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之子”话长城

人民周刊 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燕山上的明代蓟镇长城

董耀会 《 人民周刊 》( 2024年04月29日   第 11 版)

    编者按:40年前,董耀会和同伴完成了首次徒步考察长城之旅。此后,他一直致力于长城历史文化研究、长城保护和利用工作。如今,已成为燕山大学中国长城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教授,河北地质大学长城研究院院长,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中国旅游协会长城分会会长的他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本刊开设“‘长城之子’话长城”专栏,记录他与长城相依相伴的人生。

    不同地域的长城,因所处地理环境的差异、修建时间的不同,所以模样也不一样。比如,黄土高原上的长城与燕山、太行山上的长城,都不太一样。同理,京津冀地区、河套平原、内蒙古高原、甘肃河西走廊和荒漠等不同的地理环境,也孕育出不一样的长城形态。

    一

    我们徒步长城是从山海关往嘉峪关走,大方向是从东向西。按地理划分来说,是从华北平原向西北戈壁走。华北北部是长城设防的重点地区,很多朝代的长城都修建在这个区域。华北平原自古就是重要的农耕区,明代迁都北京后,这个区域的战略地位更是显著提升。明长城九镇中的蓟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都修建在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还有长城密布的东北平原,以及虽没有长城却也是长城保护对象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约在1.3亿年前,华北平原是一个大海湾。那时候的海岸线,西边大致在太行山脉东麓。华北平原最初形成于距今260万年以前,此后的地貌经过不断改变,到了1万年前左右逐渐有了人类生活的足迹。华北平原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平原,地理范围北到燕山南麓,南至大别山北侧,西靠太行山和伏牛山。燕山、大别山、太行山、伏牛山一线都有长城分布。

    华北平原东临渤海与黄海,跨越京津冀鲁豫等省市。华北平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面积广阔、地势低平,海拔一般在100米以下。中国的长城有两处与大海拥抱的地方,都在华北平原。一处是山东青岛的战国齐长城入海处,已经没有任何遗址遗存;另一处是我们徒步明长城开始的地方,河北秦皇岛山海关的明长城老龙头入海处。

    二

    1984年5月4日,我们从山海关老龙头出发徒步考察明长城,8月30日到达北京八达岭长城。其间,一直行走在燕山山脉。修建在燕山山脉的长城,是我们徒步长城时最难走的地方。山脉大致是东西走向,长城就修建在燕山山脉的南部山区。到了八达岭,我们决定进北京休整。从八达岭长城往南是一条通往北京的山路,被称为“关沟”。关沟在地理学意义上,是太行山与燕山的分界线,东属燕山山脉,西属太行山脉。关沟长20千米,八达岭长城是关沟的最北端,南口是关沟的最南端。

    燕山山脉的明长城,在明长城九镇中大部分属于蓟镇。燕山山脉形成于距今2.1亿年前到6500万年前,这个时期中国东部发生了一系列造山运动,地壳受到强烈的挤压,形成了连绵的山脉。今天看见的中国地貌,就是这次地质运动所奠定的基础。因为燕山的隆起最典型也最剧烈,所以地质学将1亿多年前的地质运动统称为燕山造山运动。

    燕山山脉没有一条完整的一脉相承的主脉。燕山山脉是东西走向,而燕山地区的水系则是南北走向。河流的大方向基本都是从北向南流归入海,河流将燕山山脉切割得支离破碎。大小河流形成了山谷,山口能走水就能走人。所以燕山山脉的长城,修建了很密集的关隘。为了封堵这些关口,长城一会儿上去一会儿下来,走起来特别累。

    我们每天爬山强度很大,虽然山的海拔高度不高,但是相对高度很高。修建在燕山上的长城都很陡峭,很多地方的坡度都接近甚至超过50度。数百年前的古人在如此险峻的山上修建长城,其难度之大显而易见。站在燕山一带的长城上向南俯瞰平原,更加显得长城之险要。经常有人问我:“山那么高,你们真能走吗?怎么走的?”我回答说:“祖先能把长城修上去,我们怎么就不能走上去呢?”

    三

    燕山山脉的河流是滦河水系,滦河是河北省第二大河流。滦河发源于明长城外的河北丰宁县巴彦图古尔的小凉山南麓,上游发源地为坝上高原,属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从坝上高原进入冀北山地丘陵区。滦河流域包括沽源县、正蓝旗、多伦县、滦平县、承德县、宽城满族自治县、迁西县、迁安市、卢龙县等地,在乐亭县南注入渤海,全长888千米。上面所列举的这些县,都是明长城经过的县域,并有很多南北流向、汇入滦河的大小河流穿越长城。

    燕山山脉的大小关隘,自古即为中原出塞之通道。据文献记载,汉时北行出塞进入匈奴的卢龙塞,为东北方向主要通道。《太平寰宇记·冀州图》这样记载:“发自中山,经北平、渔阳,向白檀、辽西,历平刚。出卢龙塞,直问匈奴左地。即左贤王所理之地。”

    明末清初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在其研究历史沿革、战守形势的地理名著《读史方舆纪要》中,议论蓟镇军事地理形势时写道:“蓟镇为京师左辅。当大宁未彻时,与宣府、辽东东西应援,诚藩篱重地也。自弃其地以与兀良哈,而宣、辽声援绝,内地之垣篱薄矣。嗣后,朵颜日盛,侵肆有加,乃以蓟州为重镇,建置重臣,增修关堡,东自山海西近居庸,延邪千里,备云密矣。”在这段文字中,基本可以了解蓟镇长城在明代各时期的地位。

    四

    很多人都说我们徒步走长城是壮举,其实我们的这点毅力和勇敢,与长城的修建者相比可以说望尘莫及。蓟镇长城位于华北平原东部,华北平原是典型的冲积型平原,由黄河、淮河、海河、滦河等上百条河流的大量泥沙沉积而成。这个平原也是中国历史上开发比较早的地区,人为活动影响比较大。早期文明虽然不在华北,进入夏朝与商朝之后,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逐渐成为统治主体,华北平原的重要地位也逐渐显现出来。

    蓟镇是明代长城中的一镇,也是万里长城建筑质量最好、最雄伟的一镇。站在这样的长城之上,可以很好地感受长城的力量和价值,感受什么叫迎难而上,什么叫勇往直前。万里长城已经修复开发,成为誉满中外之旅游胜景的山海关、九门口、喜峰口、黄崖关、金山岭、古北口、慕田峪等处长城,在明代时均属蓟镇所辖。

    蓟镇长城东起山海关,在这里需要介绍一下山海关所在的秦皇岛市。大家知道秦皇岛和秦始皇有关系,也可以说是因秦始皇而得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做了5次出巡,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东临碣石(今河北秦皇岛),始皇巡北边是其中的第四次。此次出巡的路线,基本上是沿原来战国时期燕、赵两国长城而行。但是,秦皇岛市境内并没有秦始皇长城。战国燕长城和秦汉长城,都在燕山山脉北部的承德、赤峰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