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以爱之名 诠释光明

——安全视角透视盲人世界

本刊记者 王倩倩 《 新安全 》(

    目前,中国约有盲人1731万,每年新增盲人约45万。可以说,每六十秒就会有一个人不幸失明。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公布,如果仍保持目前的趋势不变,预计到2020年,我国盲人数将至少增加一倍,中国无疑将成为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国家之一。盲人的世界值得关注,盲人的安危更考量着社会的文明程度。

    盲道之上肆意摆摊设点,十字路口难闻路灯提示,乘坐电梯难辨触摸按钮,公交站台难上公交……生活在现代文明搭建的钢筋花园中,盲人却无法欣赏周围的美景,他们的安全正遭受着社会文明的漠视和旁观。网友的一句发问:“为什么现实中没看到盲人?”或许能引发步履匆匆的常人共鸣,而一句:“那是国内的无障碍还不能达到让盲人放心的地步”从某种程度上点中了社会的痛穴。

    在针对视觉残障人士进行的调查中显示,78.2%的盲人认为室内通道太过复杂;调查者中,认为各种道路的盲道、入口、楼梯等行、转、停节点处,存在起落步提示位置不当、盲道不连续、提示块材凸缘尺寸不当和磨损的盲人占总调查人数的89.7%;而81.6%的参与者选择了室内安装有不符合视觉残疾人活动的开关、扶手、拉手、台柜等开关及装置选项。

    2012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无障碍设计管理条例》将中国的文明之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盲人的安全生活环境得到了可靠保障。然而,是否意味着他们就可以放心出行了呢?以安全视角透视盲人世界,危险警报还未解除。

    信号灯障碍

    高高兴兴出门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有着安全畅通的交通出行环境是我们的共同心愿。对于健全人而言,行至十字路口时我们可以顺利辨别信号灯,公交站台等车时我们可以快速辨别想要乘坐的公交。但是这些对于盲人来说却是另一番状况。

    为了近距离体验盲人生活,记者联系到一位名叫焦云亮的盲人按摩师。采访当天,《新安全》记者与焦云亮一同走上街道,与盲人并肩同行,一同感受别样的出行环境。走出盲人按摩诊所,便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站在交通信号灯下,记者通过视觉自然可以正确判断是红灯还是绿灯,然而对于焦云亮来说,对于外界环境判断大多来自于耳朵,而此时的路口除了车来车往的嘈噪声,交通提示灯并没有发出任何的提示音。通过询问才发现,面对没有声音警报的十字路口,焦云亮竟完全依靠耳朵和经验加以判断。保险起见的话,穿过路口时他还会举起手中的那根盲杖,有些司机看到就会避让。从长远看来,只是这样的经验之举难以保障安全。

    安全呼吁:如今,为每个路口的交通信号灯安装语音提示器早已没有技术难度而言。而盲人迟迟未能享受到这一技术便利,这和整个社会助盲、爱盲的意识有着必然联系。如果说路灯提示音对周围居民多了几份打扰,那么就请多一些宽容、怀一份耐心,相信盲人的安全又多了几分保障。

    盲道障碍

    之前曾有媒体报道,青岛一名盲人为了绕开盲道上的一辆私家车而不幸一脚踏空掉落进开着口的地下井,被泡三个小时后才得以被救。盲道上的窨井忘了盖盖同样令焦云亮苦不堪言,“修建盲道没有绕过窨井本来已经很危险了,有时候真会遇到没有盖盖的窨井,其实这不只是对于盲人来说很危险,路上行人通过时一不留神都会有危险发生。”

    盲道修建没有绕开窨井等危险因素是一方面,而盲道被占就更令盲人难以摆脱“出行恐惧症”。“走盲道时,撞着自行车、摩托车那是常有的事。记得那次出门,正走着不小心就撞倒了一辆自行车。跟他解释说自己的特殊情况,但是对方根本不听,执意把责任推脱给我,那就给人家道歉吧,还好自己没被撞伤”。焦云亮告诉记者。

    其实,在焦云亮口中,盲道上遇到的类似情况非常普遍。赶上夏季,很多夜市摊主都会把桌子摆放在路边,盲道很容易被占用,沿着盲道走到了别人餐桌,这样的情况很是多见。 

    其次,盲道的修建位置也有诸多不合理之处。“在比较宽的马路上,就会把盲道修在马路中间。这时,电动车、摩托车从你身边经过时就非常危险。电动车声音特别静,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从哪个地方突然蹿出一辆车来,特别担心。”记者在采访“一加一残障热线”主持人杨青风时了解到。

    安全提示:盲道作为城市最司空见惯的一项无障碍设施,理应成为盲人安全出行的无忧通道。由于多种原因,中国的盲道建设依然不尽如人意,蕴含诸多安全隐患。面对盲人朋友“我们从不走盲道”的尴尬现状,中国盲文图书馆采编部主任、北京市盲人协会主席李庆忠建议:“盲道虽然不太安全,但不走盲道更不安全。安全起见,盲人应手持盲杖出行,一方面帮助探测到前方路况,另一方面也能够起到提示路人避让的作用。”

