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人民周刊 2024年08月14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AI为出版未来赋能

本刊记者 钱敏 《 人民周刊 》( 2024年08月14日   第 08 版)

    编者按:6月19日,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本届主题为“深化文明互鉴,合作共赢未来”。本刊记者走进博览会,关注AI赋能出版业和网文“出海”,带我们全方位、沉浸式体验不一样的阅读氛围和创作方式。

    6月19日至23日,为期5天的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作为全球第二、亚洲第一的图书博览会,大会备受瞩目。

    人工智能(简称“AI”)的发展趋势目前聚焦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也就是大模型方面。大模型出现后带来效率跃升,有人担心人类会不会因此失业,也有人担心会不会诞生硅基生命,最后把碳基生命打败。

    “从现在来看,我们可见的将来,人工智能的定位就是人类的助手,是帮助人类的。”在6月19日举行的2024出版与技术创新大会上,演讲嘉宾、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研究员赵东岩否定了上述猜想。

    那么,在未来,AI这个助手将在出版业扮演怎样的角色呢?以“AI赋能下的出版未来”为主题,2024出版与技术创新大会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出版界精英、学术领袖及AI技术专家,共同探索AI技术如何为出版业赋能,塑造全新的出版业态。

    “AI+出版”的创新实践

    1956年,人工智能的概念被提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领域出现了三次标志性事件。

    1997年,“深蓝”打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标志着在计算智能领域计算机已经超过人类;2016年,AlphaGo打败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标志着在感知智能方面计算机超过了人类;2022年底,Chat-GPT推出,两个月之内就达到月活上亿,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随之来临。

    “伴随着数智时代的来临,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颠覆性的科技创新范式,为学术研究和出版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机遇。”中国科学院院士、开放科学促进联合体理事长何满潮表示。

    何满潮详细讲述了AI在他熟知的工程岩体力学研究中发挥的作用,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在出版业的应用也在不断深入,并且这一趋势正在重塑传统的出版流程和内容创作方式。

    在如今知识爆炸的时代,短时间内想要了解海量的信息和最新研究成果几乎不可能,而要在此基础上对信息加以分析并写出比较全面的书籍更是难上加难,所以何满潮认为,用AI技术帮助写书将是出版领域一个重大的应用场景。

    在何满潮看来,AI技术是一个非常好的帮手,可以帮助科学家节省更多的时间进行更高效的工作,把精力集中在更重要的研究工作中。目前,何满潮所在的团队正在推进与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中图科信数智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以及施普林格·自然集团的合作,预期通过AI技术合作出版岩石力学相关图书。

    知识产权出版社目前拥有数据种类539种,涉及专利、商标、版权、标准、知识产权相关图书、相关案例裁判等,容量多达420TB,优质且坚实的数据基础为该社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据知识产权出版社副总编辑刘新民介绍,他们结合本社知识产权大数据,采用智能算法模型,构建了知识产权评估体系,为知识产权价值进行科学评估。“这个系统不仅可以评估一项技术,而且可以延伸评估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团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该系统,知识产权出版社为2023中国·海淀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筛选了70余个项目,对接资本上亿元,促进了先进技术产业落地。而这只是应用场景之一。目前,在国内知识产权金融及创新创业大赛中,该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

    今年4月,知识产权出版社发布旗舰产品——中知慧海知识产权大数据与智慧服务系统。据介绍,该系统是利用AI技术的集大成者,能够精准理解用户的查询意图,为用户打造一个全方位的创新工作平台。

    爱思唯尔是一家有着400多年历史的老牌出版商,拥有近3000种期刊,每年出版3万多种图书,2万多家客户遍布全球。依托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今年以来,爱思唯尔向市场推出了Scopus AI和ClinicalKey AI两款产品,还有一款正在测试中。

    爱思唯尔大中华区总裁李琳着重介绍了Scopus AI。“这是全球第一款生成式科研发现平台,它能够帮助学生和科研人员提高在文献精准度方面的发现能力和概括能力。”

    AI带来数字阅读新体验

    AI技术为出版赋能,给传统出版业带来巨变,也给读者带来数字阅读新体验。在2024出版与技术创新大会上,华为终端云阅读业务部部长作为受邀嘉宾发声,为人们了解数字阅读的新动向打开了一扇窗。

    AI技术代表着文化和科技前沿,而阅读则相对传统和经典,当AI遇上阅读,两者碰撞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根据华为阅读的实践,“AI+阅读”至少可以带来三个维度的提升。第一,AI可以让阅读变得更加舒服。当读者阅读时,屏幕的色温、字体、行间距、排版等,都会影响阅读体验,AI可以帮助提升舒适感。第二,AI可以让读书变得更加便捷。从纸质书到电子书,便捷性无疑有了大的提升,携带、检索和阅读都变得更加方便。在不久的将来,甚至连翻书都可以省掉,在AI技术的加持下,直接用眼球就可以实现翻页。第三,AI可以让阅读更有效率。如果原来看一本书需要1个月或者10天,通过AI的辅助,也许5天甚至5个小时就足够了。

