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之子”话长城

人民周刊 2024年08月02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昌平镇和真保镇的由来

董耀会 《 人民周刊 》( 2024年08月02日   第 12 版)

    编者按:40年前,董耀会和同伴完成了首次徒步考察长城之旅。此后,他一直致力于长城历史文化研究、长城保护和利用工作。如今,已成为燕山大学中国长城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教授,河北地质大学长城研究院院长,中国长城学会首席专家、副会长,中国旅游协会长城分会会长的他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本刊开设“‘长城之子’话长城”专栏,记录他与长城相依相伴的人生。

    明朝为了对长城防御全线进行有效管理,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将长城防御区划分为九个军事防区,称为“镇”。在明中后期,随着战争防御的需要及形势的不断变化,蓟镇又先后拓出昌平镇、真保镇、山海镇和临洮镇。至此,有了九边十三镇的说法。

    我们徒步考察明长城,从怀柔的箭扣长城开始,经黄花城到八达岭,这一段就属于明长城的昌平镇。昌平镇设于嘉靖三十年(1551年)“庚戌之变”后,为加强明皇陵的防卫,特设专守都御史一员驻昌平州(今北京市昌平区),掌天寿山陵区的防护工作。嘉靖三十年(1551年)二月确定,渤海所、黄花城、居庸关、白羊口、长峪城、镇边城、横岭口长城防御俱属其经理,参将二员,俱听其调度。至此,昌平镇正式形成,不过此时仍受蓟辽保总督的节制。

    昌平镇东北起于黄花路渤海守御千户所慕田峪关东界、同蓟镇石塘路亓连口关(今北京市怀柔区莲花池关)接邻,西南伸延至镇边路挂枝庵口南面的浑河左岸,跟保定镇沿河口(今北京市门头沟区沿河城乡西)相望。八达岭、居庸关等地都属于昌平镇长城防区,此镇的指挥机构设置曾几度变更。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四月,改昌平都御史为专护陵寝总兵,及至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又裁副总兵,改提督武臣为镇守昌平等处总兵官,开府于昌平州城。镇守昌平总兵的职责是:统辖陵区诸卫兵力,守卫皇陵。沿长城线划为黄花、居庸、镇边三路,由参将分段守御。其中,镇边路参将添设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分守白羊、长峪、横岭、镇边段长城。

    徒步考察长城到了山西偏关之后,便向回走内长城,走的主要是真保镇段落。经山西宁武关、雁门关,到河北紫荆关、倒马关,再到八达岭长城和原来的路接上形成闭环。真保镇初设于景泰元年(1450年),因镇守总兵府驻保定城而得名。主要任务是统领直隶保定、真定、顺德,以及河间、广平、大名诸府的军事防御。著名的紫荆关、倒马关在明朝时都属于真保镇防区。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对明朝伤害极大的“土木之变”发生后,瓦剌部攻破紫荆关,直抵京城,造成十分紧张的军事形势。景泰元年(1450年)明朝派遣广宁伯刘安镇守保定、真定等府,专负扼守太行山隘口之责。弘治、正德间,保定防区的军事统帅名号虽有变动,但自正德九年(1514年)十一月始,设镇守保定副总兵,基本上稳定下来。

    嘉靖二十年(1541年)之后,山西屡遭俺答诸部的抢掠,为防御蒙古部队东下太行山、袭扰京畿,遂添设镇守保定等处总兵官,增加防守兵力并增修长城各关隘。嘉靖三十年(1551年),总兵官徐珏驻保定,镇守紫荆等关,统全镇兵马;另设分守,驻易州,听镇守及巡抚节制。不难看出,真保镇出现于景泰元年(1450年),至嘉靖二十年(1541年)其指挥机构方确定下来。

    景泰中期始设保定巡抚,至成化八年(1472年),保定巡抚的辖区确定为六府,即保定、真定、顺德、河间、广平与大名诸府,兼提督紫荆、倒马、龙泉等关军务。巡抚衙署设在真定府城(今河北省正定县城)、镇守总兵府驻保定府城,故此这段长城军事防御区改称为“真保镇”。真保镇防区下设四路,各设置分守参将一名统领,分别为马水口路、紫荆关路、倒马关路、龙泉关路。明万历元年(1573年),为加强长城防御,令真保镇总兵于春、秋两防时移驻浮图峪。

