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白色污染”重现?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解禁之争

文/本刊记者 丁靖 《 新安全 》(

    2013年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第21号令,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目进行局部调整,其中之一便是在淘汰类产品目录中删除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简称发泡餐具)。

    2013年5月1日,被禁14年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正式迎来“解禁日”。根据国家发改委此前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一次性发泡餐具将从“淘汰产品目录”中删除,届时将被允许生产使用。那么,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是用什么原料生产而来,因为何原因被禁,又为何在14年之后再次解禁?这其中一次性发泡餐具在国内的生存现状又如何?

    禁而未绝污染难绝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由聚苯乙烯树脂原料加发泡剂加热发泡制成,常用于制作餐盒,也部分用于制作杯、碗、盘等。因为这种塑料产品多为白色,被废弃后又难以自然降解,由此造成了环境的“白色污染”。

    事实上即使是在解禁之前,一次性发泡餐具依然有着一定的生命力,活跃在大众餐饮的饭桌上。尤其是一些街边的小吃店、快餐店,还是在使用发泡饭盒,极少商家使用环保塑料饭盒。

    我们来算一算发泡餐具与其他餐具在生产成本和售价上的差别,就知道为何这些被禁止的餐具依然会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个非发泡餐盒要20~30克原料,而发泡餐具只需五六克,成本非常低。1万多元一台的生产设备,8小时就能生产5000多个。发泡饭盒按袋销售,每袋500个,售价50元,算下来8分钱一个,而白色的环保塑料饭盒约0.35元一个,透明的环保塑料饭盒则为0.5元一个。这样一对比,发泡餐具在售价上占有绝对的优势,而其他的餐具则价格明显贵很多。因此,即便过去国家一直禁止发泡饭盒的使用,也并不能阻挡饭馆的采购热情。

    淘汰理由:易燃 有毒 难回收 难处理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曾于1999年、2001年和2005年三次被国家列入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淘汰目录。1999年1月,原国家经贸委要求在2000年底以前在全国范围内淘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2001年12月,原国家经贸委、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环保总局明确要求各地工商、质检、环保等部门加强对本地区淘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工作的监督检查。2005年12月,国家发改委再次明确了一次性发泡餐具已被列入淘汰类产品目录,并规定禁止投资、进口、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发泡餐具。

    火灾隐患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生产中要用到低沸点的烷烃类化合物如丁烷等作为发泡剂,而这些发泡剂具有易燃易爆的缺点。如果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生产企业对发泡剂使用保管不善,很容易引发火灾,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

    遇热易中毒。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100℃以上时会向外分解出苯乙烯单体,对人体造成危害,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若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盛装炒菜或使用微波炉进行加热,会加速苯乙烯单体的释放。2009年10月10日解放日报刊登的报道——《微波炉加热塑料餐具致中毒10余名员工被送医》就是由于使用微波炉加热盛装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饭菜,导致的苯乙烯急性中毒事件,为消费者慎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敲响了警钟。

    回收利用难。通过发泡剂将聚苯乙烯的体积增加了近20倍,一个普通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仅5克重。一辆载重3吨的货车也仅能装200千克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运输成本高。另外,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吸附油污严重,不易清洗,而且清洗后含油废水的无害化处理也很困难。

    腐烂降解难。大量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废弃造成了我国铁路沿线及城市周边地区严重的“白色污染”。由于苯环结构十分稳定,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被丢弃或填埋后,上百年都不能腐烂分解,造成了长期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

    填埋焚烧难。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如采用填埋方法进行处理会占用大量的土地,污染环境;若进行焚烧处理不但产生的热量很低,而且会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释放。

    解禁理由:可回收再利用 很多国家都未禁 可节约石油 

    2013年,国家发改委今年以“发泡餐具使用后可回收再利用、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一直在使用、能节约石油资源”等多个理由,解禁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意味着发泡餐具合法回归。发改委认为,一次性发泡餐具本身并不是造成白色污染的元凶,加强回收管理和再利用才是消除白色污染的根本,我国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再利用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另外,产品本身性价比高,具有特殊耐油、抗水和保温隔热性能,原料消耗少,垃圾产生量低,具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优势,是一种安全、绿色、环保的包装材料。

    为此,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还对21号令(解禁令)进行了说明:

    符合国家食品包装用具相关标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所的检验结果表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符合《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树脂卫生标准》(GB9692—1988)和《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9689—1988)。

    使用后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可以回收再利用;国际上许多国家如美国、欧盟、日本等一直在生产和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因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质量轻,耗材少,可以节约石油资源;社会环境已发生变化,人们随手丢弃垃圾的行为已大幅减少。

    他山之石

    德国:谁生产、销售,谁负责回收

    德国推行“污染者负担”的管理办法,要求一次性发泡餐具的生产商和零售商共同回收使用过的废弃餐具,利用再生产技术加工。这个方法既减轻了一次性发泡餐具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也改变了完全由政府承担包装废物的旧观念。

