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怀揣着新闻梦、记者梦进入报社的。”回望初心,人民日报社援藏干部马国英告诉记者,他一直怀揣梦想和责任,砥砺前行。不论是曾经在人民日报社担任编辑、记者,还是现在担任西藏日报社副总编辑,“心中的这份梦想始终不变”。
从1999年来到人民日报社参加工作,马国英先后担任过群众工作部、总编室、政治文化部等多个部门的记者、编辑,其中在总编室的夜班编辑岗位上,他一干就是16年。
“夜班是一场奔跑,一场以梦为马的奔跑。”这首《我就是那个奔跑追梦的人——夜班编辑的漫笔》,写出了党报夜班编辑的心得感悟,那是在2016年,马国英从事夜班编辑工作第12个年头创作的。
23年的编辑、记者工作中,马国英负责的多个版面专栏、策划选题获得奖项,报道内容准确把握中央精神,社会反响热烈。
读者来信版初学者
为党立言,为人民发声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2005年之前,马国英在人民日报社群众工作部工作,先后从事信访接待、调查采访以及读者来信版的编辑、采访等工作。
“走出校门,认识社会,群众工作部的工作经历是人生最为珍贵的第一课。”马国英说。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目前每周一期,版面坚持“开门办报”优良传统,倾注了几代报人的心血。与曾经在读者来信版工作过的许多编辑记者一样,马国英对这段经历记忆犹新。
那些年,读者来信版每日都会收到成百上千封群众来信。对于经过研判可以采访的来信线索,马国英会到达现场,通过扎实、全面的调查,写出有力度的舆论监督报道和内参,反映人民的呼声。其中,《被判刑的副局长为何稳居官位》《扶贫款竟贷给死人》等稿件,社会反响强烈,引起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推动问题得以解决。
他曾经为了掌握扶贫资金被冒领的第一手材料,搭乘农家车走访多个偏远山村;也尝试为了获得农村生猪屠宰、检疫等违法违规的相关证据,凌晨与猪肉贩子一起潜入屠宰厂了解真相;还为了力求得到私盐泛滥危害的线索,调查走访了数个相关县市,和农民吃住在一起……
“报社一贯强调记者要到现场,这和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要求是一致的。群众工作部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新闻工作必须植根人民、依靠群众,这是我们的底气和力量所在。”马国英说。
新闻“守夜人”
对记者和读者负责
2005年起,马国英调至人民日报社总编室,先后担任政治新闻版副主编、主编。他在总编室夜班担任值班编辑长达16年。
作为新闻“守夜人”,在寂静的深夜,马国英坚守在夜班平台,审校着大样上每一个有生命力的文字,把希望和感动付印在每一张新闻纸上,铭记着历史,瞭望着未来。
他精心创新版面,升华报道主题。2005年1月初,马国英所在的政治新闻版编辑团队推出“声音”栏目,因其明确生动的标题、接地气的鲜活文风、1000字的小篇幅,做到了见思想、见个性、见精神。该栏目刊登了习近平同志12篇稿件,记录了习近平同志从任职浙江省委书记到上海市委书记期间的工作思考。“声音”栏目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名专栏。
马国英参与策划的“干部状态新观察”专栏,由于选题契合中央精神,把握时度效要求,编辑形式新颖,社会反响热烈。
“在夜班,我常常想到两句话:一句是,我们的记者不容易。一篇几百字的稿件,可能要跑几百公里采访几天;另一句是,我们的读者不简单。报纸上有一点瑕疵,都会有读者提出来。”马国英认为,编者就是要同时对记者和读者负责,更好地呈现记者的采访成果,对读者的期待最大可能去回应。
融媒体时代的报道者
新闻生产日益成为团队作战
从群工部到总编室,再到政治文化部,马国英经历了新闻工作在融媒体时代的变迁。
“两年前到政治文化部报到的情景历历在目。”2020年全国两会之后,马国英调到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工作。
用记者的眼光观照世界,以学者的思维考量现实。在政治文化部,马国英深深体会到这一点:“政治文化部的记者每人负责联系多个部门,几年下来都成了某个领域的专家。”在马国英眼中,这些青年记者堪称“全能选手”:写稿、拼版以及新媒体产品的策划、创作都拿得起来,他们身上彰显着党报事业的无限生机与潜力。
经历了多年编辑和记者的体验,在今天这个融媒体时代,马国英对记者这个职业有什么新的认识呢?
“新闻生产越来越成为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团队合作的结果。”在马国英看来,现在好新闻的产生,专业性、复杂性明显增强,从选题策划、资料收集、编辑审校乃至融合传播,都是各方合力推进的结果。当然,记者可以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但这个作用是在团队中得到发挥的。
援藏的接力者
发扬党报“严细深实”好传统
2022年7月底,马国英作为第十批援藏干部之一,来到西藏日报社工作。作为西藏日报社的副总编辑,他面对新的挑战: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马国英认为,要把援藏作为锻炼磨砺自己的机会,填补自己缺少地方工作经验的空白,珍惜在西藏的每一天,让这段经历成为自己宝贵的财富。
人民日报社历来重视涉藏宣传与援藏工作,一批又一批的援藏干部为西藏的舆论宣传工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报社援藏干部的感人事迹,他们身上体现的老西藏精神、援藏精神,激励我们景仰学习。”马国英说。
初到拉萨,马国英不顾高原反应,马上投入疫情防控新闻报道当中。他克服困难,坚守岗位,不论是参加相关协调会议、落实宣传引导安排,还是策划题目、审改稿件、夜班值班,都主动承担,干在前面。在工作中与西藏日报的同事相识相知,相互学习促进,确保工作完成。
党的二十大举世瞩目。马国英按照报社安排做好统筹协调,西藏日报社全媒联动,以融媒产品创新引领,全面报道党的二十大盛况。其中,新媒体宣传可圈可点。10月15日起,西藏日报在新媒体和报纸版面联动推出《西藏7户人家!跨越十年的记录》主题报道,从10年前采访过的普通人家当中,挑选7户进行回访,图文并茂展现他们10年来的巨大变化,以此折射新时代的新生活。10月17日,西藏日报全媒体推出《十年跟踪拍摄!西藏七市地的〈千里江山图〉》融媒体产品,晒出西藏7市地10年来的全景对比照片,成为当地朋友圈“爆款”。
“要提高政治站位,来认识和理解援藏工作。”马国英说,“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职责,要将人民日报‘严细深实’的好传统好作风好经验更好地结合运用到日常工作中。”马国英表示,要严格要求自己,力争高质量完成援藏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