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来鸿

《 新安全 》(

    鼓励献血,需要的不是加分而是减虑

    —河南  张枫逸

    浙江省浦江县出台政策,无偿献血超过4000毫升,直系子女参加中考可获得加分。其中,献血4000毫升加1分,6000毫升加2分,超过8000毫升加3分。政策出台目的是鼓励献血,但因涉及教育资源分配,也引发争议。(9月24日《钱江晚报》)

    一直以来,一些地方和部门为了鼓励献血,将其与各种加分联系起来,这样献血的公益属性和自愿原则就受到了质疑。《献血法》明确规定,无偿献血者及其配偶和直系亲属临床需要用血时,可按照规定免交或者减交相关费用。同时,每年从国家到地方还会开展不同层面的表彰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方和部门没有必要再别出心裁,绑架其他公共管理行为来鼓励无偿献血。

    目前我国公民献血量为8.7‰,尚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10‰,和高收入国家的比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追根溯源,除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观念外,主要还存在认知误区和信息盲区。

    首先,尽管无偿献血宣传了很多年,一些群众仍对此缺乏真实全面的了解。网上有人总结出“献血十大误区”,包括献血可能会被感染、引发贫血、损失营养等。这些错误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对于献血的参与热忱。

    其次,信息不透明,导致许多人对无偿献血缺乏信任。按理说,每个献血者都应有权知道所献血液的去向,但目前各级血站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公众对自己所捐血液是否安全给到求血者一无所知。

    一言以蔽之,阻碍献血的不是奖励太少,而是顾虑太多。因此,鼓励献血所要做的不是加分而是减虑。正如全国人大代表沈进进所言:“人们心里不缺爱,缺的是理解和信任。”只要普及好献血的健康常识,加强血液管理的信息透明,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即使没有五花八门的加分奖励,也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其中。

    食客“被吸毒”能否网开一面

    —河南  乔志峰

    说起吸毒,可能很多人都认为离自己很远,那是“堕落者”或财大气粗的明星名人才有的癖好。其实不然,说不定我们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却已经成了吸毒者,并且还面临“法律的严惩”。这绝非危言耸听,9月23日的《西安晚报》就报道了一起食客“被吸毒”的事件:延安吴起县周湾镇的一位村民,在某面皮店吃过擀面皮后,因尿检呈阳性,被当地警方以吸毒为由拘留15天。面皮店老板张某供认,为了留住食客,他在面皮里非法添加了罂粟壳。

    吃面竟然成了“吸毒”,这消息恐怕会让很多人大吃一惊。关于餐馆在食品中添加罂粟壳之类东西的传闻,估计很多人都听说过。没想到现实情况更严重,食客不仅会在不知不觉中吃下毒物,还可能面临违法的危险。可是,谁知道哪家餐馆有毒?谁知道自己吃下的食品中掺有罂粟壳之类的东西?看来,今后吃东西一定要多长个心眼,对特别“美味可口”、吃了还想吃的东西,必须提高警惕。

    对于当事人是否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食用了掺有罂粟壳的擀面皮,派出所所长认为和本案无关,“我们是依法办案,无论是自主吸毒或者误食毒品,公安机关均以吸毒论处,这方面法律没有明确界定。”执法部门如此认定,当然有其道理,是为了堵住瘾君子们以“误食”为借口推脱罪责;但不管怎么说,无辜食客“被吸毒”并被拘留,总是让人感到有点“冤”。

    食客“被吸毒”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一是食药监和公安部门应该负起责任来,加大对餐饮行业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二是要多部门联合执法,切断罂粟壳等毒品从产、供、销到使用的流通链;三是执法能否更人性化一点,对确认“被吸毒”的无辜食客“网开一面”,毕竟,他们也是受害者,就不要让他们承受第二次伤害了。

互动
数字
声音
纵览
来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