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人民周刊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打卡北京书店——

触摸书香北京的温度

本刊记者 钱敏 《 人民周刊 》( 2024年05月20日   第 05 版)

    最美人间四月天,不负韶华读书时。伴随草长莺飞、繁花似锦的春日盛景,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脚步越来越近。

    北京既是首都,又是全国文化中心,散落在全市大大小小的书店超过2000家,位列全国第一。在四月明媚的春光里,记者带您走进北京的书店,感受有滋有味的书香北京。

    和平书店:

    纯净的爱,献给祖国

    和平书店位于丰台区宛平城内,处于去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必经之路上。在红砖的映衬下,书店门口一侧篆体雕刻的“和平书店”木质牌匾引人注目,另一侧“双拥活动书店”的铜牌也十分吸睛。

    将书店开在这样一个红色打卡热门地,还将店名起作“和平”,想必书店的经营者绝非等闲之辈。怀着崇敬的心情,记者推开了和平书店的大门。

    一进门,右边是一个介绍读书会活动的易拉宝。几个月前,这里曾组织过两期“同心共筑强国梦”国防教育主题的军地联合读书会,主办单位为丰台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宛平街道办事处,活动还推荐了5本国防教育方面的书:《国防之光——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纪实》《国防论》《国防法治——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国防科技创新》《国防政治学》。

    易拉宝旁边的木架上是一幅“一块做好事”的公益海报,北京蔚蓝公益基金会号召读者每人捐款3元,为乡村儿童赠送一本书。

    往左看,军绿色背景墙上钉了几层木架,木架上摆着各式各样的军事模型,有航母山东舰、59式中型坦克、歼-16D战斗机、726气垫艇等,都是军迷的最爱。

    明确这是一家军事特色主题书店后,记者驻足仔细观察书架上的书目。《历史不能忘记系列之五:血战台儿庄》《红色经典电影连环画系列丛书之红孩子》《中国儿童军事百科全书》《图说中国古代海军》《中国古代兵器与文学》《外国特种部队揭秘》《西洋甲胄与武器插画资料集》《武田信玄》《新中国极简史》……单从书名,就能想象选书人满腔的爱国热忱。

    一边思索着,一边不经意地望向地板,没想到连地板风格这样的细节,也渗透了店主人的巧思。怀旧风格的木地板上印有大大小小的花式英文单词,V型拼铺方式使之错落有致,低调又充满质感,激发人的探求欲。

    来到大厅,记者发现这里有很多大部头的书,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大国博弈之殇》《德皇威廉二世回忆录》《日本侵华甲午大屠杀全纪录》《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鼠疫斗士伍连德自传》《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论》等。

    继续往里走,最北侧用木地板搭了一个小型舞台,上面摆放着几张造型别致的茶几和椅子,读书会等活动就在这里举行。在舞台的东侧,是读者自由阅读区,书桌椅子一应俱全。

    店员说话略带南方口音,比较慢热。经过一番交谈,打开话匣子的她非常热情。聊天中,记者得知书店总共300多平方米,成立于4年前,董事长姓邹,主业是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提供选书服务,这家书店是他的副业之一。书店目前有7000多种图书,最多的时候达1万多种。开业的时候,董事长的父母亲自捧场,他的父亲虽然已90多岁高龄仍十分健朗,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是飞行员。

    店员说,为了追求军事书店的硬朗风,董事长花了很多心思,就连书架都是他亲自定制的。顺着店员手指的方向,记者发现书架由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铁框码放而成。铁框很沉,堆得很高,而且规格不一,放书、取书和找书都比用普通书架难度大得多。言语间,店员脸上始终洋溢着真诚的微笑。虽然辛苦,但她觉得只要能体现书店的特色,就是值得的。

