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书苑

人民周刊 2024年08月14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走进中医文化

[马来西亚]颜嘉宏 浙江中医药大学 《 人民周刊 》( 2024年08月14日   第 16 版)

    编者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本刊开设“双语桥·邂逅中国”栏目,优选人民日报出版社“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系列图书中的双语故事,从来华留学生的视角,打开传播中国的一扇窗,向世界展示我们可亲可爱的中国。

    从马来西亚到中国、从黄浦江到钱塘江、从西医到中医……我像是一片飞舞的树叶,从2013年上海的盛夏飘到了2022年岁末寒冬的杭州西湖湖畔。

    在这趟旅程中,我穿过了上海现代化的西医学院,走进杭州千年历史的中医药文化,看着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之间的交替,感受着世界各国与中国的变化,宛若十里洋场的繁华与千年宋韵的交织。

    我与中国的两次邂逅,先是跨过了黄浦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然后遇到了钱塘江(浙江中医药大学)。如果把现代医学比喻成人类医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那么传统医学就是钱塘江的巍峨堤坝。

    传统医学也是医学史上的一座旧石桥——西湖十景之一的“断桥残雪”。这座石桥会在残雪消融后,看似“断”了一般,但她经历了千百年来的风寒热邪,同时也经过了无数医者的修葺,仍然驮载着白娘子与许仙在此相会的美好传说。如今我与中国在这座桥上再次相会,感慨着断桥未断的平静美好,摩挲着《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一部部经典古籍,这些古籍如同雕栏玉砌般拱卫在旁。恍惚间,我抬头望向西湖朦胧的雾气,仿佛看见这座石桥从中国通向了世界、迎向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是从“西”到“中”转变的奇妙缘分,是炎黄子孙回到华夏母亲怀抱的喜悦心情,是不断求索医笈、东土取经的感恩心理。我站在马来西亚与中国的交界处,周围是文化与习俗的传承演变,是文学与医学的交汇沟通,是现代科技与传统医术的迭代更新,更是西医与中医的碰撞。

    两个国家、两座城市、两次留学,从课堂走到病房,再从病房坐回课堂,兜里揣着的听诊器变成了古籍,披着的白大褂变得更皱皱巴巴了。我像是在一座白色巨塔里,与疾病玩起了捉迷藏,放下显微镜后,尝试着用三根手指把脉来追逐“病邪”。心中既是《诗经》所说“今夕何夕,见此邂逅”的喜相逢,也是《诗经》“邂逅相遇,适我愿兮”的惊喜感,更是陆游《夜读兵书》一诗中“成功亦邂逅,逆料政自疏”的感慨。我像是在高楼大厦之外、名刹古塔之间,重新找到了自己,虽然我是一朵小浪花,但愿做衬托那颗明珠的水花,也愿为那座石桥洗去尘土。

    就像在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与汉代医圣张仲景的注视下,我慢慢地前进。

    就像撞见了民国上海的鲁迅与元代江浙的朱丹溪在争执,我静静地聆听。

    (本文选自人民日报出版社《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2023年来华留学生征文大赛优秀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