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好哥好嫂 一站到底

——李好、郭晓敏访谈录

本刊记者 武艳珍 郭潇颖 《 新闻战线 》(

    “我们是‘小米加步枪’对抗‘航母’级节目,居然还能平分秋色”

    记者:新颖的节目形态、独特的奖惩机制、亮眼的男女主持,这些都是《一站到底》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路走高的原因。俗话说,“人红是非多”,节目也一样。有人直呼“题目太简单”,也有观众抛出质疑:“让知识结构差异如此大的参与者在一起比的居然是生活常识甚至八卦”。对此,你们俩怎么看?

    郭晓敏:我觉得《一站到底》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跟之前的答题节目不一样——那些题目都太难了,而《一站到底》会让观众觉得自己可以挑战一下,去亲身参与。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之所以能火,便是因为走平民化路线。如果让人一看题目就犯怵,大家就没有信心加入了,节目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我觉得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怎样把不同类型的题目合理配比,以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好多观众都是全家人一起看,一起答题,比方说小同学可能对时尚比较了解,爸爸妈妈会对知识性的问题比较在行,每个人都会在答题的过程中找到自信。如果觉得题目太简单,那么请看《诸神之战》。

    李好:任何一档节目都会遇到质疑。《一站到底》进行到一个阶段之后,题库组搜肠刮肚甚至编不出必答题目了,所以题目只能越来越难,以至于不少观众有点怵了,说怎么那么难呢。我们也在思考和探究我们的节目去向何方。

    《一站到底》的观众定位是平民百姓,没有必要非得让人看完觉得特自卑。我们分别进行了一些小小的尝试,比如增加了视频题、音频题、图片题、推理题。这些东西的加入可以大大增加趣味性,观众的参与度会更大一些。也许一些追看我们节目的朋友会说:“怎么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出来了?”其实我们就是要保证各种题目的比例,难的、一般的、容易的……撒面儿,就像做菜一样,节目也应讲究“营养均衡”。比如一个清华的博士,被提问煤气的计量单位是什么,他不知道,然后一个大妈就用长沙话告诉他:“这都不知道呀,是立方嘛。”大妈从这里找到了快乐和满足感。

    记者:是不是可以说《一站到底》这个平台不是个人知识或智慧的较量,而是涵盖大家所有知识的积累,是一种综合的能力测试。

    郭晓敏:对,不是学历好就能拿冠军。看中的是你各方面的涉猎,当然还有一点运气。比如出租车司机也打败过博士。

    李好:还有一个在轮船上扫地的大爷,专捡别人丢掉的杂志和报纸看,现场回答问题时表现也很赞。我们不是专业知识竞赛,不是圈定一个范围,比方说今天考交规或是别的什么,不是这样的。

    记者:电视媒体虽然风光大不如前,但是江苏卫视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幸福中国”频道定位的口号下,我们见证了许多展现幸福的节目,从之前的《老公看你的》到现在的《一站到底》,这些名牌栏目在网络上得到了“永生”。现在评判一个节目已经不只看收视率,更要看网上的搜索量和点击率,看其影响力和波及面有多广。

    李好:《一站到底》这个节目属于既有收视率又有美誉度的节目,作为一个电视从业人员,能碰到这样一个节目实属不易。有的节目收视率高,但没有什么美誉度;有的节目是美誉度特别高,但是没有多少收视率。我们很幸运,拿掐和平衡了这两极。

    郭晓敏:我认为收视率对台里还是比较重要吧,因为各个台比拼的是这个。如果收视率低的话,这个节目就会被撤掉,所以我们呼吁大家看首播。

    李好:从投入产出比来看,这是一档很好的节目。比方说现在许多卫视都会出一些“航母”节目,大投入、大制作、大阵势,到最后收视率跟我们其实也差不多。你可以想象那样一副场景吗?“小米加步枪对抗航空母舰”,成本上真的是小巫见大巫,效果上居然还能做到平分秋色,甚至四两拨千斤,真的蛮有成就感的。以前同时段收视率我们老拿第一,突然不拿第一还会不习惯,现在许多大节目上来之后,我们不过退居第二位,竞争都这样了,我们依旧红旗不倒,真的让我很满足很开心了。

    “根据不同人的个性特点和答题实力进行合理有效的配比,以保证答题的兴奋曲线,这是节目保持持续热度的关键”

    记者:虽然是答题节目,但其实也是一场电视真人秀,选手之间互相较劲,互放狠话。你们倾向于选择这样一些更具个性的选手吗?    