    她说,部分军事题材的书发行量不大,书店有少量的书已经成为绝版。有时候,有读者拿着书名来找某种书,她一时半刻找不到,上网搜索时,才发现已经成绝版了。

    7000多种图书,涵盖许多家出版社,也包括本刊的主办单位人民日报出版社。根据店员指引,在书店二楼的入口处展示区,记者发现了署名“任仲文”的书,也就是人民日报重要文章合集。店员说,二楼是国防工业出版社的展示专区,多数图书来自该出版社。记者发现,这部分书籍专业化程度高,与一楼很多通俗类读物有着明显不同。

    和平书店营业时间为早上9点到下午6点。临近下班时间,店员的丈夫带着年幼的孩子来书店接她回家。在入口兼出口处,记者与店员依依话别,期待下一次的相逢。

    方所书店:

    眼里有光,心中有希望

    发现这家书店,是因为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阅读专委会会长、雅悦草堂读书会会长王珊的视频推荐。最近,作为资深阅读推广人,王珊集中打卡了全国多家实体书店,并制作成精美小视频分享。视频中,充满设计元素的方所书店令人眼前一亮。

    刚开业3个月左右的方所书店位于海淀区五棵松万达广场二楼,占地2500多平方米,拥有图书3万多种。尽管身处繁华的商业闹市,方所书店却能闹中取静,殊为难得。

    一进门,是主题图书展区。4月的主题正在筹备中,眼前是3月延续下来的女性相关主题“她能=女也能”。《她们》《女性小传》《我不想知道的事》《自己的房子》《依然疯狂》《我的战争都埋在诗里》《流言》……展台上,琳琅满目的图书充满了时尚气息,多数封面都采用中英文对照方式,以标记其进口书的身份。

    展台的背景板上,有着极具“煽动性”的阐释:“女性‘造’起来!站在节日中心呼唤女性作品,看见‘女子力’创造的现实与虚构世界。同时如伍尔夫所言,衷心希望各位女性进行各式创作,不论题材多琐碎、多广博,请勿踌躇不前;有足够的金钱去旅行、去闲晃,去思索世界的未来或过去,去捧着书发呆,去街角逛一逛,任由脑中的思绪细线沉落到长川深处。”

    不拘一格的语言令人称奇。随后,在书店多处细节中,记者找到了“艺术家”的影子。

    书店进门右侧,有一个咖啡休闲区。几位读者正安静地坐在咖啡桌前看书,舒缓的音乐令人放松,沉浸于书中的他们神情陶醉。

    云南醉花香、耶加雪菲日晒、桂花荔枝兰、舒尔茨肉桂拿铁、秘鲁瑰夏……书店的咖啡极富特色,单是名字就让人充满遐想。当然,最具辨识度的还是书店同名款“方所咖啡”。

    书店尽头左侧,是两个相邻的拥有独立空间的特色展区:小方所和生活美学。

    “走,踏春去!”远远望去,在200平方米左右的小方所展厅中,占据C位的是一块醒目的主题标牌,白底绿字,瞬间拉近了书店和大自然的距离。在标牌旁边,店员别出心裁地搭配了一只设计感十足的风筝,让人忍不住想进去一探究竟。

    故事时间、艺术启蒙、传统文化、动画王国、桌面游戏、知识书、亲子教育、绘本……童书按照不同类别被摆放在不同区域,整整齐齐,一目了然。其中,绘本占了很大比重。小方所是孩子们的天堂,记者不时看到有孩子来到这里,他们有的站着,有的趴着,有的直接坐在地上,爱不释手地翻看手中的书籍。

    一位30岁左右的父亲带着七八岁的孩子在知识书旁边站了很久。小男孩被书中的内容吸引,入迷地看了一页又一页,年轻的父亲就一直安安静静地守在一旁。过了一会儿,孩子兴奋地叫“爸爸,爸爸”,主动和他分享书中的趣闻。那一刻,孩子满眼放光,就像老师一样给爸爸“讲课”。爸爸频频点头,向孩子投去赞许的目光。