    明长城蓟镇和昌平镇交界处在慕田峪,我们徒步考察长城时,离开慕田峪这天在路上遇到了很大的风险,至今想想当时惶恐之状仍历历在目。下面是这天的日记节选。

    1984年8月23日  星期四

    昨日虽阴,但因在此待的时间太长了,仍按计划出发了。刚爬上慕田峪长城就下起小雨来,到箭扣突然满天的大雾。云雾向长城涌来,眼见就要淹没了长城。突然反方向又涌来了对立的云雾,而且来势之猛,冲乱了先来之雾。这情景真像古战场,两兵相争一番厮杀的再现。南来的雾退却了,北来的雾以排山倒海之势压了过去。谁知那败退的雾,突然又从底下升起来,雾绞在一起,片刻的工夫连我们也被雾罩住了。元华抢着拍下这壮观的画面,待到拍完已是12点多。

    这段路很险很陡,长城陡成70度状,而且又都是些松散的内部充填石,搞不好就会哗啦啦塌下一片将人埋没。我先下去,然后吴安将包递给我,他再下一层接包。过了这段险地就是浓密的丛棵,根本无路。天又阴沉起来,我们决定顺一条羊肠小道下山,没走出多远小路就没了。我们心急便盲目地顺沟朝山下摸去。往山下走十分艰难,到后来简直没法走了。我在前边扒缠绕在一起的膝棵杂枝,待下了一半时,天突然大阴,并下起雨来。

    又往下走了一段,雨越发大了,天一下子黑下来。待爬到一块有3平方米大小的石崖上,天已伸手不见五指,只听见雨打树叶和沟里的水声。我们穿好雨衣,站了两个多小时,雨仍是不停。太累了,大家想坐下来,可一坐下来蜷着腿,雨水顺着腿流进裤裆,一下湿了一片。赶快把腿伸开,让下肢处于最低状态。

    晚上9点多,雨停了,感到很冷。记得来时,发现前边有条山路,便建议摸着往前走。这样待着会冻坏的,大家都同意,说这样走到天亮也比待到天亮强。往前走不远,又滑又陡。四下是黑洞洞的,不知哪里是沟,哪里是坎。小手电只能照一米的地方。后队当前队,返回到原来的地方。天晴了,星星出来了。

    大家又平静下来,定好轮流值夜,本应睡一会儿,却睡不着,仰望着星星。我的心很沉重,让大家受罪,主要责任在我,细思之过错有三:其一,应随机变动计划改往旧水坑而不是非坚持住庄户;其二,应在关键时候同大家商量一下,吴安曾说要依他就顺城走,下不去也能住楼子里;其三,下山后应冷静地找路,不该带大家盲目地瞎摸。

    天终于亮了,怎么走?下沟继续往庄里摸,还是上梁找道?争求大家的意见,没人吱声。我向山上走去,右手的食指昨天不知怎么伤了筋,肿起来,连棍也拿不住,路很滑。山旁便是悬崖,只是有挺密的丛棵,所以并不显得多吓人。滑滑跌跌终于摸上了山顶,找到了一条较清晰的路。我在前面走,加快了步子。每到一个交叉点都好好辨认一下,不能再走瞎道了。

    今天膝关节丝丝拉拉地疼,我已经有几年关节不疼了,可千万别在这关节眼犯。牛角边至正北楼,长城所经地势较为平缓,城墙虽未修复,但条石墙体及大部分砖垛口仍较好。在牛角边附近有一天然石灰岩溶洞,当地称为“黑牛洞”,据说洞深50多米。

    由正北楼往西至庄户村的火石山,长城所经地势十分险陡。过正北楼下山为“单边”。据说由“单边”至箭扣之间,有一段长城就修在一绝壁北侧,紧贴断崖而过,有一处因找不到可砌墙的支撑点,用两条铁肩担搭于两崖石之间,墙从铁肩担上修过,其惊险可见。这段长城因山势险峻,故每一段长城都留下了十分独特的名称,如“单边”“箭扣子”“透亮山”“鹰飞倒仰”“火石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