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人民周刊 2024年08月26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河南省辉县市委书记李继游——

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变革

本刊记者 赵丽岳 《 人民周刊 》( 2024年08月26日   第 07 版)

    “辉县拥有各级各类市场主体,其中企业1.7万余家,涉及38个行业门类,平均每千人市场主体数量超过50家,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其中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8家、绿色工厂5家。辉县还是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全国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品种2个,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项……”河南省辉县市委书记李继游如数家珍地为本刊记者讲述辉县市在新时代如何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实干创业的精气神,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记者:辉县市在农业资源保护、前沿技术创新、新品种培育和科研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亮眼成绩,形成明显的地域优势。请您谈谈辉县市是如何因地制宜改造传统产业,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

    李继游:一是补短板。辉县市是农业大市,素有“豫北粮仓”之称,长期以来,粮食种子依赖进口,而且品质不稳定影响粮食产量。近年来,辉县市持续填补种业短板,紧盯种业前沿技术,大力培育优质高产小麦种子,搭建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园、小麦遗传改良研究中心、综合育种试验示范基地等平台,推动审定进入国家、省市品种40余个。其中,“新麦26”亩产比普通小麦高出100多斤,每斤高出至少1角5分钱,实现了高产和优质兼得,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每年种子外销量在8500万公斤以上,成为著名的小麦育种之乡,市场份额逐年扩大,可为农民增收4000余万元。

    二是主抓“特产”。辉县市地处南太行山东麓,独特的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合山楂树生长,山楂果品质优良,属于健康绿色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太行山里保留有大量百年树龄的山楂树。辉县市致力于打造“小而特”的山楂产品,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提升了农副产品附加值。山楂果经过清洗、切片、烘干、冻干,过去不起眼的小红果化身为山楂片、山楂饮等高附加值产品,不断扩规模、提品质、延链条,不断壮大产业,“楂之恋”“山之孕”等山楂品牌日益走俏。

    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上,辉县市立足产业优势,紧盯产业发展趋势,不断改造传统产业。探索“三合一”农业发展模式,成功对接中国农科院农灌所、北大荒农服集团、新乡国资集团,开展四方合作,在辉县市集中力量打造中原智慧农业产业示范园、中原智慧灌溉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

    “四方两园”项目一方面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打造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灌溉“三合一”农业发展模式,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数字化发展;另一方面,作为全国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智慧灌溉全产业链园区,智慧灌溉装备制造产业园依托中国农科院农灌所的平台和技术优势,成功引进10多家国内灌溉行业头部企业落户辉县,研发出融合“作物生长需水特性+土壤墒情+天气预报”的智慧灌溉成果,实现了由传统靠硬件节水向“硬件+软件+信息要素”的新型节水转变,较常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再节水5%—10%。通过就地研发转化,集成了13种智慧灌溉模式,产品拥有16个系列、82个品类、400多个型号,涵盖高标准农田建设所需的所有产品,真正做到了“一站式”采购。截至目前,已为10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供应超130余万套设备。

    记者: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辉县市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如何因地制宜、因企施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李继游:辉县市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积累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形成了能源电力、水泥建材、现代化工、纺织加工四大传统产业,以及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文旅康养三大主导产业和生物医药新兴产业,可以说,工业撑起了辉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脊梁”。同时,也存在产业结构偏重、创新能力不强、集聚程度不高等突出问题,传统的资源消耗型企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经济比重一度达到7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仅为21.5%,部分企业还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附加值低、缺乏品牌支撑等问题,核心竞争力不强,转型升级、提质发展已迫在眉睫。

    辉县市紧紧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狠抓“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辉县市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加强技术联盟与自主创新,极大地促进了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了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升,2023年全年研发投入4.7亿元,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76%,制造业加速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持续发力。特别是辉县市正在加快推进的九峰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总装机容量210万千瓦,总投资131.6亿元,已纳入《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多项国家级规划,是“十四五”期间河南投资规模最大的能源类项目,进一步助推新质生产力。

    辉县市坚持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引领带动全市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一是做大做强优势支柱产业。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文旅康养等三大主导产业和生物医药新兴产业,推动各类优势资源、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向行业龙头企业聚集,全力打造一批扩大辉县市影响、体现辉县市水平的品牌企业。加快培育龙头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大力促进工业企业设备、配套件的互采互用,促进全产业链协调发展。

    二是促进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一方面,决不以牺牲环境的方式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不断压缩、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鼓励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推动传统产业从加工制造环节为主的“纺锤型”向加工制造与研发服务环节协调发展的“哑铃型”转变,提高传统产业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发展高端先进制造业,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方向转变,着力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

    三是增强企业创新竞争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建设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开展产业创新联盟认定工作,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向研发平台聚集,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鼓励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公共技术创新中心,研发创新前沿先导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力度,引导支持企业到省内外招聘高层次人才,努力培育造就一批领军拔尖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和技能应用人才。

    辉县市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奋力谱写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篇章。我们将坚持把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主抓手,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取长补短,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现代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产业高质量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辉县实践。未来的辉县市,将是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强市,成为中原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