    类似高质量的陪伴在书店频繁上演,店员已习以为常。小方所的店员告诉记者,他们上午10点上班,营业到晚上10点,书籍和文创产品的陈列设计都由她和三位同事完成。这是一项考验创意的工作,他们乐此不疲。

    旁边的生活美学空间对创意、审美和商业嗅觉的要求似乎更高。一进门,就是极具亲和力的熊猫界顶流花花和萌兰玩偶,它们整整齐齐地“挤”在一起,充满仪式感地迎接来往的顾客。

    在生活美学空间靠里的角落,专门开辟了一个可供读者练字的地方,柜台上悉心摆放着颜体笔画练习水写布。水写布右边,青绿色陶瓷砚台里盛好了水,青瓷笔架上两支毛笔正等待知音。左边,是栀子毛笔和清新脱俗的小楷字帖,有《道德经》《红楼梦》《心经》,还有李白、苏轼、李清照等名人诗词。

    古语套装冰箱贴、艺术陶瓷水杯、德国进口钢笔……各种彰显生活美学的小物件在这里应有尽有。

    走出生活美学空间,置身于洒满柔和光线的书的海洋,不禁好奇,会是什么样的人打造了这样充满创意的书店?很快,记者信步来到一个更加特殊的空间——服装店。

    店员告诉记者,服装的品牌叫“例外”,创始于28年前,创始人毛继鸿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他一直有个开书店的梦想,方所就是他的乌托邦和理想国。13年前,毛继鸿开始涉足图书业,并在广州成立首家方所书店,北京的方所是全国第六家。

    正阳书局:

    恋上北京,一猫一塔一胡同

    正阳书局位于西城区西四南大街43号,距离天安门仅3.5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打卡正阳书局,记者跑了两趟。一趟夜里,一趟白天。清明假期,正阳书局的营业时间延长至晚上8点,从方所书店到正阳书局,紧赶慢赶还是错过了下班时间。不过还好,夜里的正阳书局因为灯光的映衬,显得比白天更有韵味——

    黑底金字的“正阳书局”在光影交错中越发闪亮;院内露出“半张脸”的古塔晶莹剔透;朱漆大门上,“国恩家庆,人寿年丰”的门联与古色古香的环境相得益彰。

    带着悬念,怀着期待,选了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记者再次来到正阳书局。上次打卡“未遂”,想拍个书店的照片,却颇费周折。每当记者准备拍摄时,镜头中总会闪现“不速之客”。非但如此,很多路人还加入了“拍照大军”。此番二度登门,情况几乎一模一样。

    用“别有洞天”形容正阳书局再合适不过。门外是喧嚣的闹世,人来人往,步履匆忙;门内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巍峨的古塔,幽幽的花香,慵懒的游人。

    书店是类四合院形式,仅南北两侧有房间,东西两侧则只有院墙。南北两侧用于书籍和文创产品展示售卖的房间有三间,整体面积较小。东西两侧,店主设置了休闲区,有长凳,也有茶几和圈椅。很多游人在休闲区小憩,看书的寥寥无几。

    在院子中央有一座古塔,叫万松老人塔,被绿植包围着。该塔塔高16米,始建于元代,是北京城区仅存的一座砖塔,2013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古塔前面最醒目的位置,书店摆放了一副古旧门联,上书“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古塔和门联仿佛瞬间把人带入了另一个遥远的时空。绕塔一周,记者发现院子里还有其他门联、老北京地图、古旧石雕等,充满浓郁的老北京风情。

    未见其人,先听其声。一个小男孩正兴奋地追着一只猫喂食,猫肥肥的,懒懒的,一点儿也不抗拒。游客们见状纷纷围拢过去,举起手机拍照。

    店员身着藏蓝色棉麻中式服装,民国范儿十足。一位年轻的店员告诉记者,正阳书局成立于2009年,起初店址在前门,后来才搬到这里。店里的猫名叫“一砖”,很有名气,是一只不折不扣的网红猫。

