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人民周刊 2024年02月01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培植红色根脉 滋润师生心田

郗会锁 《 人民周刊 》( 2024年02月01日   第 04 版)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不屈不挠,靠着精神的力量攻坚克难、勇毅前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而其中所孕育的精神力量也随着国家的发展,不断枝繁叶茂、向上生长。教育的初心使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校的重要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就更加需要追随党的精神指引、紧跟时代主题,理直气壮地讲政治、讲精神。只有把精神传承下去了,我们的事业才能更长久,社会才能更安定,民族才能更坚韧,国家才能更强大!

    一直以来,衡水中学都非常重视精神的传承,在某种意义上,衡中的成功就是一种精神的成功,其“根”源自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衡中创建于1951年,是一所实打实的红色学校,首任校长张泽民是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的抗战英模,并曾被授予“人民功臣”荣誉称号,之后,因“誓死不做汉奸顺民,誓死不当敌伪官兵”而改名的杨铁民,因“誓死不当亡国奴”而更名的李不奴先后继任校长,共同奠定了衡中的红色根基。上世纪90年代,学校着眼多元文化泥沙俱下的现状,以及教育现代化、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全国率先提出并践行了学校应该是一个“精神特区”的办学理念,力求通过精神建设优化内部发展软环境,以此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并潜移默化给学生以精神滋养,打造师生持续发展的能量场。进入新时代,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了“精神立校”的办学战略,并根据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包含的民族大义、家国情怀、奋斗精神等内容,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提炼形成了“责任担当、激情实干、团结精进、和谐共生”的衡中精神,其中每个词又有四个方面的内涵,如:责任担当的内涵为胸怀家国、持恒追远、直面挑战、奋勇向前;激情实干的内涵为蓬勃向上、斗志昂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团结精进的内涵为众志成城、高效执行、精益求精、创新进取;和谐共生的内涵为立己达人、美美与共、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如今,衡中就仿佛是一个“能量场”,虽然肉眼看不到它,但它却无处不在,既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也深刻影响着校园教育活动运行,让处在这个“场”中的人,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即使离开这个“场”,生命里也依然有它的烙印。2006届衡中校友、青年作家仝十一妹在回到母校时曾讲:“我发现,不管是刚进入衡中,还是已经离开多年,那种衡中人特有的精、气、神都始终包围着我。衡中成就我的,不仅是高考的成绩,更是以校训为核心的衡中精神。”

    教育承担着塑造完整人格的重任,好的教育就是要充盈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有理想、有目标、有责任感、有发展动力,激发他们巨大的创造力。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作为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下为衡水中学关于精神谱系传承弘扬的一些做法。

    一是将示范引领作为传承弘扬的前提基础。领导班子风气端不端正、教师师德好不好对学校的教风、学风影响极大。因此,我们对领导干部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包括领导班子座右铭、中层干部誓词、中层干部“十个一”、师德师风八大工作纪律等。如师德师风八大工作纪律——不能让事情在我这拖延、不能让工作在我这失误、不能让形象在我这受损、不能让腐败在我这出现、不能让团结在我这裂痕、不能让规矩在我这破坏、不能让谣言在我这传播、不能让成绩在我这下滑。在此过程中,领导干部身体力行,寓力量于无形,施教化于无声,形成了一种示范引领的场域,无数衡中教师主动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青年教师激情澎湃,中年教师脱离了职业倦怠,即将退休的老教师依然奋战在课改最前沿。

    二是将活动体验作为传承弘扬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为了更贴近学生实际和激发学生兴趣,我们提出了“无体育不衡中,无活动不衡中,无歌声不衡中”的新时代德育实践,力求通过体育、活动、歌声这三个有效的抓手来激发精神力量。如,我们充分利用省市各种有益资源开展教育,组织师生赴革命圣地西柏坡开展主题研学、邀请衡水冀州的全国道德模范张志旺来校宣讲、编排原创历史剧《漫溯红河》等,不断强化师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我们还不断创新德育活动的内容形式,使其不千篇一律更具时代风采,如学校品牌德育活动“八十华里远足”,我们年年办,但年年有特色、年年有创新,2020年远足途中开展了“平”语近人学习活动,2021年远足途中渗透了中国精神文化,2022年远足途中设置了学习党史、校史和唱红歌等环节,全面调动了学生的感觉和思维器官,使其心中潜在的爱国、担当、感恩等精神品质得到不断升华。

    三是将课堂教学作为传承弘扬的主要阵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精神教育和各学科教学目标有机结合,把思政内涵贯彻到各学科的课堂中,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做到体现党和人民的心、了解编者的心、体会作者的心、融入教者的心、陶冶学生的心。同时,大力推行“四声”课堂,即课堂上要有欢笑声、赞美声、疑问声、辩论声,特别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把“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此外,还将精神传承与思政课教学、班会、团课相融合,切实推动红色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四是将环境浸润作为传承弘扬的有力保障。学校安放了衡中精神文化石柱,建设了国防教育馆、德育文化馆、精神文化长廊等,把党的教育理念、名家的思想观点、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融入校园文化,特别是德育文化馆与精神文化长廊均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作了展示和解读,努力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得到文化渗透和熏陶,更生动地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政治引领、道德引领、行为引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正是在这种精神力量的指引下,近年来,我校有万余名学生在各级各类大赛上摘金夺银,如曹安蚺斩获第29届世界健美操冠军赛单人操冠军、王也斩获“乔氏杯”中式八球国际公开赛冠军;学科奥赛勇夺国际奖牌9枚,特别是2020年以来化学奥赛金牌数、奖牌数、集训队人数连续四年全国第一;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数十项国家级殊荣花落衡中。

    我们认为,来自精神谱系的力量对于教育发展至关重要,也是孩子们成人成才所不可或缺的内容,衡水中学也正是在红色精神的感召下来培养和教育学生的,因此有人在参观衡中后,评价我们的学生眼中有光、心中有梦、肩上有责、脚下有路!

    (作者为河北衡水中学党委书记,本文为作者在“弘扬光荣传统  赓续红色血脉——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研究与传播”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