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荐读

人民周刊 2024年03月01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百岁传奇记者出版新书“把真相告诉世界”

陈妙然 《 人民周刊 》( 2024年03月01日   第 14 版)

    “范长江同志谆谆告诉我:‘你要抓紧把这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写下来,揭露蒋介石反动派的真面目。这笔账,是一定要算的!’

    “就这样,我正式加入了党领导的新闻工作者队伍,开始了新的征程。”

    这段文字收录在人民日报出版社近日出版的《我把真相告诉世界》一书附录《越狱记》中。

    这是一位战地记者的亲历实录,一位世纪老人的青春印记。他书写传奇,也成就了自己的百年传奇。

    中国记协主席何平在捧读过这部作品后写下真切感受:对记者来说,能够亲身见证并记录这历史的一幕是一种幸运。

    结识“传奇”  造就“传奇”

    《我把真相告诉世界》有一个副标题“一线报道带你重返解放战场”。写下这些报道的战地记者,是该书的传奇主人公,名叫季音。

    季音原名谷斯钦,1939年起在家乡从事抗日宣传活动,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曾在范长江领导的国新社工作。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季音被特务逮捕,囚于上饶集中营。1942年6月,季音从上饶集中营越狱,辗转福建、上海等地,在1943年回到了淮南的新四军军部,1944年到新华社的解放区华中分社任资料员,解放战争时期在第三野战军任随军记者,担任过新华社前线分社纵队支社的副社长,参加了华东战场各主要战役的报道。

    “逃出集中营,需要勇气、智慧,甚至是运气。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发生,都不会有后来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传奇,也是历史必然……”随着该书责编林薇、梁雪云对季音的命运越发感慨,也越来越让人有这样一种感觉:年轻的季音顽强地与命运对抗,就是为了把真相告诉当时的人们,而林薇等出版人将季音解放战争时期采写并发表的近40篇报道编辑成书,与他本人传奇的经历,共同造就了另一个“传奇”,穿越时空,把历史的真相告诉今天的我们。

    亲历“幸运”  不负“幸运”

    “1941年1月,顾祝同麾下的10余万长时间与日寇处于停战或半停战状态的军队,突然调转枪口围攻新四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为了让读者更能沉浸式回到解放战争的战场,林薇、梁雪云在附录中特别收录了季音在上饶集中营里与敌特斗争的几篇回忆录,记录了他所经历的另一种特殊形式的“战争”。她们认为,正是这场血雨腥风的生死考验,为作者后来在解放战争中的成长和采访报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集结出版这些采访报道的价值,透过枪林弹雨越发凸显,而20岁的季音的文字更让林薇感动:“他的报道充满现场感,文字特别真诚。”读过几个片段,读者很快就会惊愕于这些鲜活的、有斗争精神的、有感召力的报道,竟是在紧张的战斗、行军间隙坚持采访写作,在随军辗转的一个个不眠的夜里写就的。

    季音是怎么做到让这场战争真实可感的?该书策划费强介绍,他不是就战场写战场,而是从军民、敌我、宏观和微观、历史和现状,多侧面、立体化地记录这场巨大的历史变革。报道中引用的各个地区、各类人物的语言都保留了自己鲜明的特点,朴素、真实,有很强的影响力和说服力。体裁多样,有几千字报告文学似的战地通讯,也有几百字的短新闻;有人物通讯,还有分析性的战略综述,构成了一幅人民战争的全景画卷。

    费强是季音的亲属,正是他看到季老这些珍贵的报道篇目后,决定一定要把它出版出来。

    费强说,战争年代,环境残酷,文化人少,能够有幸参加一系列重大战役,坚持在第一线采写战地报道,最后又亲身参加开国大典看到五星红旗升起,而留下一系列新闻报道的人更少。

    能亲历并记录历史是一种幸运。

    这些现场报道证明:季音没有辜负这一难得的幸运。

    “我的这本书如果有可取之处的话,那就是一个字‘真’。我写到的有关解放战争的各种事件,都是我的亲身经历。”2023年已百岁高龄的季音谈起这些报道,依然记忆犹新,“在我参加工作数十年中,干劲最大、收获最多、心情最愉快的是解放战争时期,这近4年的战斗生活,使我终生难忘”。

