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桥·邂逅中国

人民周刊 2024年08月26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十年一念

[泰国] 陈佩瑜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人民周刊 》( 2024年08月26日   第 16 版)

    编者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本刊开设“双语桥·邂逅中国”栏目,优选人民日报出版社“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系列图书中的双语故事,从来华留学生的视角,打开传播中国的一扇窗,向世界展示我们可亲可爱的中国。

    一个国家的发展好比是一个人的成长,新中国成立至今已有74年,若是人生,那相当于一个老人了,在《论语·为政》中孔圣人曾说过“七十而从心所欲”,但在我的印象里当今的中国并不是步履沉重的老人,而是从心所欲、风华正茂的“新时代,新青年”。

    作为地球村中的一员,同时也是中国近邻的泰国,自从“一带一路”倡议实行以来,就有了一步步的改变,比如更多的来自中国的大企业带着高精尖的先进科技和资金为泰国经济注入了大量新鲜活力;更多的科研机构拔地而起,让莘莘学子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贸易共通让普通人也有了更多的致富途径。而曾作为中学生的我也有一个梦想逐渐萌生,从2015年我就有了去中国留学的梦想。在追梦的路上我见到不少人,也交了不少的朋友。几年前,我的心愿竟有了具体实现的方式——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架起了中国通往世界的更多桥梁,让世界以更便捷的方式走近中国,探索它的神奇,仰视它的伟大。我终于在2019年梦想成真,通过申请奖学金,荣幸地成了哈尔滨工程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留学生。在中国的几年时间里,我在日常的一呼一吸中感受着中国发展带给人们的便利与舒适,同时也摸索着古文明融进现代化的脉络,感慨华夏文化的神奇与博大。

    其一是曲艺表演艺术,如相声、鼓曲等。在十年前很多人给中国曲艺表演艺术的标签就是“老年人才看的,年轻人不看这些”,“茶馆、小园子是老年人专属的”。但事实证明,中国曲艺表演并不是老年人专属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包括外国人都被曲艺表演所吸引,我也可以大声地说我是“德云女孩”。认识了德云社后我的汉语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不仅了解了相声,还认识了北京小曲、京韵大鼓等传统表演,也更加地了解中国文化。

    其二是京剧,现在的很多流行音乐里面加入了京剧元素(戏腔),如:《赤伶》《武家坡2021》《伯虎说》《荣耀天成》,以及If You Feel My Love等歌曲,我觉得这算是很好的宣传方法,因为有很多人听到了这些歌就开始上网搜索京剧,这使更多的人认识了京剧。

    其三是传统服装,如汉服。现在,在很多平台上有变装、拍古装写真、仿古代衣服、科普古装等内容的视频,在街上看到有人穿汉服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我希望泰国也会是这样。古装端庄清雅的韵味,如果完全被现代装束取代,岂不是少了对传统服饰美的传承?

    其四是传统建筑,在大三的第一个学期,我学过一篇文章叫《北京胡同》,是汪曾祺先生的作品,这篇文章表达了汪曾祺先生对胡同的留恋与不舍。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一天高楼大厦会完全取代这些胡同,到那时候胡同就会变成“曾经有过”。曾经,胡同是具体的,人们看得见、摸得着;但以后可能只剩下照片、视频、模型给后代的人看,这是多么可惜的一件事。

    这些就是我亲身体会到的几个方面,在开头我之所以说中国现在是“新时代,新青年”,是因为我也是青年,我想向中国学习,打开新思想,不停地努力,不停地发展自己,勇敢地走向更美好的远方。

    十年一念——这一念,是弹指间;这一念,与旧作别;这一念,念念不忘。今年恰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感恩这项决策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感念站在这个路口回望时,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让自己无悔。“一带一路”的十年,是通向希望的十年,是命运共同体更加和谐、更加繁荣的十年,我们寄希望于未来更多的十年,将现代文明和传统思想进一步发扬光大,使之历久弥新。让我们一起翘首以待吧!

    (本文选自人民日报出版社《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2023年来华留学生征文大赛优秀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