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纪学习教育

人民周刊 2024年05月28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永远的丰碑

——读周总理“十条家规”

李昕益 《 人民周刊 》( 2024年05月28日   第 05 版)

    周恩来纪念馆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永怀路2号,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距离周恩来故居约两华里,属周恩来故里景区。纪念馆中陈列着数万件周总理工作生活方面的文物,其中周恩来、邓颖超家规(节录)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家规(节录)中展示的有十条,分别是:“一、晚辈不能丢下工作专程进城看望;二、外地亲属进京看望,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住宿费我们支付;三、一律到国务院机关食堂排队就餐,有工作的自付伙食费,没工作的我们代付;四、看戏以家属身份购票入场,不得享用招待券;五、不许请客送礼;六、不许动用公车;七、凡个人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劳,自我服务;八、生活要艰苦朴素;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能说出特有关系,不要炫耀自己;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这里面没有一句豪言壮语,却有着具体实在的内容,其核心要义则非常鲜明,那就是要求自己的家人永远和全中国的普通老百姓一样,“不搞特殊化”。

    作为一个人口最多的世界大国总理,周总理以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为中国人民谋划着幸福。他自己没有一分钱的存款,却一直在为全中国人民的钱袋子奋斗;他没有一个子女,却一直把全中国的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子女;他一生廉洁奉公、鞠躬尽瘁,在人民心目中树立起了永远的丰碑。

    家规家风家训,是理想信念的体现

    理想信念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体现在工作中、日常生活里、家庭事务间各个方面。良好家风是人生成长的奠基石。敬爱的周总理从小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是忧国忧民的典范,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论他个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始终以大局为重,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周总理一生从不以高官自居,总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对家人和亲属则是严格要求、严格对待,决不许他们去沾任何的优惠和便宜,周家的亲戚和晚辈们也都在总理精神和品格的感召下,自觉执行着这看似严酷、实则厚爱的“十条家规”,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年幼的侄子和侄女上小学,从来都是挤公共汽车,或步行上学,稍大以后,就自己骑自行车去上学。他还对自己的晚辈亲戚一再嘱咐,不论是填表还是谈话,都不许透漏与他的关系。侄子周尔辉的父亲是烈士,周总理将他接到北京抚养,后来周尔辉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直到组织上要发展他入党,到他家乡调查他的社会关系时,才知道他是周总理的侄子……

    有人曾问周总理的另一个侄子周尔萃:“你伯父伯母给你多少遗产?”周尔萃说:“伯父伯母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是最珍贵的传家宝,是我们用来鞭策自己、教育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宝贵财产……”有良好家规家风家训的人,必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因为家规家风家训不仅联系着家庭的幸福,更关联着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坏,连接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从周总理和其亲属的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出:身教重于言传,家规家风家训虽小,却是理想信念很重要的标志。

    家规家风家训,是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取得百年辉煌成就的密钥,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儒家经典,揭示了要把国家的事情做好,首先要把家庭的事处理好,要从小处做起这个道理。谚语有云:“不能齐家,焉能治国”。家规家风家训,看似小事,实为大事。一个人的成长进步,既要靠自身的勤奋努力,也要靠长辈的教诲引领。家庭是培养孩子良好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场所。家长应该在言传身教中教育孩子什么是正确和错误,什么是好和坏。而好的家规家风家训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家庭中后代人品行修养的树立和成长。周总理之所以在全国人民心中有这么崇高的威望,甚至被全世界人民所敬仰,其原因就可从他给家族订立的“十条家规”中觅得真谛。周总理一生对自己和家人严格要求,克己奉公,鞠躬尽瘁,所以才成为人民心中永远敬仰和爱戴的楷模。

    家规家风家训,是革命精神的弘扬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把维护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民族的利益作为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不仅在理论上始终不渝地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更在实际奋斗中始终不渝地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担任新中国第一届人民总理后,周总理的胸前始终缀挂着“为人民服务”的徽章,时刻提醒自己,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他是为祖国和人民在努力奋斗,不是为个人,更不是为自己的小家庭。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既要勤于学习,更要温故而知新,要向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英雄学习,树立牢固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生追求,要有一股革命英雄气节,像共产党人夏明翰那样“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要坚定革命理想,树立良好家庭风尚,为后来的革命者作好示范引领。

    家规家风家训,是自我净化的写照

    家规易建,执行却难。因为订立者要服众,要率先垂范,不仅要自我净化,还需要净化家庭氛围环境。在周总理的家规执行中,邓颖超同志起了重要作用,不仅牺牲了许多个人的时间和利益,还要对家人做耐心细致的说服解释工作。周恩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是一个日理万机的“大管家”,但对执行自己订立的“十条家规”,他从来都是严格要求、一丝不苟落到实处的。他的侄女周秉宜来到北京时才5岁。当年中央领导人并没有更多的特殊待遇,无非是周末中南海的礼堂放映一场内部电影,或者首长们暑假期间去北戴河开会时可以把家属子女顺便也带去避暑等。然而,“伯父坚决不允许我们沾边,坚持我们和老百姓的生活保持一致,他从不允许我们去看那些内部电影,至于暑假去北戴河,七妈(邓颖超)曾对我们说‘你伯伯说了,什么时候全中国的老百姓都能上北戴河避暑了,你们才可以去’。”周秉宜说,自己第一次去北戴河是在2001年夏天,那时候周总理和邓颖超早已离开人世多年。

    周总理虽然离开我们这么多年,但他的人格风范将与日月同辉,永远激励我们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为人民服务——而继续向前。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十条家规”对我们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和谐家庭、加深夫妻感情、教育子女传承良好家风,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和引导作用。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员、关键在干部。家风正,则党风正、政风正。当前,我们正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复兴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趋势不可阻挡。只有我们很好地弘扬和学习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才能勇往直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才能在前进的路上爬好坡、过好坎,攻克更多的激流险滩、“腊子口”、“娄山关”……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人民早日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作者为陆军装甲兵学院军政基础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