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来袭!
29岁的环艺设计师程丹近来十分焦虑。领导让她负责一个重要投标项目的总设计,她决心要抓住这个难得的展示才能的机会,做出最佳方案。最初,新鲜创意不断涌现,但是越是接近投标时间她越是忍不住开小差——一会儿玩游戏,一会儿跑到商场购物。她安慰自己“散散心对设计有好处”,可是回来后还是会自责“这么宝贵的时间,竟在无聊中浪费掉了”。为了督促自己,她每天花时间制定非常详细的工作计划,但是干不了几小时就筋疲力尽,无法继续,只好玩会儿游戏或者出去溜达,而这又让她更加自责。她开始失眠、头痛、精力无法集中,眼看着就要开始投标了……
过度焦虑限制了我们的创造力,也让我们无法从活动中感受到愉悦,严重时甚至让我们无法继续这种活动。心理学家卡伦·霍妮认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最为普遍的心理障碍神经症(也称神经官能症)的基本因素就是焦虑以及为对抗焦虑而建立起来的防御机制。
内在的冲突与分裂
我们为何会焦虑?弗洛伊德认为,焦虑可以由任何一种冲动所导致,只要这种冲动的放纵会导致外来危险。霍妮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她认为这些危险并不一定是客观存在的,往往是隐而不露和主观内在的,是被我们内在心理因素所激发和夸张了的,是由个人态度所决定的。霍妮认为这与我们的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因为个人态度往往深受文化影响。
我们生来就具有努力实现自我内在潜能的趋势,但是每种文化都执着相信唯有自己的情感和欲望才是人性的正常表现,于是“不正常”的人性部分被压抑,人的某些价值和潜能就得不到实现。我们的意识往往受文化影响。当我们的愿望与文化之间出现矛盾——即潜意识与意识间出现矛盾,我们会自然地试图通过大脑的运转、自我分析来解决这个矛盾。“意识”的大脑往往会选择迎合文化的喜好,甚至强迫自己去“喜欢自己讨厌的东西”或者“讨厌自己喜欢的东西”,这就更加导致内在的冲突与分裂,令焦虑加倍,并形成恶性循环。
越是压抑,越是强烈
焦虑有个特点,就是焦虑者往往搞不清楚焦虑来自何方。事实上,我们拥有的焦虑可能比我们意识到的更多,因为有些焦虑我们可能根本意识不到,虽然有时这些焦虑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极大影响。强烈的焦虑非常折磨人,所以人们往往试图摆脱焦虑或避免感觉到焦虑,每个人都为自己建立了各种防御机制。霍妮总结了4种逃避焦虑的方式:否认焦虑——人们最反感承认自己出了问题;麻醉自己——比如强迫性工作狂;把焦虑合理化——逃避责任的最佳解释,即把内在焦虑转变成合理的恐惧;回避一切可能导致焦虑的思想、情感、冲动和处境——一种抑制状态,通常我们意识不到自己身上有多少抑制存在。
逃避或否认焦虑,把它逐出意识,可以暂时地感觉不到它,但焦虑却并没有被消除。它与人格其他部分相隔绝,反而拥有了更大的势力范围,容易失去控制。这种空白和空洞不是真的“空”,只是心理防御机制让我们对它视而不见罢了。这也是焦虑之所以难以处理的重要原因——我们的防御机制让它更加无形,来源更不清楚。一旦我们意识到焦虑的来源,知道焦虑背后的根本情绪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焦虑的范围就会受到限制,变得可以处理。
那么,如何找到焦虑的源头呢?霍妮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里介绍了自己的方法:“任何时候,只要我发现焦虑或焦虑的迹象,我就会问自己,是什么样的敏感点被伤害了,因此才产生了敌意?又是什么东西使对这种敌意的压抑成为必要?朝着这些方向探索,往往会对焦虑获得令人满意的理解。”从某种程度来说,焦虑像是一种含蓄的告诫:我们身上出了问题,我们应彻底检视自己。
顺其自然
霍妮认为,当内心冲突导致焦虑,而企图减轻焦虑的努力又导致种种彼此互不相容的防御倾向时,神经症才会产生。日本的森田正马在自身体验基础上发明的“森田疗法”正是针对这种情形的。深受中国禅宗和道家影响的森田正马的核心理念就是“顺其自然”。森田疗法主张老老实实地接受症状,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它抵制、反抗、回避、压制都是徒劳,不要把症状当作自己身心的异物,对其不加排斥和抵抗,带着症状学习和工作。当心理活动能顺其自然,我们能自由自在、没有顾虑地按照想的那样去处事——即使被束缚住也顺其自然,任其“固着”,“固着”到了尽头,就会淡漠、消失——人也就自然痊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