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消毒产品不是药

《 新安全 》(

    近日妇炎洁被质疑并非药品而是消毒水,广告有误导之嫌。专家指出,消字号产品并非药品,不能宣传疗效,消费者选购时一定要多留一个心眼。随着“洗洗更健康”的广告语,仁和药业的妇炎洁被大家所熟知,很多人也都从字面上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治疗妇科炎症的一种药。

    不过,近日妇炎洁被质疑并非药品而是消毒水,广告有误导之嫌。虽然仁和药业随后发布公告称并不存在夸大虚假宣传,但很多消费者还是对这种消字号产品一头雾水。专家指出,消字号产品并非药品,不能宣传疗效,消费者选购时一定要多留一个心眼。生活中,你可能很难避开各种消毒产品,包括洗手液、湿巾、消毒剂甚至一些护肤品。不过,在消毒产品的使用中,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并非所有洗手液都能杀菌

    洗手液是一种公认的消毒产品。很多人洗手前习惯先擦点洗手液,认为可以杀菌消毒,不过,并非所有的洗手液都能杀菌消毒。

    据了解,洗手液分为普通洗手液和属于消毒产品的洗手液。前者起到清洁去污的作用,后者才含有抗菌、抑菌或杀菌的有效成分。不同洗手液在外包装上有分别,普通洗手液一般为“卫妆准字”,消毒洗手液则多为“卫消证字”。

    即使是消字号的洗手液,如果使用不当,同样不能得到杀菌消毒的效果。现在很多饭店、宾馆的洗手间都提供免费的洗手液,但一些商家为节省成本,将洗手液兑水后使用。专家指出,如果不按一定比例随意加水,洗手液不但会失去抗抑菌和消毒作用,反而容易让手部感染细菌。

    专家提醒,当发现洗手液有刺激性气味或者像水一样稀时一定要谨慎使用。因为兑水的洗手液活性剂含量减少,功效减弱,长期使用会对皮肤有影响。而且,公共场所的洗手池容易交叉感染细菌,如果洗手液兑过水,可能会滋生大量细菌,最好不要使用。

    此外,洗手液可能并非你想象得那么杀菌消毒。据了解,洗手液通常由水、酒精、香精和甘油组成,其中酒精是主要的杀菌消毒成分。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新闻发言人亚伦·格拉特博士说:“以酒精作为主要成分的洗手液,在某些情况下会失效。”比如说洗手液无法抵御梭状芽孢杆菌(一种能引发致命肠炎的细菌),效果远不如香皂。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曾对91名参试者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喜欢用洗手液的人感染疾病的风险是使用香皂的人的6倍。此外,酒精还会加速皮肤水分流失,使其变得干燥紧绷。

    总之,不论用什么洗手,都要先将双手充分浸湿,并认真搓洗20—30秒。使用洗手液时,要不断搓洗手的正反面、指缝、指甲等,直到洗手液完全干燥再冲洗。

    消毒湿巾不能替代洗手

    不少消费者外出就餐或游玩时,常常会用湿巾擦手,就当是“洗手消毒”。殊不知,不少标着“消毒湿巾”的湿巾其实根本不能消毒,而且很多湿巾还存在卫生隐患。

    由于市面上一些在售湿巾并不在国家规定的消毒品行列,而且产品中往往添加了酒精、香精和一些防腐材料,如果人们将湿巾当作消毒品来使用,不仅达不到消毒的目的,而且这些成分是在不允许接触的食品材料范畴内,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在卫生部印发的《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内明确规定,卫生湿巾、湿巾等产品禁止标注消毒、灭菌、除菌、药物、高效、无毒、预防性病、治疗疾病、减轻或缓解疾病症状、抗炎、消炎、

    无检验依据的使用对象和保质期等内容。卫生湿巾还应禁止标注无检验依据的抑/杀微生物类别和无检验依据的抗(抑)菌作用。湿巾还应禁止标注抗/抑菌、杀菌作用。

    据介绍,湿纸巾中添加的成分主要是丙二醇、氯化十六烷基啶、酒精和一些防腐剂,不仅会刺激皮肤,而且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等皮肤过敏问题。一般人用了湿纸巾后就不会再洗手,化学成分会残留在手上,对儿童尤其不利。

