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杨文明
一只鸟,能带来怎样的经济效益?前不久,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杨晓君告诉笔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一只鹳嘴翡翠能创收50万元。2017年10月,盈江县那邦镇那邦湿地出现一只鹳嘴翡翠,这是中国仅分布于云南的鸟类。这只鸟在湿地停留197天,吸引众多鸟类爱好者来此观测、拍摄。据推算,吃住在那邦镇的“鸟友”,至少带来50万元经济效益。近年来,野外观鸟已成为盈江的一张名片,各地鸟类爱好者慕名而来,寻找河燕鸥、拍摄犀鸟归巢,带动了各类消费。好山好水好生态,无形中孕育出致富产业。
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共生,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我们应当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找准定位,不断探索合理的利用方式。在云南元阳,哈尼族群众开垦梯田,推进森林修复,哈尼梯田的“森林蓄水库”焕发生机。立足健康生态,才能孵化出健康产业;在生态良好的基础上挖掘生态特色,才能形成“人无我有”的特色产业,赢得竞争优势。
激发动力,调动群众保护的主动性。群众是维系生态环境平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既是受益人又是建设者,应该充分调动主动性、提高参与度,努力实现环境美与生活富的共赢。
集聚众力,发挥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作用。政府多引导、企业愿参与、群众能配合,多方协商、共同用力,绿水青山便能够转化为金山银山。
“最美退役军人”,美在初心如磐
邓海建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加强退役军人的思想政治引领,讲好优秀退役军人故事,展现退役军人风采,持续激发退役军人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10月15日,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2021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
他们是“热血军魂”,他们是“中国老兵”。扎根一方热土、坚守一个岗位,每个平凡的日子,都是他们人生的“第二战场”。自觉秉持人民军队光荣传统,积极投身地方建设改革发展大潮——他们中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践行者,有自力更生、创新发展的创业模范,有扎根基层、科技兴农的排头兵,有疫情面前两次逆行出征的白衣战士,有三代戍边卫国的守边人,有传递爱心温暖、服务奉献社会的志愿者,还有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家园的“兵支书”……他们的美,美在初心不改;他们的美,美在永葆本色。
脱下军装,依然使命在肩;告别军营,依然家国于心。365个平凡日子,他们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争创一流。危难时刻、苦难之间,他们时刻挺身而出、敢于冲锋、勇于奉献,“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在脱贫攻坚的基层一线,在疫情防控的前线,他们诠释着“英雄”的成色与分量。
聚微光成星海,守初心如磐石。不管是否身披戎装,始终听从党和人民召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关爱退役军人,他们为保家卫国作出了贡献”。今天,我们把更多的爱与关怀献给退役军人;明天,会有更多“最美退役军人”闪光在时代版图之上。天空海阔的新时代,壮怀激烈的新征程,与“最美”同行,与梦想比肩!