    李好:我们会搭配不同类型的选手,因为观众喜欢有故事的节目。冲突并不是刻意设定的,就像你我在生活中总会有碰撞。选择各种性格的人同台PK——有特别温和的,也有特别具有进攻性的,这也属于社会生活的呈现。《一站到底》虽然因为缺乏特定连续性而不是纯正意义上的真人秀,但至少归于“泛真人秀”。

    我们鼓励选手们表现出自己的真实个性,因为电视生态就是这样的——你只有短短的那几分钟,必须尽力绽放。有不少特别好的选手,两三分钟之后就结束走人了。《非诚勿扰》延展性强,有个性的女嘉宾也可以成为节目的看点,《一站到底》的延展性相对弱些。

    郭晓敏:答题好的我们都喜欢。还有特别真实的人,交流起来无障碍,不会遮遮掩掩。我个人偏好那种有正能量的,积极乐观、很有感染力的选手。

    记者:如果说《非诚勿扰》打造出了诸多“平民女神”,那么《一站到底》不仅打造出“男神、女神”,还打造出“百科全书式英雄”,令大家“膜拜”。可以说是很有正能量的,以致一段时间内“全民答题、全民学习”热潮汹涌。

    李好:其实模式类的节目做久了,工作人员和主持人都会有疲倦期,此时收视率和美誉度就会给你信心,会让你有继续做下去的动力。有那么多人在看着你,喜欢着你,内心自然能涌起不负观众的激情!

    郭晓敏:在外面时,如果被年轻人认出来,我觉得正常,而被年纪大一些的叔叔阿姨认出来就备感温暖,他们看到你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

    李好:老一辈的人做任何事喜欢找意义,若只博得哈哈一笑,他们会觉得没意思。我们的受众群覆盖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三四岁的小孩。三四岁的孩子就喜欢看选手掉下去的时候;七八十岁的老人爱看答题实力特别强的选手对决;正在读书的同学喜欢看是因为这种方式寓教于乐,能够收获知识。一些单位、企业甚至纷纷采用《一站到底》的形式进行知识竞赛。我们经常被别人“@”,会看到各种版本的“一站到底”。

    记者:套用一句广告语——“大小爱看的节目”。每期节目11个选手,10个关键词,至少会有10场对决,需要准备海量题目,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导演组要做大量的工作。

    李好:非常非常辛苦,他们甚至会跟选手聊上七八个小时,把他们挖的什么都不剩了。面试的时候,再给一套题目让他们做,根据得分对选手答题的实力有一个预估,再进行人选配比——会根据不同人的个性特点、答题实力进行合理有效的配比。虽然我们是“小米加步枪”,但也有“好枪”和“坏枪”之分,我们选的是“好枪”。

    记者:请给我们“揭秘”一下神秘的题库组吧。很多观众反映会有重复的题目出现,而且很多次都爆了题库,是因为准备不足吗?

    郭晓敏:一般一场节目中是不会出现重复题目的,而上一次出现的题目,会有可能再次出现,这个很难避免,也算正常吧。

    李好:每组都会准备很多题目,但如果他们一直答一直答,题库就有可能用完了。我们的题目是由易到难具有爬坡性质的,当由易到难的题答完后,必须叫停,现场调题库。不爆题库也行,那就得从别的对垒的题目中调入,又是从易到难……当观众也随着答题节奏由易到难、胃口被吊足、精神高度亢奋的时候,突然出现了很容易的题目,对观众来讲是很无聊的事情。我们要保证答题的兴奋曲线。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就是把生活中的自己放到了舞台上”

    记者:《一站到底》大受欢迎,也让好哥好嫂一举夺下《新周刊》“2012年度最佳生活类节目主持人”奖,颁奖词说:“是夫妻,也是搭档,他们以自己的活力、睿智,给益智节目带来持续话题。而超强默契感、良好节奏感,更为这档节目锦上添花。” 

    李好:其实,一直到《一站到底》正式开播前几天都没有晓敏。那天她偶然来台里看我,被领导看见了,说这姑娘不错,不妨试试双人主持。晓敏早些年做过一小段时间的媒体工作,有一定的上镜经验,但没有上过大的舞台,所以开始只是“试试看”。台领导、制片人预备着录两版样片,一版有晓敏的,一版没有,后面再掂量。结果,我们俩一起主持那个版本刚录了一半,领导就说:“不用录你一个人的了,这样蛮好的。”之后,召开发布会,宣布夫妻档。有人说李好不仅是一个人加盟江苏卫视,连老婆也一起带过来了。

