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人民周刊 2024年08月14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百戏之母” 昆剧韵长

——访北方昆曲剧院艺术委员会原副主任兼秘书长王若皓

本刊记者 武凤珠 《 人民周刊 》( 2024年08月14日   第 08 版)

    “步虚声度许飞琼,乍听还疑别院风。妙!听凄凄楚楚那声中。谁家夜月琴三弄?细数离情曲未终……”一段《玉簪记》,唱出昆剧的含蓄婉转、细腻悠扬。

    6月8日,我国第八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北方昆曲剧院副院长邵天帅、艺术委员会原副主任兼秘书长王若皓、国家一级演员翁佳慧等昆曲创作名家、表演名角,赴北京西城、通州等地,以精湛的演技、唯美的唱腔、细致的讲解,为社会公众带来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演出与宣讲。

    昆剧,亦称昆腔、昆曲。在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宣布的19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中国昆剧高居榜首,成为我国首个跻身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8年,昆剧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我国共有4个非遗项目同期申报,在没有中国评委的情况下,昆剧以全票通过,这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殊荣,也是众望所归!”王若皓向本刊记者介绍,昆剧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时,名为“昆曲艺术(Kunqu Art)”,最终定名为“中国昆剧(Kunqu Opera China)”。“这就清晰定位了,作为非遗的昆剧,指的是‘剧种’。”

    昆剧之“美”如建筑:

    结构精巧、富丽堂皇的艺术宫殿群落

    “《玉簪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昆剧舞台上呈现的作品,都是经典!”王若皓以脍炙人口的名作《牡丹亭·惊梦》为例,向记者细述昆剧之美。

    戏中一曲《山坡羊》,女主人公杜丽娘表演出少女在床榻上的辗转反侧。“浓郁得化不开的心理纠结,一下子就能抓住几乎所有年龄段观众的心,因为每一位观众在类似的年龄,都会经历不可为外人道、更无法向他人诉的心路历程。”王若皓对戏曲的观赏,有着积年专业磨砺的洞察:演员借用“磨桌”“荡脚”等表演手段,婉转细腻地描摹了少女对青春易逝的慨叹、对缺乏知音的感伤。

    男主人公柳梦梅是知音,一句“在幽闺自怜”触动了杜丽娘。王若皓评析,《山桃红》曲罢,柳梦梅手提“褶子”下摆,一步一步向前走,却总也走不出去的演绎,“那种心灵相惜、梦中相会却不能接近、直至共赴瑶台的舞台呈现,实在是声乐之美、表演之美、心神之美的结合”!

    昆剧表演,无动不舞、无声不歌,不仅能够精准模仿动物、植物、器皿,以及包括神、仙、精、怪在内的各类人物等,在运动中、定格时的全方位造型,而且多种面部表情和各类手彩丰富多样、变幻无穷。王若皓介绍,昆剧演员训练之始,表演技法就带有情感的规定性和意趣的指向性,从而带来“除眼、耳等器官观感上的愉悦外,更能在一瞬间撩拨到观众内心深处的柔软、打动观赏者心扉,迅速使人产生仿佛身临其境的感受”。

    观众欣赏昆剧,是远距离、居高临下俯视一场表演假象。王若皓说,这样的观赏体验,能够“获得巨大的心理时空,进行快速的盘旋思考,激活脑中丰富的社会阅历,生发出穿越古今、参透人生的通达畅快”。

    我国古往今来设计最精、成就最高的建筑类型是宫殿,王若皓借建筑艺术用词“美轮美奂”形容昆剧之美,将其喻为一座结构精巧、富丽堂皇的艺术宫殿群落,“她是为世态人心造像。她所创造的悠悠然、形而上的观赏愉悦感、幸福感,无出其右”!

    昆剧之“高”成尺度:

    滋养我国传统戏曲的“百戏之母”

    唯有精雕细琢,方能成就经典。王若皓介绍,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写作《牡丹亭》,最初并非为昆剧创作,而是为传统戏曲宜黄腔所写,“被昆剧化后,经历代文人和艺术家不断打磨,才有了如今的样貌”。

    《牡丹亭》中的角色石道姑,“是迄今所知最早将身残心全的石女形象搬上舞台的”。王若皓以此为例,阐释昆剧经典作品的成就之高,“思维超前,敢为天下先”!

    作为国家一级编剧,王若皓曾获文化部“昆曲艺术优秀主创(编剧)人员”荣誉称号。他解析昆剧经典作品的艺术成就,首先由剧本着眼:“剧本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高峰,比如《长生殿》《桃花扇》作为清代文学‘双璧’,主题深邃、结构宏大、语言精美,文字技巧卓绝,体味世情细致入微,哲思圆融。”

    王若皓心中极具哲学意蕴的一幕戏,是《长生殿·看袜》一出,剧作描摹了安史之乱时代背景下,寻常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对国祸的玩赏态度。他说,天下动荡之时,小人物漠不关心、只顾眼前利益的种种心态,很能启迪对时代、社会、人心等的思索。

    “文有定本,本有定谱,谱有定调,表演有定格,主题思想有定位,美学上有定高。”王若皓如此总结昆剧相对于京剧等其他剧种超群绝伦的艺术高度。他介绍,我国戏曲界有“文武昆乱不挡”之说,意为文戏应当以昆剧的唱念做表为准绳,昆剧演唱的口法、腔型,台词念法遵循的声韵调要求,表演中“四功五法”的基本规范等,都是其他剧种考察演出质量的最终标准,也是衡量演员创作能力的最高尺度。

    当代文学家余秋雨品评,昆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最高范型”。王若皓认为,这是十分客观中肯的评语。“在声乐设计上,达到了跨越时代的高超境界,曲调悠扬婉转、荡气回肠!”他补充解释,京剧、越剧、粤剧、正字戏等我国传统剧种,在剧本、声腔、表演上都深得昆剧的哺育。

    昆剧,由此而被公认为我国传统戏曲的“百戏之师”“百戏之母”。王若皓对昆剧的艺术价值作出至高评价:“她滋养了我国后世新兴的100多个剧种,后世——包括但不限于晚出的剧种,在艺术形态上都承继着她的教化。这种独具的优势,是我国其他任何剧种都无可匹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