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监管最缺的就是“卧底精神”
——河南 张枫逸
7月20日,东方卫视披露记者卧底两个多月,发现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国际知名快餐连锁店的肉类供应商存在大量采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的行为。20日晚间,上海市食药监部门表示,已经连夜行动查封该企业,要求上海所有肯德基、麦当劳问题产品全部下架。
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看着福喜公司供货名单上一个个熟悉的品牌,不禁让人胆战心惊。如果不是记者卧底暗访,谁能想到这些国际知名的快餐企业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安全,曾经大快朵颐的麦乐鸡、小牛排,很可能就是用过期变质原料制成的。尽管食品药监部门连夜查封涉事企业,肯德基、麦当劳等餐企紧急停用相关原料,但这些事后补救措施,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挽回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纵观三鹿奶粉、染色馒头、皮革酸奶等近年食品安全事件,大抵都是沿着“记者暗访——媒体曝光——舆论关注——监管介入”的路线发展。本应在市场一线扮演“守门人”角色的监管部门,却总是跟在媒体后面,等到丑闻曝光、舆论哗然之后充当“救火员”。诚然,媒体监督、监管联动也是必要的,但倘若监管者一味丧失主观能动性,完全跟着媒体报道走,这显然是不正常的。正因为我们的监管浮于表面,不够深入,才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对昭然若揭的违规问题浑然不觉。这一点不解决,即使制度再规范、标准再细化也形同虚设。
“过期原料优先安排在中国使用”,福喜公司的潜规则无异于对我们食品监管的叫板。对此,监管部门必须拿出媒体的“卧底精神”,把身子俯下去,让问题浮上来,切实通过暗访、突击检查等方式,掌握和查处违规行为,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这一方面需要相关部门端正认识,转变作风的自动自发,同时更离不开完善制度、厘清权责的机制改进。
“禁烟”范围“外延”还需抓好落实
——乌鲁木齐 刘鹏
7月24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草案)》说明,针对备受关注的北京拟禁止吸烟场所的范围,有望从原来的“带顶儿”调整为分类管理;拟规定室外排队等候队伍也要实行“禁烟”,意味着禁烟区域有所扩大。(7月25日《新京报》)
此前,国内大部分地区,都将禁烟令的范围限定在了室内公共场所,随着人们禁烟意识的增强和新情况的出现,室外公共场所禁烟也越来越迫切。北京此次将“室外排队等候队伍”纳入禁烟范围,无疑让人欣喜。
一者,在“室外排队等候队伍”中吸烟,对其他排队者健康有害。因此,“室外排队等候队伍”是维护公共场所秩序,保护不吸烟者健康的必须之举。二者,对“室外排队等候队伍”禁烟,迈出了室外公共场所禁烟第一步,具有开创与示范意义。
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与室内公共场所禁烟一样,“室外排队等候队伍”中禁烟的关键在于落实。对此,《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草案)》拟规定“违规吸烟可处50元罚款,拒不改正罚200元”,“不劝阻吸烟者,罚款5000-10000元”等,这样的处罚规定也不可谓不严。但具体执行时其能否落实到位,显然还需要相关公共场所管理者、禁烟主管部门多加努力。
禁烟是绝对的好事,禁烟令加码,禁烟主体进一步明确,禁烟范围由室内向室外延伸,这些显然都是公众所喜闻乐见的。一方面,烟民要有充分的健康意识,维护公共场所秩序的意识,加强自我约束,努力做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另一方面,要严密管理、严格落实、严肃执法,对一些公共场所管理者,特别是餐厅、酒店等私人经营性公共场所管理者,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处罚,避免其因为不想得罪顾客、拉不下面子而不劝阻吸烟者的现象,让禁烟令成了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