    公交搭乘障碍

    日常出行,最难离开的就是公共交通工具。而搭乘公交车这些对于常人来说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对于盲人来说却困难重重。“公交进站后,不报站的情况很是常见。你在站台等车,结果却发现一辆辆的公交车就这样静悄悄地来又悄无声息地离开。所以说,等不到车的问题就令盲人的出行变得更加困难。” 面对记者,焦云亮的微笑有些无奈。

    “我可能跟很多其他盲人的情况不一样,由于工作原因,我需要每天乘坐地铁。所以,地铁的无障碍设施就直接决定了我每天的安全感。”当谈到乘坐地铁出行时,杨青风情绪稍稍有些激动。

    经常乘坐地铁的人们对于地铁站的无障碍设施没有过太多的关注,虽然有盲道、自动升降梯等一些方便残障人士出行的设施,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或许带来的并不是出行安全的最大化。“真的希望能够给所有的地铁都装上屏蔽门,这样对于我们来说会安全很多。”杨青风提出了盲人乘坐地铁时的一个安全隐忧。

    安全呼吁:随着盲人独立能力的提升,他们逐渐在一座城市中拥有了更多的占位。方便盲人出行,为城市公交安装导盲系统、增强公交安全防范设施的呼声随之强烈。在很多城市,四通八达的公交系统已经遍布大街小巷。对于健全人而言,乘坐公交出行便捷、高效。而如何从点滴之中善待、关爱身边的残障人士才是衡量城市文明进程的唯一指标。

    电梯障碍

    电梯的诞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与高效。然而,这一承载我们上下楼层必不可少的便利设施却成了盲人难以规避的行动障碍。电梯的类型并不复杂,只是着电梯按钮却千变万化。电梯装上触摸屏,看似方便乘客搭载,实则为盲人乘坐出了道难题。“上了电梯就怕遇见触摸屏式的按钮,这些先进的设计对于我们来说可是不实用。各个功能按键全在一个平面内毫无差别,根本就没办法判断。”焦云亮面对记者皱了皱眉。

    据悉,目前国内有湖北、山东、贵州等多个城市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逐步改善盲人出入高层建筑遭遇电梯障碍这一现状。武汉一小区专门安装了方便盲人乘坐的盲文电梯,记者采访时发现,盲人进入电梯后,可以依靠按钮上凹凸不平的盲文来正确选择到达楼层。

    安全呼吁:为盲人着想,不需要市政管理部门投入一笔笔巨额预算,在城市各处实施浩大工程。像这样简单地在电梯、街道、商场、医院等公共场所张贴一张小小的盲文标识,或是设置几台语音装置,就能为盲人解决生活中的“大难题”。只有更多实实在在的无障碍设施,才能给盲人带来“看得见”的安心和安全。

    信息障碍

    互联网是盲人用耳朵感受和聆听这个世界的信息之窗。在媒体公布的一份盲人上网调查中显示,78.18%的盲人上网的主要目的在于网上聊天,“看新闻”和“看电子书或小说”分别占到63.64%和60%。该调查中,有85.45%的盲人一致认为读屏软件是获取网上信息的常用辅助工具。但是,面对一些设计繁琐的网页、验证码、图形链接等情况,这些智能软件也只能束手无策了,而盲人此时浏览页面的程度就会大大降低。如何打通盲人通往外界的这最后“一公里盲道”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其实,这些网站如果能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规范化设计,也许盲人上网也就不再纠结了。”杨青风对记者谈到。在国际社会,对于网络无障碍的倡导已经由来已久。最初,1997年2月,万维网联盟(W3C)最先成立了网络无障碍推动(WAI)小组,通过制定一系列关于网络无障碍的标准、规范、检测表,来提升网络无障碍性。我国2008年3月,在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发布《YD/T 1761-2008》标准,规定了无障碍上网的网页设计技术要求。然而,这些规则的真正落实和实施是为盲人排忧解难的关键。

    安全呼吁:纵然,目前在网络信息无障碍化领域有了很多新的尝试,例如中国残疾人服务网推出的一款听图软件,可以将网页上的图片验证码等信息迅速转化为文字,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盲人的信息浏览障碍。但是花样翻新的页面设计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将已然成立的标准、规范真正地贯穿于网络研发的始终。

    用药安全

    生了病,当然要打针吃药。而这些稀松平常的事情对于盲人而言,也暗藏隐患。由于视力的障碍,盲障人士如何正确用药成了生命攸关的要事。“我们也曾经在节目中跟盲人朋友分享正确区分药品的经验,因为这个也是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安全问题。在目前药品众多的情况下,仅仅依靠药瓶形状这中单一途径很难解决问题。如果我们能够采取欧盟的相关标准,在药品标签印上标签或是扫描条码帮助我们有效识别,这样一来会非常安全。”杨青风在工作中也时常接触到观众提出的此类困惑。