    美国:回收率标准化

    美国已有若干州开始针对“食品使用泡沫塑料容器”立法。1995年,加州将原来制定的泡沫塑料食品容器禁令,修改为回收利用办法,并要求该地区泡沫塑料容器的回收率需达到25%。

    韩国:向生产、销售企业征重税

    2002年起,韩国对不易回收的产品、材料、包装容器的生产者、进口商进行征税,并要求这些企业对产品进行强制回收。

    如何正确使用一次性发泡餐具

    80℃以下使用安全:发泡餐具性能上的缺陷主要是不耐高温,因此它不适于开水蒸煮,不宜盛放100℃以上高温食品,但在80℃以下使用是安全的。另外PS发泡餐具不耐乙酸乙酯溶剂,但炒菜中使用酒和醋,加热后也不会形成高浓度溶剂。

    不能放到微波炉中使用:PS发泡餐具在80℃以下使用是安全的,因此不能放到微波炉中使用,也不要用于蒸煮。PS发泡餐具因是发泡的,蒸煮会导致泡孔塌陷。其实,所有塑料容器都不能像瓷碗一样放到蒸锅里去蒸。

    专家介绍

    杨惠娣,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塑料技术协作委员会秘书长

    董金狮,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

    张頔,环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官员

    曹阳,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专员

    声音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发泡餐具无毒、健康,是绿色产品。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发泡餐具并非完全安全,尤其是盛装含油食品或使用微波炉加热时,未聚合的苯乙烯单体会伴随食物进入人体,导致中毒。

    那么,不同专家和业内人士对此看法如何?

    安全性:原料无毒是关键

    杨惠娣:从专业角度看,不同材质的餐盒有不同的性能。发泡餐盒的特点是刚性比较好,质量比较轻,能够摞十几个餐盒不会塌,虽然不可降解,但它的卫生性能更好。大家担心餐盒里面有一些有毒物质等,这都是黑心商家做的事情,跟发泡餐盒的解禁实际上是两回事,不要混淆起来。我觉得只要材料合格就可以生产。

    董金狮:我手头放着四种材料,最近送到检验机构检测了。这里有食品级树脂,有几种生产餐盒的边角余料,还有些外购的废料。从聚苯乙烯树脂测试情况看,只有食品级树脂材料符合相应的标准。可是从苯乙烯单体的测试结果看,这四种都合格。这意味着企业完全可以拿合格的原材料去检测,但在生产中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而完全不会被发现。

    目前,最头疼的就是有些企业在用废塑料,甚至用进口洋垃圾生产餐盒。生产出的有毒餐盒在国内销售,而用好原料生产出来的餐盒则专供出口。这个检测结果表明,质检部门现在也没办法完全判定这些发泡餐盒是否安全。

    张頔:发改委给出的五条理由,从理论上我都是接受的。但我现在了解的信息是,中国一次性发泡餐盒的生产工艺落后欧美20年,可以放心使用吗?而且,中国人太富有“创造性”,可以拿甲醛泡制香肠,拿三聚氰胺掺到奶粉里。也许很多事在欧美可以做,在中国恐怕就行不通。

    回收技术:体系不健全 处理有困难 

    杨惠娣:回收的难度可能会比较大,但方法很多。不一定是全部拿回去再重复利用就叫做回收。比如把它添加在生物垃圾里,做成固体可燃物焚烧也是回收,甚至还可以放入炼铁炉、炼钢炉、炼焦炉里当燃料,当炭源。

    董金狮:发泡餐盒禁止使用前,北京市曾尝试过系统的回收工作。当时的餐盒只要花钱就能回收,但是不论餐盒存放在哪儿都有味道,引来许多苍蝇和老鼠。老百姓意见很大,并向市政管理部门反映。

    曹阳:街上的垃圾桶每天被无数拾荒者翻来翻去,矿泉水瓶或者易拉罐都被捡走了,但像塑料袋、用过的卫生纸等,理论上也是可以回收,为什么大家都不去捡?就是因为附加值低,不值钱。目前中国回收后的垃圾再利用率只有40%,日本等发达国家要超过60%、70%。中国很多城市在搞垃圾分类活动,但执行得并不好。希望能通过发泡塑料餐盒解禁这件事能够彻底地使用垃圾分类,全面参与,才是解决之道。

    政策回应

    针对发改委给出的21号令(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解禁令),广东省回应暂不解禁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也暂时不发放一次性发泡餐具生产许可证。原因是目前国家质监总局正在对解禁一次性发泡餐具做征求意见稿。待相关文件制订完毕后,省质监局再根据总局文件落实相关解禁工作。虽然国家发改委给出了调整目录,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解禁后,相关生产环节的管理及机制并未给出,因此,广东省暂时不解禁一次性发泡餐具。目前国家质监总局也已对解禁一次性发泡餐具做出意见征求稿。如意见稿通过,会明确一次性发泡餐具生产环节监管等方面内容。此外,包括一次性发泡餐具在内的餐具洗涤剂产品生产许可证发放门槛也或将提高。这意味着,解禁一次性发泡餐具,不代表降低监管力度。

“白色污染”重现?
巧主妇的“大米经”
端午粽子怎么吃
安全快报
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