    科技点亮生活。在华为阅读App下载专区的评论里,有读者对它赞赏有加。据称,华为阅读的字体和背景设置比另一款主流阅读产品更加美观,导入本地书籍时,对文档的章节划分也更加准确。显然,这少不了AI的功劳。“目前,我们选了15种主题和12款字体。”通过大模型计算,AI帮助华为阅读从近亿用户中找到读者最喜欢的排版格式。在华为阅读官网首页,有着这样的描述:“多种诗意的国风色调、多款自然主题背景可以随意搭配,让阅读更有氛围感……”

    将手解放出来,用眼球就可以实现翻页,这是华为阅读的一项“黑科技”。据介绍,这项技术目前还未正式面市,但已经在实验室里取得良好效果。如果读者觉得翻页过于麻烦,没有关系,当他们面对屏幕进行阅读时,系统可以根据监测到的眼球移动,判断是否看完页面,再帮助读者翻页,“准确度非常高”。

    大大压缩阅读时间,这又是如何做到的?据介绍,AI摘要和关系图谱是华为阅读新开发的功能,前者是AI基于语义判断,把文章内容做简短的提炼,后者是AI基于对一本书架构的认知,提炼出关系图谱辅助读者阅读。使用AI摘要的典型场景有两个:一是读者查阅学术类书籍时,AI摘要可以快速把学术类书籍的概要提炼出来,帮助读者提升工作效率;二是当读者阅读特别长的网文时,如果中间有些部分不想细看,为了保持内容的连贯性,AI摘要可以把不想细看的那部分内容浓缩成短文,节约读者的阅读时间。关系图谱也是提升阅读效率的有力抓手。比如《红楼梦》里的人物关系图谱非常复杂,有了AI的帮助,读者阅读起来就可以更轻松。从目前实践结果看,华为阅读的关系图谱准确率已经达到90%。

    书籍架起沟通的桥梁,让国与国之间的距离更加紧密。华为阅读优选全球超过220万册图书和精品有声内容,供读者阅读成长。为了帮助读者打破阅读屏障,华为阅读倾心推出一键翻译功能,支持多达57种语言实时翻译,目前在国内所有阅读App中位列第一。

    开放合作,共赢未来

    尽管在世界范围内“AI+出版”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成果,但二者的融合发展并非坦途。

    挑战无处不在。比如,建设高质量学术数据语料库是打造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压舱石”,可高质量学术数据语料库从何而来?从数据到大模型训练,语料是重要的过渡。上海数据交易所总经理汤奇峰表示,语料库供应方面存在重要挑战。一些组织愿意公开语料,但也有一些组织不愿意公开。即使在愿意公开的里面,也不是所有的质量都达标,有的甚至没有组织成语料。

    “作为科研知识服务提供商,我们秉承的是可信赖的AI应用原则,这是一个基石。我们要确保数据质量是高质量的。”

    李琳说,整个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给出版界、知识服务界和科技界带来很多惊喜,当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潜在的挑战。作为从业者,对于新的技术和工具,她认为应该开放地拥抱,不断尝试,这样才能把产品和服务做得更好。

    李琳强调,爱思唯尔只是科研共同体的一部分,整个学术知识的产生和出版其实是一个共创的过程,不管期刊的编辑、主编还是评审人,都只是整个生态当中的一环。所以,面对这个创新的时代,需要继续秉承合作共创的模式。爱思唯尔致力于成为一个更加开放的平台,将引入更多第三方出版社的内容,更好地为科研人员服务。

    本届图博会的主题为“深化文明互鉴,合作共赢未来”,一共有22万种中外图书亮相博览会。合作也是此次出版与技术创新大会的关键词。北京印刷学院副院长陈丹说,学院与国内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希望形成一个学术共同体,共同推进学术数据的开发和利用;德国出版公司德古意特博睿首席商务官Ben Ashcroft表示,他们与全球各地的50家出版商合作,包括知名的美国大学出版社,一边帮助他们把作品带到中国,一边帮助中国研究者把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外期刊上;大会举办方代表、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丽颖强调,作为连接出版上下游的中盘商和中外沟通桥梁的两个特殊角色,公司能够与不同类型的合作伙伴在学术服务的应用场景、跨境数据交易、智能阅读、AI知识服务等不同维度进行合作……

    5年前,著名学术出版商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出版了第一本由机器学习生成的书籍——《锂离子电池:机器生成的当前研究摘要》。5年后的今天,大会期间,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宣布将在中国启动“Artificial Pen Project”AI生成式写书计划。而它的合作伙伴,中图科信数智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则发布了“思瓜”LUFFAAI——一款为科研人员量身定制的自主训练大模型,预示着个性化知识服务的时代将加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