    另一位年纪稍长的店员自记者一进店就开始打量:“您是外地来旅游的吧?”她滔滔不绝地讲解书店的特色。她一边介绍,一边顺势向记者推荐购买清单,比如《北京的声音》《北京的传说》《京味儿食足》,以及《家风》门联手账等。“这本是作者的签名版。这两本一起买99元,还送地图。”禁不住游说,记者购买了刘一达亲笔签名的《北京的声音》,以及傅耕野、舒乙推荐的《北京的传说》。

    每当记者举起手机想要拍拍店里的图书时,总会第一时间被制止。在这一点上,不同房间、不同店员的态度出奇地一致。对方表示,只能远远地拍书店大环境,不允许近距离拍书名。由于想以读者的第一视角进行观察,记者没有亮明身份。

    如果说过多规矩让人略感不快的话,那么院子里海棠花、紫藤花的幽香,肥猫一砖的好脾气,特色印章自助加盖的自由,以及近在咫尺历史和人文气息厚重的砖塔胡同带来的穿越感,似乎又足以弥补。

    下午6点半,正阳书局准时打烊。夕阳下,徜徉于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北京最老胡同——砖塔胡同,观赏着160多岁的古槐,找寻鲁迅、张恨水曾经留下的印迹……这一刻,仿佛摇身一变,自己竟也成了远道而来的游人。

    后记

    逛书店是培养阅读习惯的好方式

    近段时间,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阅读专委会会长、雅悦草堂读书会会长王珊以系列视频的方式,集中分享了20多家最美书店。“国家倡导全民阅读,提倡大家多读书,但如何提倡?”王珊认为方式是多样的,不仅可以推荐书单、分享好书,还可以主张“逛书店”。

    雅悦草堂读书会创办5年了,会员多数是中青年企业家,平常很忙。以前,王珊习惯于直接给会员们推荐书单或组织阅读分享活动,但今年有所不同——她决定以全新的小视频形式进行推广,亲身逛书店,亲手制作小视频。精美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再配上点睛的文字,条条视频引人入胜。

    王珊本就是一个具有号召力的人,这些小视频一经推出,她作为阅读推广人的号召力更强了。她说很意外,有的小视频点击率高达数十万,身边人也深受影响,一些读书会会员直言要在节假日带家人去逛书店。

    逛书店,是王珊的日常生活习惯。几乎每周,她都会去书店逛逛,主要目的是及时了解新书和热书,方便选书、荐书。出差或休闲度假,她也总会挤时间去逛逛当地知名的书店。“不是为了淘书,而是想通过在这些书店的现场体验,迅速了解这个城市市民的阅读习惯、阅读状态,以及书店的运营模式。这是侧面了解市民学习热情和精神风貌的一个窗口,也能反映出城市文化和文明程度。”

    “逛书店是培养阅读习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在王珊看来,养成阅读习惯,无论家里家外,都需要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而且需要反复去接触书——逛书店就是一个特别好的接触书的方式。在书店里,面对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书籍,总会让人忍不住想去翻一翻,看到心仪的书更会直接买下来带回家读。如果一个人反复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会成为他的习惯。经常逛书店,自然就会爱上阅读。

    “大大小小的书店在城市里星罗棋布,截至2022年底,北京市的实体书店已经超过2000家,可以说这些书店个个调性十足,逛书店已经成了都市人有品质的生活方式。”以正阳书局、东单医药书店、方所书店为例,王珊畅谈了许多逛书店的真实体验和好处。

    “有人说,书店是治愈的药房,这话一点也不假。在书店看书、选书,不仅可以获得更多书的信息,还有翻书的乐趣,比如查阅、比较、筛选,加之专注看书的那种集体的宁静,以及优渥的店面环境所带来的美好视觉体验,这些都能产生快乐的心流,是线上阅读无法企及的。”王珊说,“生活中很多人把阅读当作信仰,如果说阅读是一种修行,那么书店就是这个修行最好的‘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