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周刊 2024年03月01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八项行动开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篇章

邢丽菊 《 人民周刊 》( 2024年03月01日   第 02 版)

    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以及新领域合作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包括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开展务实合作、促进绿色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支持民间交往、建设廉洁之路、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

    构建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基础

    共建“一带一路”旨在实现全方位多领域互联互通,以基础设施“硬联通”为重要方向,以规则标准“软联通”为重要支撑,以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为重要基础,不断深化拓展合作领域,搭建各方广泛参与、汇聚国际共识、凝聚各方力量的重要实践平台。共建“一带一路”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为框架,加快推进多层次、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基本形成“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互联互通格局。中欧班列开辟陆路运输新通道,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稳步推进,“丝路海运”航线通达全球43个国家,“空中丝绸之路”空中联通水平稳步提升,国际多式联运大通道持续拓展。中国同26个国家共同发起《深化互联互通合作北京倡议》,从交通、能源、信息、水利基础设施、规则标准、营商环境六个方面,明确了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基础设施的联通,有效降低了共建国家参与国际贸易的成本,激发更大发展潜力,赋予更强发展动力。世界银行发布的《“一带一路”经济学》报告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将使参与国间的贸易往来增加4.1%。到2030年,“一带一路”倡议每年将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收益。

    这些实打实的数字,有力印证了共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沉甸甸的成效。

    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是共建“一带一路”适应全球化大势的内在要求

    面对人类社会的共同挑战,共建“一带一路”突破地缘政治阴霾和意识形态划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鲜明地反对保护主义,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兼顾各方利益,体现各方优势潜能,共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体现了坚定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行动与决心。贸易合作提质增量,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增速高于同期全球贸易增速。双向投资成果丰硕,10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2400亿美元,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推动建立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促进全球经济开放、交流、融合,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贸易畅通网络,通过扩大开放促进联动发展,让全球化成果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开展务实合作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路径

    共建“一带一路”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落地生根。共建“一带一路”引入各方普遍支持的规则标准,推动各领域合作和项目建设;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增强共建国家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各国实现持久、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务实成果带动各国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让合作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网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外合作伙伴在20多个专业领域建立了多边对话合作机制。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充分彰显了共建“一带一路”行动高效务实。

    促进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鲜明底色

    “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繁荣之路,更是绿色发展之路。中国政府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先后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性指导文件,明确了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总体思路、具体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中国充分发挥在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等领域优势,与共建国家、国际组织积极建立绿色发展合作机制,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治理环境能力、提高绿色发展内生动力。

    中国承诺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积极构建绿色金融发展平台,与共建国家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研究,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中国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签署《关于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2017—2022)》,与3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签署环境保护合作协议,与31个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与超过40个国家的150多个合作伙伴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与32个国家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

    推动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必然选择

    共建“一带一路”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重点关注数字、网络、人工智能领域,积极探索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努力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建设。中国与共建国家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大力集聚创新资源,积极开展科技合作。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与80多个共建国家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中国与共建国家积极推进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数字交通走廊;加强数字领域的规则标准联通,推动区域性数字政策协调,形成区域协同创新格局,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发展环境。数字经济大幅带动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国际贸易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有力推动全球贸易创新。2023年11月发布的《“丝路电商”合作发展报告2016—2023》显示,中国已与五大洲30个国家签署电子商务合作备忘录并建立双边电子商务合作机制。“丝路电商”已成为中国与共建国家拓展经贸合作、共享数字发展机遇的新举措,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新亮点。

    支持民间交往是共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重要保障

    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社会根基,应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不断增进各国人民以及不同文化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共同搭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在文化和旅游领域,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已与144个共建国家签署文化和旅游领域合作文件。在教育交流领域,孔子学院、“汉语桥”夏令营、鲁班工坊等项目,为共建国家民众提供了体验中国文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机会和路径。在媒体和智库领域,各类媒体、智库合作论坛机制化开展,成为凝聚共建国家共识的重要机构。在民间交往领域,“丝路一家亲”行动推动中外民间组织建立近600对合作伙伴关系,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成为开展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还发布了《“丝路心相通”共同倡议》,将实施“一带一路”青年精英计划、设立“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公益基金、实施“丝路心相通”行动,持续拓展和夯实友好关系的社会基础。

    建设廉洁之路是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的必要条件

    “一带一路”廉洁建设,是中国深度参与全球反腐治理的生动实践,有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向更加务实方向发展。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

    主席提出要加强国际反腐合作。第二届高峰论坛期间,中国与有关国家、国际组织以及工商学术界代表共同发起《廉洁丝绸之路北京倡议》,呼吁各方携手共商、共建、共享廉洁丝绸之路。第三届高峰论坛推出《“一带一路”廉洁建设高级原则》,提出共商廉洁伙伴关系、共建廉洁营商环境、共享廉洁发展成果的合作原则,标志着“一带一路”廉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10年来,中国同共建国家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等国际条约和相关双边条约为基础,就共建廉洁丝绸之路达成广泛共识。各方政策协调与机制建设明显加强,政府监管和企业合规建设成效明显,廉洁之路逐渐从愿景转变为现实。

    完善国际合作机制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

    共建“一带一路”着力巩固和加强世界贸易组织等全球多边治理平台的地位,注重与现有国际机制及各国发展战略的有机对接,积极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型多边治理机制建设,加快与合作方共同推进深海、极地、外空、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治理机制建设,丰富和拓展多边主义的内涵与实践。“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健康、绿色、创新、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国际合作空间更加广阔。共建国家积极实现战略、规划、机制、项目及规则标准对接与互认,促进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制度型开放转变,有效填补全球治理体系在新兴领域的空白。通过完善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构建不同领域多边合作平台,为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提供更好制度保障。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