    “当时国民党的宣传报道,连篇累牍的假话,把挑起内战的责任嫁祸于共产党、新四军。书中真实记录了内战‘第一枪’是国民党打响的。当时,在华中前线,只有我一个新华社记者。我写报道,就是用‘真’针对国民党的‘假’。我要把真相告诉全世界。”这位乐观豁达的老人,在说这番话时,眼神格外坚毅。

    源于“青年”  馈以“青年”

    《我把真相告诉世界》是一部通俗的历史读物,书中珍贵的史实来自一位见证历史的战地记者全程的真实视角,年轻的新闻工作者可以从这些饱蘸血与火的文字中受到启迪。

    历史爱好者、新闻工作者……林薇十分自信这本书拥有广大的受众群体,而在她心里还有一个最早、最想锚定的目标——青年读者。

    读历史书对于青年人来讲确实存在一定门槛,但阅读一部比小说还精彩的历史书就完全不一样了。

    《快速纵队快速覆灭记》《第一枪》《北京十日》……光是看这些报道的标题,就不难感受到扣人心弦的现场感。

    “我国现存关于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大多数以宏观叙事方式为主。而此书对解放战争的记录,则是少有的以作者当时采写和发表的现场报道原件形式出现。和史学家的著作相比,作者在一系列战斗间隙急就的战地报道,也许文字还显得粗疏、情绪的表达还不够准确,但它可贵就可贵在,是初次发表的原作,大部分是作者对当时亲身经历的具体事件不加修饰的记录,也是作者当时真实认识和情感的本色记载。”费强说。

    1949年10月,季音在《北京十日》中这样写道:“这时,场外腾起了暴雨,电光在屋外闪烁,雷声隆隆,急雨荡涤着几百年来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所屈辱的祖国大地,雷雨声和礼炮声轰成一片,分辨不清,直到毛主席走上主席台,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文献——开幕词时,云收雨停,满天星斗。这一个自然的偶合给伟大的历史时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在历史的暴风雨之后,晴朗的新中国诞生了。”

    在季音细腻的笔下,一幅改天换地的历史画面扑面而来。

    即使编辑该书工作结束已有些时日,季音独有的写作风格依然深深打动着梁雪云:“编辑过程中对文中一些特定时期的写作方式或是用到的一些特色方言,都特意进行保留。”

    众智“成书”  精神“成书”

    “如果不能阻止战争,就把真相告诉世界!”经过对图书标题几轮激烈的讨论,梁雪云突发的一个灵感得到林薇的赞同。她们带着这个颇为满意的题目来到季音的住处。

    “好,好,比我想的还要好!”季音的肯定让两位责编现在回想起来仍能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她们带着“我把真相告诉世界”这沉甸甸的8个大字跑到装帧设计工作室,只为以最直观、最震撼人心的方式呈现在书封上。

    这场为图书作得最“美”的讨论让林薇感到酣畅淋漓。为了给设计注入感情,她与梁雪云极力向设计师阐述该书的策划背景,并邀请他阅读书中的部分段落,找到设计灵感。

    “当时设计师就被文字吸引了,制定了很多版本的设计方案,尤其是为了呈现该书‘档案性’的特点,主动追求创新,在做旧和被战火划过的痕迹处理上煞费苦心。”林薇说。

    因崇敬而洋溢的投入与兴奋,充斥《我把真相告诉世界》出版制作全流程。

    《我把真相告诉世界》最终得以顺利出版,这是送给这位传奇记者百岁生日的最好礼物——

    74年前的那个9月,季音作为《新华日报》特派记者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和开国大典,这些报道和他所采写的战地报道一起,记录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破”到“立”一个艰难而又必然的历史进程,如今看来仍然令人激动不已。

    (作者为《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原载于《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3年12月29日要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