四射  触觉敏锐

    与时俱进,借用作者论及评论工作者基本素养时提出的第一条要求,就是“目光四射,触觉锐敏”,具有政治家的眼光。长期以来,无论肩担办报重任期间,抑或身处二线之后,作者时时刻刻密切关注着新闻评论的新气象、新变迁、新发展,在观察、思索中梳理、聚焦。2012年春,我有幸随作者参加上海市委宣传部组织的新闻评论现状调查,在历时近两个月的调研过程中,他认真仔细地听取各个传媒的情况汇报,询问新闻评论工作遇到哪些新矛盾,敏锐地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调研结束前,他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做了归纳提炼,成为我们撰写调研报告的纲领性框架,更成为他修订《新闻评论教程》的参照与依据之一。其间,我再次体悟到他的敏锐与睿智。这种与时俱进的意识,具体地渗透在他的著作中。譬如,早在2002年对《新闻评论学》做修订,并更名为《新闻评论教程》时,作者就根据当时网络评论兴起后出现的新状况,增添了全新的一章《网络新闻评论》,对网络新闻评论的勃兴、特点和优势,以及面临的新课题,以3节篇幅做了阐述和分析。2008年推出的第四版,这一章又增补扩充为5节,进一步通过实例透视网络新闻评论的前世今生、现状走向、利弊得失。及至第五版,又在此基础上,新增了“传统新闻评论与微博网友言论”,将这一章衍化为6节,从而把新闻评论的视野扩展到方兴未艾、草根性极强的微博与网络言论。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第五版的“上编”阐述“评论的党性原则”之后,新增一个全新章节《党报评论应对新媒体冲击的主要方略》,以《人民日报》重要评论为例,提出了在全媒体环境下,党报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化说教为说理、化生硬为生动、化单向为双向、化互动为互赢的策略以及实现路径。有实践的归纳、有理性的考量、有前瞻的思索、有积极的建议,使全书的指导性、实用性又有新提升。

    “文章合为时而著”,可以说是新闻评论的品格,而作为新中国新闻评论学的拓荒者,教授新闻评论写作的老师,顺势而为,戮力创新,丁法章老师可谓以身作则,率先垂范。27年来,他的处女作依时而修,缘实而改,推陈出新,保鲜领先,始终追踪前沿实践,凝练升华理性,凸显最新成果,充溢时代气息,再次验证“理论之树常青”乃人间至理,而几经修订后将书名更新为《当代新闻评论教程》,果真准确到位,名副其实。

    (作者系《新闻记者》原主编)

追踪前沿实践 理论之树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