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群众路线教育中的新闻语境

王国萍 秦 荣 《 新闻战线 》(

    当前,全国上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新闻媒体不仅要把握导向、营造氛围,推动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同时还要把自己摆进去,以开展实践活动为契机,转作风,改文风,切实增强新闻的时效性、可读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在这一宏观社会环境和政治背景下,媒体应如何加快改革创新步伐,营造良好的新闻语境,更好地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福建日报》半年多来的改版实践,有几点思考。

    温暖亲民——践行“三贴近”、“走转改” 

    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新闻界开展“三贴近”和“走转改”,这与坚持群众路线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新闻报道的全部事实都存在于社会实践之中,新闻工作的基本方法就是走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否则,新闻报道就会失去根基,新闻源泉就会枯竭。

    事实上,走基层,深入群众,记者就应把自己置身于“新闻富矿”之中,让你的新闻报道跳动着群众的脉搏,洋溢着群众的感情。

    《福建日报》以开展“走转改”活动为契机,从地方党报所面临的危机中寻找转机。经过充分调研酝酿,于2013年4月推出新一轮改版,意在彰显“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前提下的新闻回归”、“把围绕大局的新闻宣传与百姓关注的点点滴滴有机结合”。改版后的《福建日报》规范并简化了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为报纸面向基层、面向生活腾出了大量空间。一版《四下基层——党报记者在行动》、四版《基层面对面》、五版《基层新事》、九版《西岸观察》、十一版《前方日志》等,这些栏目的报道,植根基层、聚焦群众,带着泥土芬芳,保持每周1~2次的频率和热度,既增加了新闻的可读性和感染力,也受到群众的欢迎。

    4月1日改版当天,《福建日报》即在一版图文并茂地刊发《一个人的原始雨林》,把镜头对准南靖县乐土雨林管护站的普通护林员林国忠。乐土雨林面积330亩,拥有我国东南沿海唯一保存完好的低海拔原始植物群落,被誉为我国最微型的亚热带原始雨林。从1989年至今,林国忠是乐土雨林唯一的护林员,2013年已64岁。报道通过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一个普通护林员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人人都可为美丽福建、生态福建添光彩的宣传主题。用讲述人物故事的方法做新闻报道,可读性强。

    群工部《一线体验》栏目的记者深入城市社区、乡村海岛,与脏、苦、累、险岗位的劳动者面对面,与采访对象同吃同行同工作,讲述了在特殊工作环境中,平凡百姓的可贵坚守。如《塔吊工作的“云端生活”》,讲述记者来到平潭对台小额商品贸易市场的施工现场,爬上40米高的塔吊,体验四川籍民工钟运桃的“云端生活”。读者反映,看了这个栏目的报道,有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感到非常亲切和温暖。

    冷静客观——问题报道实事求是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广大党员干部通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集中解决“四风”问题,以回应群众的关切。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原本存在的一些违法乱纪现象,更加受到社会舆情的普遍关注,一经见报,立即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话题。既然是社会舆情关注点,党报就应该不回避、不失实、不失声,实事求是地加以报道;更重要的是,要对这些报道把好关、把好度,引导群众理性、全面地了解事情真相,不妄加猜测,也不以偏概全。如2013年福建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着力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年初以来共查处67起、120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4人。10月18日《福建日报》一版刊发省内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典型案件,如漳州东山县海洋与渔业局原局长盛明木为其子大办婚宴收受礼金;龙岩市地税局原副局长张桂荣使用单位公务车辆前往外省参加女儿订婚仪式等。这些问题报道,冷静客观,不“遮羞”,也不一味找短揭丑、吸引受众眼球,既回应了社会关切,又是很好的警示教育案例。

    在冷静客观、实事求是地披露“四风”问题的同时,党报也应加大对党员干部的正面宣传报道。2013年10月27日,一个旨在宣传“扶贫攻坚英雄”的新栏目亮相于《福建日报》一版,通过挖掘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传递精神力量。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既讲述了党员干部是如何带领贫困村百姓脱贫致富的,同时也让群众明白,扶贫开发奔小康的路上需要这样的领跑者、示范者、推动者,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公开透明——追求真实性和透明度 

    当前,群众的利益诉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老百姓对政务公开透明、对第一时间了解重大事件真相有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稍有疏忽和怠慢,就有可能谣言满天飞,引发新的矛盾。可以说,迅速及时让老百姓了解事件真相(包括突发事件、公共事件等),是群众路线教育及新闻行业需要共同求解的问题。  

    日前,福建省宁德市在引进闽台重大合作项目——义联镍合金时,遭遇群众普遍质疑,担心项目会严重污染环境。网上反对声尤甚,一篇《义联镍合金:是造“镍”还是造“孽”》的帖子在网上疯转。面对这一重要舆情,《福建日报》积极跟进宁德市组织的网友见面会,回应这一热点民生关切。8月21日,网友见面会当天,福建日报官方微博就在第一时间予以报道,随后民生版刊发《零距离回应民生关切 书记直面网友“拍砖” 顶一个!》,原景重现了现场提问环节——

    网友“小志”问:“义联项目,是否真的无污染?就算企业采用了最先进的环保技术,如何保证企业按环保要求生产?”网友“团结就是力量”再问:“义联投产后,周边海鲜还能不能吃?还能吃几年?”……通过宁德市领导有理有据的回答,帮助公众了解实情,了解政府部门对相关问题的态度,帮助建立政府与民众的互动互信。 

    正因为对公共事件进行了公开透明的解析,让人民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义联”风波很快便趋于平静。

    务求实效——为民服务排忧解难 

    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党报就是要突出宣传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突出宣传为群众排忧解难、爱民惠民的宗旨,出发点在“实”、落脚点还在“实”,办实事、求实效。如不久前福建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十二五”后3年将重点实施“交通、能源、市政、水利、信息、环保”6项提升工程。《福建日报》没有简单地报道这6项工程,而是推出民生专题,在要闻版和民生新闻版开辟专栏,以具体项目的惠民实效为主线,少讲政府怎么做,多讲群众怎么看,结合记者“四下基层”、“走转改”活动,深入现场,让群众亲身讲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变。报道推出后,受到群众普遍关注和好评。 

    民生无小事。这就要求党报新闻工作者经常了解群众情绪、群众呼声,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尽力维护党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013年5月2日,《福建日报》二版刊登了《加气站既少又远,有的还不对外开放,福州CNG出租车司机们盼着——加气,要像加油哦!》。稿件反映了目前福州市有7个建成投用的CNG加气站,仅有鳌峰洲、白湖亭、火车南站3处对外开放,频现拥堵。而其余4个加气站,严格意义上还只是“内部站”,只对特定的对象开放。该文通过记者的亲历式采访,并未用刺激的文字刻意炒作“内部站”,而选择了以白描的手法陈述福州CNG出租车加气难的窘境。文章刊发后,相关方面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积极协调整改,既推进问题解决,也维护了党群干群关系,体现了党报求实效、办实事的价值追求。 

    (作者单位:福建日报社)

群众路线教育中的新闻语境
文风亦是引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