以高水平“双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沈若冲
144个项目、5个展区全面展示创新创业的典型案例和取得的重要成果,创业投资行业峰会、全面创新改革交流研讨会、中原科技城双创嘉年华等系列活动精彩纷呈。2021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拉开帷幕,各地形式多样的双创活动,生动展示了“十四五”开局起步之年的新气象、新成果、新突破,为奋进新征程凝聚了强大动能。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自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以来,创新创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取得了丰硕成果。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新设市场主体,就业容纳能力强、创业带动就业特征明显,有力支撑了年均新增超过1300万人员就业。与此同时,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启动后,国内双创示范基地已达212家。
以高水平“双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离不开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从印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关于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带动作用 进一步促改革稳就业强动能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到优化商事登记制度流程、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再到设立双创示范基地、在项目孵化上提供支持……一系列实打实的政策举措,点燃了创新创业的热情。
双创由“众”而积厚成势,因“创”而破茧成蝶。以高水平“双创”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归根结底要靠各类市场主体发力。只要积极把握大势、抓住发展机遇,以更成熟的心态、更理性的思维、更积极的行动投入市场竞争,在创新创业的大潮中奋勇搏击,就能够“闯”出一片新天地、“创”出民生获得感。
家庭教育立法,对家长的育儿指导
项向荣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近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该法明确监护人在家庭教育中的职责,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同时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
家长重视教育不等于会教育,一些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对未成年人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当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
未成年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社会发展稳定,关系国家未来建设者的培养,国家有义务帮助父母教育好孩子。同时,未成年人在家庭教育关系中处于从受地位,其基本权利容易受到侵害,也需要由法律来保障。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的“国事”,有利于在教育立国的思想指导下,教育好培育出高质量的健康的下一代。
家庭教育促进法侧重于在追究父母责任之前,社会要把服务做到位。家庭教育通过立法变为国事,就需要建立一套工作机制进行推动。学校和家庭配合是做好家庭教育的关键,设立家庭教育指导机构是建设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比如,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和教师业务培训的内容;鼓励高等院校开设家庭教育课程,培养家庭教育专业人才,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家庭教育服务指导体系。
同时,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对家长是一种提醒和激励。它规定了不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的不利后果,让“养不教,父之过”的逻辑落地,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帮助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提高家庭教育意识和能力。在三孩政策、“双减”政策落实下,如何教好孩子,新时代的家长需要不断学习、进步,养成科学育儿理念。
“双11”如何答好促消费考题
谭敏
作为中国电商业最大的一场消费狂欢,“双11”迎来第13个年头。10月20日晚8时,各电商平台打响了2021年“双11”的第一枪,直播、降价、红包雨,热闹非凡。当晚仅头部主播李佳琦、薇娅两人就获得近5亿的累积观看量,带货160亿元,这也刷新了他们个人的直播带货纪录。
从第一届“双11”举办至今,这一人为打造的购物节不断创出流量和交易额新高。因此,今年“双11”也被认为是提速四季度消费的重要因素。可是,网友们一边忙于在种草攻略上比价格、在购物车里加东西,一方面却频频吐槽越来越复杂的玩法和规则。可以说,“双11”走到今天,能不能持续创造消费奇迹拉动消费增长,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电商平台不能回避的一道必答题,而从消费者入手,提供更佳的购物体验和消费好评则是答题的正确方向。
