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人民周刊 2023年09月22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听到“祖国”就来了劲

——访“百面战旗红”创作组成员樊玉莲

本刊记者 钱敏 《 人民周刊 》( 2023年09月22日   第 05 版)

    因功勋卓著,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113师337团1营3连被志愿军总部授予“特等功臣二级英雄连”荣誉称号,并获颁“屡战屡胜”锦旗一面。《百面战旗红》系列文章中专文讲述了3连在朝鲜战场上迅猛突击、屡战屡胜,打出“虎军”威风的故事。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文章作者之一樊玉莲。

    记者:作为《百面战旗红》创作组成员,您在整理和写作这面战旗故事时,最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樊玉莲:最感动的情节是337团老团长温治印面对疲惫不堪坐在路边的战士的动员。凌晨4时左右,走到90多里时,战士们实在走不动了。3连连长张友喜急得大叫:“要再让敌人跑了,咱就真成‘鼠军’了!”这时,337团老团长温治印气喘吁吁赶上来,站在坡上提高声音对大家说:“不要忘记我们是从什么地方来的!”说着,他用手指了指北方,“同志们,是祖国,我们是为祖国而战!放跑了敌人,对得起祖国吗?”一听到“祖国”二字,战士们就来了劲,他们互相鼓励,继续前进。

    祖国是战士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力量源泉;祖国是战士们不惜一切,舍生忘死,甘洒青春和热血的母亲。沉甸甸的祖国,在这里已经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她是看得见、听得见的啼鸣的雄鸡,是摸得着、带着温度的一片沃土。

    记者:在写作过程中,您觉得最难的地方是什么?

    樊玉莲:最难的是贯通文脉。如何将3连极限出击、两条铁腿赛车轮,闭关打狗、坚决阻击似闸门,死守北山、顽强防御如铁壁3个环节用“为38军正名扬名”贯穿起来?写作战旗故事,首先需要搜集相关材料,求得纪实性文学的历史性和真实性;其次是构思布局、贯通文脉,巧妙的构思往往可以使死水生出波澜,使尘封的历史复活,让英雄人物回归现实,声情并茂地与我们对话,鼓舞并激励我们投入新生活;再次就是探求语言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使战旗故事趋于完美,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记者:您如何理解这面战旗的精神?

    樊玉莲:3连随38军首批入朝,参加了前4次战役。第二次战役中,3连憋着一口气,参加了“万岁军”的成名之战,在英勇的连长张友喜带领下,穿插三所里、龙源里,阻击龙源里,为阻断美军会合作出了重大贡献,为38军正了名,还赢得“万岁军”的美誉,与38军全军一起,打出了“虎军”的威风。第四次战役中,3连又参加了“万岁军”的扬威之战——汉江南岸保卫战,在机智的连长郭忠田带领下,坚守西官厅北山四昼夜,打退美军疯狂进攻,为大部队到来赢得了宝贵时间。

    3连指战员胸怀祖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我每读一次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38军的前身是“红军”,是“虎军”不是“鼠军”!要一雪前面贻误战机之耻,必须以超人的时速与敌人的汽车轮子比速度,必须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中拼耐力,必须与极度疲劳争毅力。3连,赢了!

    阻击龙源里,3连以极大的代价扼住了敌人的咽喉,使敌两支部队相距不到1公里却不能会合。第四次战役中,3连苦守阵地四昼夜,伤亡巨大,但硬是坚持迎来了志愿军主力。3连,胜了!

    3连不愧是“万岁军”的一员,战士们是38军的骄傲,更是祖国的好儿郎。他们用鲜血染红了猎猎高扬的军旗,为“万岁军”的殊荣注入了殷红的底色。3连点燃了我的万丈激情,我希望也能点燃读者缅怀英雄、甘洒热血的强军强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