    郭晓敏:前两天我们去美奈发了一组照片晒我们的周年庆,有的粉丝就留言:“啊,原来你们是夫妻呀?”特别激动。

    李好:我们并没有刻意去营造那个氛围或是去秀甜蜜。如果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小故事,会很自然地跟大家分享;一些小玩笑,也不妨逗一逗。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差不多是把生活中的自己放到了舞台上。

    记者:一档成功的电视节目,除了需要一个好的平台以及充分的策划和推广,主持人属于灵魂人物——两个人配合的默契程度会直接影响节目的质量和收视率,你们其实是颇具优势的。

    李好:《一站到底》属于模式类节目,这样的节目有它自己的节奏。最开始,节目要求是没有弹性的,一个萝卜一个坑——就是答题,主持人不要多话。后来做着做着,大家反映我俩的主持比较好玩,所以就给我们放开点空间了。我觉得这主要跟大众的心态有关系吧,喜欢看热闹。我觉得有一个粉丝给我留的言特别好,很简单的一句话,可能就是为什么大家喜欢看到我们这个组合的原因,他说:“你们是1+1>2的效果,看见你们我就像看到了幸福一样。”可能就是因为我俩在台上的样子,给了大家幸福的感染力,触碰到了大家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记者:看台上的你们,虽然偶尔斗嘴但也透着甜蜜,两人相互嗔怪实则相互补台。很多人说看到你俩“我又相信爱情了”。但是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你们会不会也因为共同的职业而产生一些小矛盾呢?主持《一站到底》的时候,你们俩是如何分工的呢?

    郭晓敏:是啊,我们俩每天都吵架,夫妻是冤家,同行是冤家,我们俩都占齐了,大冤家(笑)。

    李好:如果我们台下有争吵,上台之前我一定会跟她讲:放下一切。一定要放下一切,因为争吵的状态会影响全场的气氛。(郭晓敏:不会的,我一上去听到观众的掌声心情就好了。)别人说床头打架床尾和,我们是“台下打架台上和”,录完一场下来以后俩人都没事了。

    郭晓敏:我觉得我们俩进步快就是因为做节目的时候遇到不对的地方下去以后一定会说出来,马上沟通,永远会把缺点摆到台面上,说清楚,以后避免发生(李好:因为一家人嘛)。我觉得这一点对节目非常有利。很多陌生的搭档就算看对方不顺眼,也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当面讲。说实话我觉得我对李好帮助特别大,因为以前他录节目的时候是端着的,说话也只讲跟节目有关的话。我跟他搭档之后,他放开了许多。

    记者:我记得好哥原来说过,自己本不是一个喜欢将个人生活曝露在公众面前的人。

    李好:其实传统主持人都那样,因为毕竟生活跟工作是两码事,应是区分得特别开的,我们俩组成夫妻档也是无巧不成书的事情。

    郭晓敏:如果还是像普通搭档那样,按照节目的流程走,那我俩的组合就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了。我在台上的时候,是那种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的人,我知道后期该剪的都会剪,但是后来发现他们竟然全都留下来了。很多人会喜欢生活化的这些东西。

    李好:她特别自然,不端着,以观众的心态反观自身。录到一半爆题库了或者因为各种技术性的原因需要停一下的时候,当着现场好几百观众,她啪啪把高跟鞋踢到两边打赤脚站到台上。我就说她太牛了,全中国没有哪个女主持人敢这么“自然”吧(笑)。

    记者:节目本身在不断地推陈出新,比如高考专场、高校专场等等,我觉得节目组特别聪明,会及时运用各种手段和元素来创新,吸引观众的眼球。你们自己参与节目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制作吗?

    郭晓敏:会参加策划会,出很多点子,提一些建议。比如这次节目改版,规则设置、奖品设置都有了很大改进,其实是采用我俩的建议。不仅奖品更多更丰富,而且对于守擂者来说,机会也更多了。节目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也会开会商量如何去解决。我们也是这个节目的一分子,希望能把它做得更好。

    李好:我们俩已经驾轻就熟了,但是一些特殊的设计,包括《校园风云争霸赛》、《复仇者联盟》,或者《男人帮》、《女人帮》专场,我们都要提前了解相关规则、选手资料什么的。很多人都觉得工作就是工作,拿钱干活反正就是这么一回事嘛。(郭晓敏:但我们俩如果节目录不好的话接下来一星期心情都会不好,所以每次都想尽力做到最好。)我最喜欢那种录完一场心情特别好的感觉,走下台,深深地吐一口气:“嗯——舒服。”

    郭晓敏:其实主持人的成就感来自于这期节目做得很好、很顺、很完美,那时就觉得做主持人真好。但很多时候是有缺憾的,也许是某句话没说好,或许是哪个场面没有把控住,或者是有的选手表现不够好,你整个人心情都会很down,有无力感。

    记者:能感受到你们一直很努力,很敬业。主持节目的时候是不是也出现过一些难以处理的突发状况?

