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

人民周刊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阅读战旗故事 弘扬伟大精神

“战旗美如画——军事博物馆读书沙龙”举行

本刊记者 赵丽岳 《 人民周刊 》( 2024年06月17日   第 06 版)

    威严庄重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浓缩着中国人民反抗压迫、保家卫国的血路历程。

    5月11日下午,“战旗美如画——军事博物馆读书沙龙”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人民日报出版社向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赠送图书《战旗美如画——18面战旗故事再现抗美援朝战场风云》,志愿军老战士及后代、图书主创团队、军事爱好者、学生代表等共300余人参加。

    一身闪闪发光的军装

    会场里,一位老人的装扮格外引人注目。他头戴“中国人民志愿军”五星帽,深绿色军装上泛着闪闪金光,一枚、两枚、三枚……老人身前金灿灿的勋章,足有12枚!

    与老人交流得知,他叫周学陶,是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问及勋章的来源,他如数家珍地介绍起来:左胸最上方,是朝鲜政府赠送志愿军的祖国解放战争纪念章,正面是手持冲锋枪的战士们在冲锋,背面是朝鲜文字:1950—1953(为纪念伟大的祖国解放战争1950—1953)。与它并排的,是中方颁发的抗美援朝纪念章,形如五角星放射光芒,正中为金色圆形的毛主席侧面头像,外环围绕麦穗,下方绶带写有“抗美援朝纪念”。

    “这是朝中友谊纪念章,1958年回国的时候朝鲜赠予。”“这个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还有光荣在党50年的。”正说着,门口又走来两位与周学陶着装相近的老战士,胸前同样闪闪发光。

    “老战友!老战友!”周学陶起身迎接,步子颤颤巍巍,频率却有所加快,后来的两位老战士叶修律、肖金华同样努力快步靠近。三位九旬老人的手先是互敬军礼,随后激动地交叠在一起,握了又握,久久没有松开。老战友重聚的感人场面,看了不禁让人鼻头一酸。

    老战士们胸前的勋章沉甸甸,不仅展现金属的重量,更反映历史的分量。它们凝聚着志愿军将士不畏强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卓越功勋,每一枚勋章都隐藏着一段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每一道划痕都记录着将士们不屈不挠的抗争意志。

    有些勋章跟随老战士们70多年,虽然有些老化斑驳,但依然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一次直击灵魂的讲座

    “你是江河,我是你的清泉;你是史册,我是你的书签;你是大地,我是你的山峰;你是希望,我是你的明天……”读书沙龙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柳明校区学生充满深情的合唱《爱国歌》中拉开序幕。

    据人民日报出版社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向军博赠送的图书《战旗美如画——18面战旗故事再现抗美援朝战场风云》,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战旗方阵的18面志愿军战旗为线索,描绘了白云山团、甲等功臣团、新兴里战斗模范连、杨根思连等18个英雄集体的战斗经历和事迹。18面战旗故事贯穿于抗美援朝全过程,是首部朝鲜战场全景纪实文学作品,图文并茂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风云,生动诠释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抗美援朝历史的普及读物及爱国主义教育的权威读本。

    作为该书的领衔主创,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原副部长罗援将军以《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为题,展开深刻讲座,讲述真实战场故事,让年轻一代感悟祖辈的付出、牺牲与荣光。“战争初期,美国投入到朝鲜战场的作战飞机达1200架,中国能够勉强作战的飞机只有110余架;美国投入海军舰船近300艘,中国海军尚未形成战斗力;……美国陆军平均4个人装备1辆汽车,中国陆军平均500人才有1辆;……在实力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中朝军队却创造了历史奇迹,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差异巨大却又具体的数字让人震撼,听众更惊叹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们英勇顽强、不畏艰苦,硬凭血肉之躯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安宁。

    讲到具体的战斗英雄事迹时,似把人拉回枪林弹雨的朝鲜战场,罗援也不禁哽咽:“老战士纪成周的额角上被炮弹炸了一个洞,血流如注,顿时昏了过去。苏醒后,他挣脱了战友的搀扶,坚定地说:‘别管我,我要战斗到底!’他强撑着身体,用力扯下身后的手榴弹袋,左手按住伤口,用最后一点力气投出3枚手榴弹,炸死了10多名美国兵。当战友们发现纪成周时,他的遗体已经被炸得血肉模糊,但仍保持着战斗状态,手指还紧紧扣着自动步枪扳机,至死也没有松开。”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不胜枚举,千万个纪成周式的战士牺牲自己,搭起了迈向胜利的桥梁。讲述间,自发响起的掌声经久不息,在场听众无不为之动容,为之落泪,为之振奋,致敬“最可爱的人”的不易、大义、坚毅!

    “历史的记忆不能忘记,曾经的牺牲不容辜负。这本红色纪实文学高扬擎天巨帜,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让我们和我们的后代永远铭记抗美援朝这段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永远铭记志愿军英烈们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和不朽精神,珍爱和平,激发斗志,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罗援激昂的演讲再次赢得热烈的掌声。

    一场别开生面的分享

    罗援讲座结束后,5位代表围坐,分享图书创作与阅读的感受。

    该书主笔、军事科学院原信息化作战研究室主任叶征分享了《战旗美如画》创作历程。他激动地表示,众人拾柴火焰高,创作团队向可歌可泣的革命英烈致敬,在烟波浩渺的史料里逡巡,参创人员就像是参与奥运会接力的火炬手,用自己的手举起了18把志愿军英雄熊熊燃烧的火炬,并誓将其世代传递下去。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

    91岁的志愿军老战士周学陶发言时全程站立,略微颤抖却十分坚定的嗓音传递到现场每个角落:“我们党、国家和人民,始终没有忘记70多年前的那场立国之战,始终没有忘记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英烈,始终没有忘记我们这些参战者的夙愿,那就是: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壮我军威,强我中华!”现场热烈的掌声致敬豪情满怀、精神矍铄的志愿军老战士,少先队员还为他们献上了鲜艳的红领巾。

    中国人民志愿军21军军长谢振华之女谢海巢、47军139师415团1连“二级英雄连”老连长倪恩善之女倪建红表达了革命后代做好战旗传人、继续砥砺前行的信念。她们分别发言,为自己是战旗连队的后人而自豪,为把战旗精神传承下去而倍感任重道远。

    军事博物馆编辑研究室副主任曹志宇分享了阅读《战旗美如画》的三点感触:一是感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模精神的重要意义;二是感慨抗美援朝战争立功运动的精神魅力;三是感谢主创团队对英模事迹的充分挖掘和细腻描绘。“我们今天看到的每一面战旗,都有非常重大、弥足珍贵的意义。我们更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地传承和弘扬好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牢记向党旗宣誓时喊出的铿锵誓言,做合格的英模传人。”曹志宇说。

    读书沙龙在中国科学院玉泉小学学生的昆曲表演《百面战旗红》中圆满落幕。通过传统戏曲来弘扬伟大精神,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形式不仅激励孩子们传承好红色基因,更让人看到抗美援朝精神后继有人、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