“双11”活动举办初期,价格战是一大利器,各大平台只要祭出最低价的法宝,往往无往而不胜。而时至今日,随着互联网消费的深入发展,购物平台日益增多,从天猫、京东到拼多多、闲鱼、快手、微店;购物方式也多种多样,从卖一手货到二手交易,从平面网店到直播带货;购物节庆活动也渐成体系,从“618”“双11”“双12”,再到国庆、元旦的各种节庆促销,消费狂欢可以让人从年头嗨到年尾。当降价已成为常态,各种复杂的满减套路和优惠规则只会让人厌倦。各平台只有找准自身特色,不断创新,做实服务才能最终赢得消费者的心,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掏腰包。
随着网络消费的升级,“双11”也必须持续提质,要主动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创新商品与服务,不仅提供更优惠的价格,更引导消费时尚,改善消费体验,这样方能助推消费升级,释放消费活力。
期待“帮忙经济”为美好生活添砖加瓦
韩韫超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调查发现,“帮忙经济”正快速发展,从帮忙遛狗到帮忙排队挂号、从帮忙做饭到帮忙做决定……提供的服务解决了不少人的燃眉之急。但同时,部分“帮忙服务”引起争议甚至游走在法律边缘,如帮忙写软文、帮忙刷单、帮忙骂人等。
事实上,“帮忙经济”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是人们已经熟知、认可甚至形成了固定职业、行业的,比如陪练司机、海外代购、酒后代驾、同城跑腿等;有的比较新鲜,尚处起步阶段,比如婚礼伴娘、面试辅导、医院陪诊、代喂宠物等;有的则更加“前卫”,甚至有些超出想象,比如帮助监督学习、帮忙疏导情绪等。
透过“帮忙经济”的发展和扩容,我们还可以感知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社会分工在不断细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事物、新需求:家里的宠物在主人出差时可能无人照料,上了年纪的老人可能无法独自完成就诊流程,有的人想减肥总是缺乏毅力和坚持……如今,这些需求都有了专门的人甚至专门的职业帮你解决,宠物保姆、陪诊师、远程减肥监督员,应运而生。
当然,不必讳言,“帮忙经济”也在经历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诸如哄睡、聊天、代扫墓等较为私人且需要参与者情感投入的服务,不时产生道德层面的争议和纠纷,诸如代发虚假内容进行宣传、代刷单、代写论文、代骂人等则涉嫌违法,需要监管部门及时出手。
应该意识到,未来,“帮忙经济”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也将带来诸多新的就业机会与新的消费体验。我们期待,在各方努力护航、规范、“校准”之下,它能为经济社会发展、为人们美好生活的实现贡献更多力量,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种草”到“拔草”,监管不能少
陈文杰
伴随着频繁“踩雷”,“种草”经济退潮之时,年轻人又开始热衷于网上求“拔草”,甚至陷入消费新套路。
所谓“种草”“拔草”,可以简单理解为对某个产品的评测介绍,前者侧重于褒,推荐你购买;后者则侧重于贬,劝你别乱买。“拔草”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拜“种草”泛滥所赐。如今,一度还算是褒义词的“种草”,被各种货不对板、名不副实的“杂草”,弄得让人“谈草色变”。比如,在一些美妆、护肤、小家电等“种草”扎堆的地方,往往是消费者大呼上当的重灾区。
事实上,消费者热衷于“拔草”,除了一部分被商家“骗怕了”的原因之外,更多的是消费理念开始走向成熟、理性,不再盲目地听信一种声音,也希望有另一种声音来提醒自己——别再上消费主义的当了。
只不过,当“拔草”开始吃香,能吸引流量之后,它也逐渐成为一门流量生意。比如,有的“拔草”博主会向有关品牌方收取“封口费”,而有的商家则与博主合作,采取“贬一捧一”的方式,由博主先对某个热门产品进行“批判”,之后却又推荐另一款亲测有效的“内定”产品。消费者因为信息偏差,很容易轻信这些看似客观公正的评测,实际却被反向“种草”了。
说到底,在“种草”“拔草”面前,大部分消费者都是信息不全的一方,本身就处于天然的劣势,单靠消费者个人的力量很难去辨别。毕竟,并非每个人都愿意付出试错的成本。更多时候,人们更愿意去相信别人的“推荐”。而那些掌握了“推荐”话语权的博主和商家们,理应受到相应的规范与约束,这需要平台跟进监管。当“种下好草,拔去杂草”成为良性循环,“种草”经济方能茁壮成长。
免费政策要与儿童一起“长高”
刘硕
据报道,近期多地轨道交通和公共汽(电)车都对儿童免票的标准进行了修订,将“儿童免票的身高标准从1.2米提高为1.3米”,并在地铁入口处放置有明显的提示牌,将这一政策落到了实处。除此之外,多地还放宽了同行儿童免票人数的限制,为不少“二孩”“三孩”家庭符合身高规定的儿童带来了切实的出行优惠。
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儿童身高发育标准也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而有所改变。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2018年发布的《7岁—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发育等级评价》显示,我国男、女生身高发育等级划分标准中位数对应为8岁130.72厘米和129.34厘米。可见,此次将免票身高标准基数设定为1.3米,是基于当下儿童的身高发育现状作出的科学灵活调整,从实处为家长及儿童提供了出行便利服务。
一直以来,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随着党中央作出“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重大决策,一系列三孩生育支持政策相继出台。此次各地调整儿童免票身高设定并放宽同行儿童数量限制的举措,是为三孩生育政策提供配套政策支持。
地铁、公交车的免票儿童身高调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有孩家庭的出行成本开支,但想要降低养育成本、提高生育意愿,仍需多方助力。作为满足当下社会儿童身高发育的科学标准参考,地铁免票的身高标准设定也应在公园、博物馆、游乐场等诸多家庭出行场所进行广泛推广和调整,从不同侧面助力降低家庭养育成本,惠及更多家庭。