    李好:电视跟电影不一样,电影是有剧本的,做电视不可能量化到每个人说的每句话,在哪里停顿、哪里转身、哪里铺陈、哪里流泪……没有办法。其实这种工作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变化,不确定性强。我能感受到这种不确定性,又要去把控这种不确定性,所以对于主持人来说分分秒秒都是挑战。别人说的每一句话对于你来说都有可能是一根刺,你在现场就要抓点和补救。录四期节目,就像四局游戏,有时觉得打得真爽,有时就哪哪儿都不对,特别沮丧。

    郭晓敏:尤其是做新节目、做事情没有经验的时候,我就会想:“哎,是不是我不适合做这一行?”会有这种感觉。但一旦把某一次做好了又会重拾信心,告诉自己下次会更好。

    李好:心情永远像坐过山车一样,很多主持人都是这样的。无数次怀疑自己,否定自己,重塑自己,倒下去又站起来。永远都是这样。

    “我们俩是‘中国好室友’,不属于那种特别腻、特别甜蜜的那种”

    记者:算起来,好哥走上电视屏幕有十余年了,当年看你主持《音乐不断》的小朋友如今都长成大朋友了,那你是如何评价自己的?

    李好:如果比喻成一种饮料的话,我既不是咖啡也不是茶,可能比较像柠檬水吧,喝起来可能没有那么强烈的口感,也没有回味绵长、醇厚悠远那些,但实际上你会发现我们永远都在那儿,不管什么时候喝起来都很对味。我们做电视的时候,是电视发展的黄金10年,我们陪伴了大家的成长,所以大家可能会比较有情结。

    郭晓敏:有可能很多人看了他的节目,就真的从事这一行了。因为他其实是在电视还不是那么时尚、娱乐节目也还没有那么多的时候做主持的。我是上大学的时候认识他的,我的很多同学都知道他,包括我也是看他节目的时候,才知道原来主持人可以是这个样子,就觉得做主持人也蛮好的。

    记者:其实围绕你们俩的话题,也已经成为节目之外的焦点。不管是好哥在婚礼上精心安排的《致晓敏书》,还是《明星同乐会》上好哥的那句“我愿意你永远做我任性的小姑娘”,相信都感动了很多人。不禁想问,好哥好嫂的爱情秘诀是什么?

    郭晓敏:(问李好)你还记得我们七夕晚会的那个开场吗?

    李好:“大家好,我是李好,(郭晓敏:我是晓敏)她是我老婆,(郭晓敏:他是我老公)我们俩相恋9年,异地2年,异国3年,分手15次,最后走到了一起。”

    郭晓敏:我们其实经历过很多事。我是陕西人,他是湖南人,我们在上海相识。后来我出国读MBA。2011年他飞去纽约找我,我去接他的路上遭遇5.5级地震,他刚到我住的地方就来了艾琳飓风,3天断水断电断网。我在美国3年了,从来没有遇到这种情况,楼下的树倒了一片。后来我们飞去拉斯维加斯,那边又发生了百年难遇的山林火;我们去马尔代夫度蜜月的时候,又发生了苏门答腊海啸……即便这样,我们还是走到了一起。

    李好:所以你们如果想要幸福的话,有什么是不能坚持的呢?什么都阻挡不了。

    记者:确实感人。你们的相处模式又是怎样的呢,怎样保持爱情的“温度”?

    郭晓敏:很多朋友跟我们相处久了,就会给我们总结一句话:“你们俩可以去说相声了。”他觉得我们俩老是在斗嘴,搞不清是真吵还是开玩笑。我们俩其实不属于那种特别腻、特别甜蜜的那种,俩人的个性都很强。

    李好:我俩吵架是真吵,唇枪舌剑,朋友们都看傻了,但把话说清楚了,就没事了。(郭晓敏:我俩不属于相敬如宾型的。)两口子真不需要那么客气。

    郭晓敏:我们俩是“中国好室友”,在一起更像是“同学”,去哪儿都希望彼此陪伴,基本上是每天24小时都在一起。可能还不够成熟吧(笑)。

    记者:成为公众人物对你们的日常生活有影响吗?平时会怎样放松自己?

