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谱系大家谈

人民周刊 2023年09月0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让西迁精神深深根植于沃土

——对话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苏玉波

本刊记者 屈一平 《 人民周刊 》( 2023年09月04日   第 03 版)

    “今别渭河水,万里送行舟。”7月1日,西安交通大学举行202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寄语毕业生们,要发扬与传承西迁精神,以行动坚守责任与担当。

    60多年前,西行的火车从上海出发,载着6000余名师生来到古都西安,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交大奇迹”,也让西迁精神深深根植于这片沃土。

    西迁精神,已作为西安交通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近日,本刊记者对话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苏玉波,听她讲述西迁精神与西安交通大学的故事。

    “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

    记者:交大西迁对西部地区的发展规划布局来说,意义非常重要。请您谈谈68年前交大西迁的基本情况,介绍一下西迁精神的源头。

    苏玉波:交大西迁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布局。

    新中国成立初期,逾2/3的工业集中在少数沿海城市,70%的高等教育集中在北京、上海及个别沿海城市。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家各项事业的均衡发展,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党中央、国务院就重点实施了有着重大战略转移意义的高校布局调整方案,以建立符合国家发展规划所需要的高校布局体系,解决当时我国西部人才极度匮乏的难题。

    1955年4月,国务院作出交通大学从上海内迁西安的重要决定,这是在审议并通过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的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出的,它是交通大学西迁精神形成的重要源泉。

    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兼校长彭康接到通知的第二天一早就开会部署,他开门见山地讲,中央决定学校搬家,搬到西安去。当时63岁的程孝刚教授(曾任交通大学系主任、教授、副校长)认为这是一个好消息,中国重工业的开发重点正在逐步西移,相应地,学校也应西移。学生们在得知消息后也十分激动。

    许多师生乘坐“交大支援大西北专列”出发,西迁师生员工的车票上,有一行字特别引人注目:向科学进军,支援大西北!自1956年首批师生开赴西安,至1959年迁至西安的交通大学主体部分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交大整体向西迁移共进行了4年,所迁移学校的总体规模为1.5万余人。

    西迁交大人提交了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记者:请您谈谈西迁精神对于西安交大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包括培养战略性产业人才产生了哪些影响。

    苏玉波:西迁68年来,西安交大在中国西北地区这片热土上拓荒开垦,包括43名“两院”院士在内的28万名各类人才从这里走出,他们55%生活在中西部地区。3万多项重要科研成果中,有241项荣获了全国“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产生了千亿元计的经济效益。

    首先,西迁推动了大规模工业建设人才培养,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成果。在迁校的头10年间,学校输出人才就有万人之多,是新中国成立前入学数的2倍。

    其次,西迁为交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人文基础。“六五”计划刚开始,学校就取得了培养博士生的授权,首批博士点就有13个。“七五”“八五”时期,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起被列为全国重大建设工程,11个学科于1987年列入了第一批国家重点学科。“九五”期间,学校首批进入“211”“985”建设。在此基础上,学校历经从“十五”到“十三五”20年改革发展,首批进入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双一流计划。

    西迁精神永远在路上,一直向西、向远方

    记者:西迁精神对于新时代办好中国高等教育提出哪些更高的要求?西安交通大学如何将西迁精神融入课堂教学?

    苏玉波:高等教育者应胸怀“国之大者”,应该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想党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

    西安交大将西迁精神融入高等教育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培根铸魂,夯实听党指挥跟党走的信仰根基。近几年,西安交大成立了西迁精神研究中心,出版了有关西迁精神的著作60余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迁精神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等课题69项,为引导师生铸牢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提供了思想力量。

    第二,将学校西迁精神全面融入“大思政课”的教学体系。一方面,学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创建西迁博物馆,作为学生入学了解西迁精神的“第一站”;另一方面,学校还设置500余堂思政教育示范性课,将西迁精神有机融入到学校的各种教学之中。

    第三,打造以西迁精神为底色的一流大学文化。学校建成了“西迁精神纪念碑”、西迁广场等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了“大思政资源云平台”等专题网站,实现了图文、广电、景观、网络、新媒体多维互动,让西迁精神浸润师生心灵,铸就新时代奉献报国的使命文化。

    记者:西迁精神推动了西安交通大学各项事业的发展,今后西安交大将如何坚持胸怀天下,做好西迁精神的新时代传承?

    苏玉波:今后西安交大将赓续开新,培育高素质战略人才。

    首先,实践产学研深度融合,将西安交大打造成培育心怀“国之大者”、创新人才的新阵地,创建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国家西部能源研究院等一批创新联合体和治国理政高端智库。

    其次,打造拔尖人才培养特区,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国内第一个储能科学与技术学科,培育本硕博贯通的创新型高素质拔尖人才,系统性进行储能学科技术研究应用与产教结合研究的创新平台。

    再次,形成产教融合、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新模式。与华为、中广核、百度等龙头企业合作创办数个菁英班,创办未来科技学校、现代工业学校,实现校企联合的双向导师制。

    新时代知识分子应胸怀“国之大者”,把自己的价值理念同党和国家、人民群众的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在中华民族所需要的领域建功立业,为中华民族发展作出更多更好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