    的确,国际社会的一些创新性探索对于中国盲人用药安全的发展之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欧盟曾作出明确规定,所有上市药品必须在包装上印有盲文标示,注明药品名称、剂型、规格以及适用人群等,此外对于视觉障碍人士,药品使用说明书还应格外注意字体、字间距、对比度、纸质等影响可读性的多种因素,还需专门为盲人提供磁带等可听格式。 

    2012年11月2日,在浙江杭州召开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盲人安全用药座谈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局药品评价中心已经着手研究制订盲人安全用药的相关政策。李庆忠主任对记者表示:“国内部分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药品监管部门正在不断推进这一工作,目前已经探索出为药品标签印上二维码这一解决途径。盲人服药时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从而获取信息,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用药安全问题。但是由于药品自身的特殊性,实质性的进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安全呼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给予我们更多的是一些有益的启发。例如在英国的一些药品行业协会、电子系统供应商和国家盲人协会共同合作,开通用药安全热线电话为盲人或视障人士提供语音说明书服务。而美国的严格立法更是将盲人用药安全进一步推上了法制化的轨道。 

    金融服务障碍

    盲人的世界正在走向开放,在不断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他们的需求也日趋多元化。金融服务的门槛对于盲人来说,显得有些难以逾越。伴随着盲人独立能力的增强,与银行打交道变成了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而盲人在银行办理业务手续时,金融服务障碍也就随之产生。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盲人到银行办理相关业务时,不时会出现由于无法签字,印手印无效等情况。这让盲人觉得银行的无障碍服务总是有一道难以跨越的“藩篱”。“其实,很多盲人的经济收入并不一般,他们的服务需求无法得以满足令人苦恼。”杨青风向记者讲述这样的生活感受。

    其实,目前已经有一些银行出台了相关的服务措施来解决盲人在银行办理业务中遇到的一些障碍。如配备可以熟练使用手语的工作人员、提供助盲卡,帮助盲人识别币值、允许使用按手印或盖图章的方式代替签名等。“但是,这一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多个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整个社会助残意识的提高。”李庆忠对记者表示。

    安全呼吁:由于盲人在办理银行业务过程中,很难独立完成相关的手续办理,大多在家人或朋友的陪同下进行。这样,盲人的个人金融隐私就难以得到保障,合法权益将遭受侵害。因此,律师提示,盲人在银行办理相关业务时应勇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面对一些服务障碍可以采取适当途径表达诉求。此外,银行等金融机构需加快制定无障碍业务办理管理条例,最大限度地满足残障人士的金融服务需求。 

    器具障碍

    “能不能让政府多为我们残疾人开发一些智能化的辅助软件?像手机、电脑等都有相关的语音辅助软件,但是价格还是有些贵,一些优惠政策的限制也很难让残疾人真正享受到福利。我想,如果能够有高科技辅助器具来保障我们的安全生活,相信我们的自理能力会更强。”盲人按摩师焦云亮表达出这样的心声。

    其实,对于残障人士而言,辅助器具的开发和使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独立生活的自理能力。在2011年11月24日,由中国盲人协会、北京市盲人协会、北京市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主办的“盲人辅助器具创新发展研讨会”上,有近20家辅具厂商展示了盲人助行用品、盲人辅助阅读用品、盲人学习办公用品、盲人生活娱乐用品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为盲人世界带来了无限曙光。

    “目前,盲人器具的开发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此外,整个社会的公益意识也应该整体加强。如一些西方国家,按照相关规定,每年都会固定按照企业总收入的1%-2%用于残疾人辅助器具的开发和研制,才能够真正推动这项事业的进步与发展。”李庆忠主任对记者表示。

    安全呼吁:细心观察周围生活场景不难发现,当我们一味追求智能、精巧等尖端技术的同时,却严重忽略了产品的实用性和通用性。其实,不仅仅是加大专门的残疾人辅助器具的研发,以被每个人最大程度使用每件物品为主要目的的“通用设计”理念同样需要进一步加强。例如为微波炉、冰箱、洗衣机等生活用品增添语音功能并没有任何技术上的难度,而这些功能不仅等够方便残疾人使用,老年人等其他人群同样可以受益。

    10月15日,全球第三十个“国际盲人节”再一次奏响人类对于自由、仁爱的赞美之歌。盲人的安全现状的确不容乐观,而无障碍生活环境的营造需要社会文明的滋润哺育,衡量一个社会文明与否的标尺也正掩藏于这份“恻隐之心”中。走在路上,侧身为盲人稍稍留出一些空间。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就会为他们的世界增添一缕希望之光。

以爱之名 诠释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