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之子”话长城

人民周刊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为徒步考察长城作准备

董耀会 《 人民周刊 》( 2024年03月29日   第 12 版)

    编者按:40年前,1984年5月4日至1985年9月24日,董耀会和同伴从山海关出发,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历时508个日夜,徒步走到嘉峪关,完成了首次徒步考察长城之旅。此后的40年,他一直致力于长城历史文化研究、长城保护和利用工作。如今,已成为燕山大学中国长城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教授,河北地质大学长城研究院院长,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中国旅游协会长城分会会长的董耀会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本刊开设“‘长城之子’话长城”专栏,记述他徒步长城的心路历程,也记录他与长城相依相伴的人生。

    决定了徒步考察明长城,开始准备的时候,我和吴德玉、张宝忠三个人各有分工。对我们来说,最大的困难是读史书。现在想来,历时两年的准备工作实在是太艰难了。

    我们从三个方面为徒步考察长城作准备。第一是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准备,实际上,这也是最困难的准备工作。我们上学时,没学太多文化课,从来没上过历史课。考察长城,首先要对长城历史有更多的了解。第二是体力方面的准备,徒步走长城是一项强度非常大的活动,是对徒步者体力的一大考验,当然还包括野外生活经验的积累。第三是经费的准备,做这件事肯定要花钱,我们需要攒点钱,还要去筹点钱。第四是技能的准备,比如说拍照、冲胶卷、洗照片、拓碑等。

    一

    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从此走上了长城之路。

    读史书这方面的困难,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秦皇岛没有我们需要的书;二是我们历史知识太差,需要补的东西太多。我们虽喜欢读书,但以往读的都是文学著作。读历史书,查找长城史料简直太难了。现在想来,抱着字典读文献真是经历了一个很沉重、很痛苦的过程。话说回来,读史书虽是一件极其枯燥的事,但读了一段时间后,我们觉得有些进步和收获,也很令人欣慰。

    我们从小学到初中、高中,都没有上过一堂历史课,连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也没有。繁体字虽认识一些,却不能满足读史书的要求。还是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然后再解决懂不懂的问题。我的初中语文老师齐庆昌是北京大学历史系的毕业生,当时在秦皇岛市教师学校当老师。找齐老师去借书时,看到我对历史感兴趣,他很高兴,还帮我从学校图书馆借书。一些特别的书,他还请北京的朋友帮着借。庆幸的是,那时候的被迫读书,在今日已成为我的阅读习惯。

    对我们帮助很大的,还有秦皇岛市文化局的王岳辰副局长,此时他已经调到市文联任副主席。他是我文学路上的启蒙老师,我上高中喜欢文学的时候,他担任秦皇岛市革命委员会写作组副组长。他很热爱长城,秦皇岛境内的长城几乎都跑过。他还是秦皇岛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的第一任主任,是他开创了秦皇岛的这项工作。

    我徒步考察完长城,去北大学习后又回到秦皇岛,几年之后也到市地方志任主任。我是地方志办公室的第三任主任,和王岳辰主任之间还有一位齐家璐主任。齐主任也是一位学者型官员,很有文化情怀,学术造诣很高,在全国方志界都很有影响。

    秦皇岛对我们帮助较大的还有郭述祖、沈树武、郭继汾等几位老前辈。我们在秦皇岛看到的《临榆县志》《永平府志》等,都是从他们那里借的。郭述祖把他写的《山海关长城志》也送给了我们一本。

    二

    我们计划要徒步考察的是明代长城,读书的重点也是明代的有关书籍。读的书多了,对长城历史的了解也就越来越多。要想查找全国长城沿线的州府县志,只能到北京图书馆查阅。那段时间,我还到国家文物局找了罗哲文老师和北京大学的侯仁之老师。

    急于找侯仁之老师的目的,是想确认我们计划要做的长城考察报告《明长城考实》是不是有学术价值和意义。对这一点,我信心不足。我读过侯老师的《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这本著作对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都进行了系统阐述。我们与侯老师并不认识,也没有熟人可以介绍,就直接给他写了一封信,寄到了北京大学地理系。在信中介绍了自己,也介绍了我们要做的徒步考察明长城的计划,并写了具体时间,想去北大地理系当面请教。那个时候我们没有电话,也不知道侯老师的电话,所以到了约定的那一天,我们就直接去学校找他。记得那天到的时间比较早,我在北大校园里转了一大圈,还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到北大来学习该有多好。

    快到点了,我忐忑不安地找到侯老师的历史地理办公室,没想到他坐在一个不大的屋里等我们。在场的还有于希贤老师,他说“侯先生年岁大了,平常不来办公室,这次是专门为你们来的”。我们说了计划之后,侯先生说:“非常好。你们这个活动很有意义。计划要写的《明长城考实》这本书也非常有意义。国家都没有做过系统的长城调查,谁也不知道中国的长城现在什么样。你们把看到的拍摄下来,用文字记录下来。这就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

    侯老师还给我介绍了历史系的许大龄老师,许老师是著名的明清史专家。能得到这些前辈的认可和支持,让我们坚定了做好这件事的决心。

    北京图书馆部分资料不对一般读者开放,要想查看这些资料,需要有大学的介绍信或工作证。没办法,我们就请罗哲文老师帮助联系北京图书馆,如愿看到了一些只对高校老师开放的文献。

    去北京查资料,交通、吃饭、住宿都要花钱。为了省钱,我和吴德玉只吃自己带的馒头,晚上就住在西四的一个澡堂子里。晚上9点半,澡堂对外关门后,住宿的人才能进去。每人每晚只需要1元钱,还可以洗热水澡。容纳百来人的大堂里又潮又湿,住满人后,咬牙放屁嘎巴嘴的声音此起彼伏。好在我们太累了,洗个热水澡之后,很香甜地一觉睡到天亮。

    准备徒步考察长城,并没有影响我喜欢文学。只是此后的喜欢,不再以创作和发表为目的。我醉心于文学的时候,偶尔会有一种感觉,甚至会在心里问自己:这种完全虚构的文学创作是不是太矫情了点?写作也还是愿意把自己主动投入到现实生活中,让自己的文学创作更贴近自己。只是我一直找不到路在何方,这回终于找到了,“路在长城之上”。在行走长城的路上,曾不止一次在心里和长城交流:“长城啊,你有什么要说的就告诉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