    消费者唐女士说,自己并不知道湿纸巾上不能标注“消毒”、“灭菌”等字样。“我们家现在用湿巾的频率很高,带着孩子出去玩,洗手不方便的时候基本都靠湿巾。”她说,在选购时一般比较看重品牌和外包装,但很少去注意看包装上是否标有“灭菌”字样,“有时看到灭菌的湿纸巾,反而比较感兴趣,没想到这些都是不被允许标注的。”

    如果在外洗手不方便需要使用湿巾,专家提醒,消毒湿巾一般分无香和有香型的,为了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最好选择无香型的,尤其是敏感性皮肤。

    另外,消毒湿巾一般都有几种包装形式,有的是一片装或多片装,专家建议,尽量选独立包装的,这样可以尽量保持湿巾的保湿、消毒作用。使用非独立包装的湿巾,抽取一张后,应随即贴好密封条,否则湿巾干燥后会影响使用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消毒湿巾并不是都能用来清洁脸部,如果想用来清洁脸部,最好使用能清洁脸部的湿巾,使用普通的湿巾有可能会损害面部皮肤。另外,不要用湿巾直接擦眼睛以及皮肤破损处。使用湿巾后如果出现皮肤红肿、发痒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严重者及时到医院就诊。

    家庭尽量少用消毒产品

    为了追求干净,很多家庭都会在洗碗、洗衣服、拖地时用到一些杀菌的消毒产品。不过,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崔玉涛对此指出,很多人都存在慢性消毒剂中毒情况,消毒剂就不应在家庭中使用。

    他指出,现在不含消毒剂的洗涤产品越来越少。而使用消毒剂后,会有部分消毒剂残留于被洗涤物品上,比如玩具、碗筷、餐具等,因此会带来慢性消毒剂食入的问题。他指出,消毒剂的慢性少量食入,可影响肠道菌群,继而影响肠道健康。

    崔玉涛还强调,消毒剂不应在家庭中使用。这是因为家中需要清洁、干净的环境,而不是无菌环境。无菌的家庭环境可以导致正常细菌减少,破坏了人体免疫系统正常的刺激过程。家中环境越干净,特别是使用消毒剂擦洗日常用品或衣物,不仅阻断婴幼儿接触少量细菌,而且消毒剂慢性进入人体还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削弱免疫能力,更易生病。孕妇如果在孕期常接触消毒剂,不仅可以出现正常肠道菌群的破坏,而且非常不利于婴儿今后免疫系统的发育。

    此外,在家中使用消毒剂,不仅会影响常态中的微生态平衡,而且还会“磨炼”出抗消毒剂的耐药细菌,导致微生态环境失调和超级细菌的产生。“我们应该生活在干净环境中,不是无菌环境内。干净环境是通过日常擦洗来维持的,不需依赖消毒剂。如果家庭内去除消毒剂,环境将更加绿色。”崔玉涛特别强调,千万不要给“还在吃手的孩子”用免洗洗手液。

    儿童慎选消字号护肤品

    除了大家熟知的一些消毒产品外,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比较隐蔽的消毒产品,比如护肤品。一些妈妈们在为孩子选择护肤品时,会特别青睐于那些消字号的产品,认为消字号的儿童护肤品比妆字号的护肤品更为可靠,也更适合孩子。

    妆字号是指化妆品(以涂擦、喷洒或者其它类似的办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的代号。而消字号仅属于卫生消毒用品范畴。所以,儿童护肤品应慎选消字号产品,以防伤害儿童皮肤。

    专家指出,儿童护肤品应尽量选择一些成分比较简单、不含香料、酒精、无刺激、能很好保护皮肤水分平衡的产品,以减少对宝宝皮肤的刺激。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宝宝使用护肤品后皮肤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发红、出现疹子等,应立即停止使用。

    儿童皮肤娇嫩,每次使用新的润肤品前,家长都要先看清楚说明书,看看有无含曾经引起过敏的成分。如果不太确定,最好先在宝宝皮肤上小范围地试用两次,然后再全身使用。另外,还要留意一下产品的保质期。

    此外,给宝宝搽润肤用品时,裸露在外的皮肤由于水分蒸发较大,要多搽点。皮脂腺分泌少的四肢、手足等处,可以稍微涂厚一点,多涂几次。其他部位可薄涂,以便皮肤通畅地呼吸。

    (文章来源:39健康网 )

干洗,灭菌也致癌?
健康烧烤乐趣多
婴儿游泳脖圈有无安全隐患?
消毒产品不是药
美甲当心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