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桥·邂逅中国

人民周刊 2024年08月02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风吹金柳,荷香满塘

[孟加拉国] 周凯比 北京大学 《 人民周刊 》( 2024年08月02日   第 18 版)

    编者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本刊开设“双语桥·邂逅中国”栏目,优选人民日报出版社“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系列图书中的双语故事,从来华留学生的视角,打开传播中国的一扇窗,向世界展示我们可亲可爱的中国。

    炎炎夏日荷花艳,岸柳依依清风中。又是一年夏来到,距我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已经过去整整13年了。那时的我就像离开大树飘入莲池的柳叶,怀着对“中国”这汪碧水的好奇和对自己学业未来的憧憬飘到这里。

    夏风微微,带着我的思绪慢慢地飞。

    初到中国,我就选择了北京。因为我知道这是中国的首都,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和难得的机会。从本科到博士,我都在这里度过。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绿树红花都在我的脑海里。在这里我认识了一群可爱的朋友,他们带着我探索这座城市、这个国家,也让我见识到了中国独具魅力的传统文化。

    微风带我来到了咿咿呀呀的剧院,在这里我发现了一朵古老的“荷花”,那是中国的美妙声音——京剧。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中的一种,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剧中的角色呈现的是中国古代历史和传说中的英雄人物,有专门的音乐和道具配合演出。它不仅传承了中国文化的精髓,而且通过对中国古代社会和人物的塑造,还能让观众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

    微风带我来到了弯弯曲曲的胡同,在这里我看到了一朵朴实的“荷花”——那些北京的古老建筑和中国的民间艺术。

    在我刚到中国时,我结识的新朋友就带我去了独具老北京特色的胡同,四周的环境让我不自觉地放慢脚步,四合院和弯曲的街道让我远离尘嚣,内心平静。那里的一砖一瓦都让我着迷。

    还记得在胡同中有一个专注剪纸的手艺人,我在这里体验、学习了剪纸。手里捧着红红的纸片,沉甸甸的,我感受到了上面承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红红的剪纸好似那娇艳的荷花,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碧水间留下了自己鲜艳的倩影。

    微风带我来到了郊区小院,在这里我认识了一朵恬静的“荷花”——那位安于田间的书画工作者和他的古朴院落。

    书画家每天随日而起,伴星而歇,拿他手中的毛笔记录平凡的田间美景,我也学着他的模样拿起毛笔勾勾画画。虽然我的作品不成样子,但我了解了“笔墨纸砚”。即便现代科技已经取代了部分传统工具的作用,但笔墨纸砚依然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纸随笔存,下笔琢磨,静心研墨,砚石调和。”他的低声讲解是中国文人对待创作的尊重和珍惜。这份恬淡,就像清香幽远的白莲,淡然脱尘,独居一隅。

    微风穿越古今,把我带回现代。

    在中国的这些年,我不仅被穿越千年的古老文化所折服,也为中国的飞速发展和先进的科技而惊叹。科技领域满池的荷花,每一朵都香飘万里,壮丽高洁。

    从本科的首都医科大学到攻读博士学位的北京大学,这段时间让我学习到了世界前沿的医学知识与技术。这些年,我看到了一项又一项的医学技术突破。碳离子治疗技术给恶性肿瘤患者带来生的希望,肝细胞移植给肝病患者的生活带来更多可能。人工智能医疗辅助诊断让诊疗方案的制定更快捷,看病过程更有效率。

    新生的荷花,光鲜亮丽,正散发着耀眼的生命力,点亮整个莲池。朵朵荷花透出古老的底蕴和现代的蓬勃,不禁让我赞叹连连。微风带着穿越古今的时代气息,带着中国独特的韵味,清香扑鼻。我作为一名医学生,不仅要欣赏这片花丛,还要传递这份清香。

    几年前,我参与创立了孟中校友会,并成为组织秘书。我联系了中国学生和来自孟加拉国的同学,我们在一起交流彼此的文化、思想等。这阵清香缓缓从中国的校园飘到孟加拉国的校园,因为这些中国朋友,我和孟加拉国其他同学的汉语水平提高了,对中国的理解更深了。在2021、2022年,我作为孟加拉国赛区的一名评委参加了第20和21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汉语比赛,体会到了世界各地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着迷与向往。在2020年,我参加了国际医疗援助行动。我在受援助的国家传播先进医疗科技和理念,在帮助其他国家的同时,我也在尽最大的努力传递听到的中国声音,让世界飘满荷香。

    清风拂起水中荷,初阳微照柳丝飘。我在中国的13年就像这微微清风,缓缓吹过。我想凭借我这一股思绪的清风,让更多的柳丝飘动。我要寻找更多机会,手举荷花,向世界传递我看到的美丽中国。

    (本文选自人民日报出版社《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2023年来华留学生征文大赛优秀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