    郭晓敏:没什么改变啊,我的生活态度还是跟以前一样,真实、自然,就是微博上的粉丝多了一些,评论多了一些。工作间隙会出去玩,我们俩都是特别喜欢旅游的人,都是“吃货”。虽然在南京待了这么久,但平时就只跟台里的同事玩,所以只要有时间,我们就会出去走走。

    李好:我喜欢海边,去年过年的时候,我们跟同事一起去巴厘岛,特别好玩。一大群人,每个人租个摩托车在山里面开,开到海边,把车子一放,跳到海里,玩完了就骑着摩托车接着走。我喜欢冲浪什么的,危险也很刺激。我平时是不戴眼镜的,觉得这样可以更享受生活一些;她是下了节目就戴眼镜,我们是希望大家认不出我们,就能比较自由地去逛街、吃饭、看电影。

    记者:有的人会把工作和生活分得很开,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但我觉得你们工作与生活已经融为一体了,工作也是那种轻松的状态。好幸福!

    郭晓敏:我觉得之所以非要区分是因为他不喜欢那个工作吧。

    李好:我觉得还蛮享受的。人一定要有愉悦感才能把很多事情做好,才有充沛的精力。(郭晓敏:人在这个社会上是要寻找到并实现着自己的价值,才会开心的。)我觉得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我的爱好和我的工作是合一的,这种状态太好了。

    郭晓敏:而且他是那种特别喜欢说话的人,我听说有的主持人两场节目下来就不想说话了,但我们家老公在台上能一直不停地说,在台下也是一直不停地说,然后朋友聚会也是他一个人不停地说(笑)。

    记者:游戏、博弈的趣味性与丰厚的大奖结合起来,悬念不断、思考不断。你们是不是也乐在其中?好哥自己似乎就是个中高手,擅长技巧型游戏这一类。

    李好:个人偏好挑战类、竞技类、节奏明快的,我觉得这种东西是大家需要的。不能一直方,也不能一直圆,要有方有圆,所以我看选手们聊得特别开心的时候就会顿掉他们,进入到下一个环节。而且我喜欢做规则制定者,所有细节、规定我会很精准地给到对方,这可能源于我爱玩游戏。

    记者:好哥还练得一手好字,看好哥微博上晒的很多手写版名言真是一种享受。父母从小就注重对你的才艺培养吗?

    李好:没有没有,晓敏老说,“你爸什么都会,为什么没让他教教你?”我爸是篮球教练,管弦乐器会十几种,又是指挥,而且喜书法。

    郭晓敏:我觉得有些东西是天赋,他在艺术方面的天赋蛮强的。有关美的东西,他都特别擅长,比方说平时出门穿衣服,他都会把自己打扮得很时尚,每次都会笑话我很土。很多时候,主持人都是别人提供什么就穿什么,但别人提供的不见得适合你。他就永远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记者:我们还在微博上看到好哥做家务的照片,真是一位“好好先生”。

    李好:家务之类的并不是我一个人在干。我只是偶尔干一次。

    郭晓敏:你们被他骗了。他只要一干活,就绝对发微博,不发微博就说明他没干。所以我经常觉得不公平,我们俩都要录节目,相同的时间,而且我要穿高跟鞋,站那么久,回到家里还要洗衣服、拖地、做饭,这些大家都看不到……

    记者:原来如此!晓敏是播音主持专业出身,又赴美攻读硕士学位,现在甘当老公的“绿叶”,有没有遗憾没有把自己的所学派上用场?

    郭晓敏:我觉得做主持还蛮享受的。很多人学了播音主持也不见得能够从事这样的工作,我很幸运。女孩子嘛,别人把我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我就特别开心。虽然一开始压力很大,但我现在完全是在享受这个过程,不会说要超越谁或怎么样,就是尽力让自己做到最好就行了。而且我觉得任何以前所学的东西,包括我的经历、积累对现在的工作都是有帮助的,不会有什么遗憾。

    记者:《一站到底》一岁半了,如果要总结一下,你们觉得在陪伴它的这段岁月里自己有什么收获与成长?

    李好:我觉得自己挺幸福的,不仅我被大家接受了,而且我的太太也被大家所接受,甚至有些时候大家对她的喜爱甚于我,但我一点都没有吃她的醋。

    郭晓敏:我是从一个没有经验的“外行”,到现在算是有了一点主持经验。经验的积累非常重要,通过这一年多的录影,我发现自己的突破很大——一开始上节目我是一个很内向、很紧张的人,看到很多人说话还会脸红、会怯场(李好:或者根本不知道在问什么……)我会自己给自己很大压力,但做到今天我发现自己放松了很多,是在享受整个主持的过程。

好哥好嫂 一站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